满族是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博收外来文化并融汇创新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满族岁时风俗,多与汉族相近,但又保持着不少满族特色。

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少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少辈每隔三天要给长辈打千请安,隔五天见长辈得叩头,打千的形式男女有别,男人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似抬物状,女人双手扶膝下蹲。路上遇见不相识的长者,要鞠躬垂手问“赛音”(满语,好的意思)。如骑马,要下马闪在路旁让路,等长辈过去,再上马赶路。远方亲友相见,不分男女皆行抱腰接面大礼。“

沈阳满族民俗(满风满韵情满怀)(1)

婚嫁习俗

满族旧时婚姻重视门第,盛行早婚和娶大龄女。这与旗内男子当兵出征,希望早育子女有关。贵族官宦人家,盛行指婚,多由朝廷指定结婚对象,一般旗人也有由族长指婚的情况。清代宫廷的“选秀”,是为皇帝及亲王选妃,一般限定在八旗三品官内部遴选。八旗内男女年龄到十六、七岁,即可订婚,男子订婚与结婚年龄可能更小一些。婚姻由父母包办。

沈阳满族民俗(满风满韵情满怀)(2)

饮食习俗:

满族的传统饮面比较讲究,除不吃狗肉外,很多习惯都与汉人相同。满族主食以谷物为主,通常是面食和黏食,味道多酸、甜面食以饽饽为主,它是满族对块状面食的统称。

京旗满族有每天午饭后、晚饭前都要吃一顿饽饽的习惯。饽饽有不同的口味,萨琪玛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种类。满族也以米饭为主食,有高粱米、小米、稗米饭和包饭等。其,中满族包饭比较有民族特色,用白菜叶或,苏子叶包上大米、糯米或小米饭等主食,再放入鸡蛋炸酱配上肉或其他蔬菜包好即可食用京旗和关外做法有所区别。满族包饭通常在传统节日“绝粮日”食用。

沈阳满族民俗(满风满韵情满怀)(3)

满族传统民居通常向阳而筑,多为草顶,一旁设有极富满族特色的方形烟囱。围墙大体有土筑、泥堆两种建筑方式。室内三面皆炕,如形。满族习俗以西为贵,南次之。满族人家习惯在西墙上供奉神明、英雄以及自家家谱,所以西炕又有“佛爷炕”之称,客人拜访时不能随便坐在西炕或在上面摆放杂物,如果违反,会被视作对主人祖先的不尊敬。房屋分为上屋、下屋、堂屋三大间,门设在中间,每边有三扇窗户。院内建有影壁墙,竖有索伦杆,有的家庭还建有花庭、八角凉亭院的门前还有上马石等。

沈阳满族民俗(满风满韵情满怀)(4)

服饰:

满族袍服的特点主要是圆领、窄袖、捻襟、带扣袢、衣裳连结,窄袖前端接有一一个半月形的袖头,因形状酷似马蹄,俗称马蹄袖,又名箭袖。满族通常还在袍服外面穿着一一种长至肚脐的对襟短褂,因为起初是在骑马作战时穿着,所以称作马褂,无袖的称作马夹或坎肩,主要为八旗“军服”,之后随着清朝推行易服政策在中期普遍流行开来,成为“礼服”。袍衫和马褂还在近代演变为旗袍和唐装,被视作中国元素的代表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