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曾经有人评价他是这个国家最有争议的人之一。他扛过枪、打过仗,当过官、办过厂,一年盈利几百亿,也一朝入囹圄。他有过人人都羡慕的辉煌,也跌落到人生最低谷。他的人生起起落落,但于他自己而言,他说:“一切都是经历,都是财富。”

褚时健说:“没有那些得到,没有那些打击,就没有今天的褚时健。”

这是一个怎样传奇的人,敢于在80岁时承包2000亩山林,从树苗开始播种,再花几年时间等待果树成长和收获?又是怎样的心脏,能在经过牢狱之灾、痛失亲人的变故后,依然保持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依然敢于重头再来?

褚时健自述自己与众不同的原因 一生未离开山村(1)

一个人如果庸庸碌碌地活,是不会有什么人生经验的

这是褚时健写在自己传记前言中的一句话。

褚时健的一生,可谓是风浪与风景并存。他说,“回想这么多年来,我自己做得最问心无愧的就是:没有庸庸碌碌地生活。”

褚时健十几岁在家乡时就帮着母亲谋生,他扛过枪打过仗,也曾经政府机关任职,后来经营企业,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能一年盈利几百亿。他有过人人都羡慕的辉煌,也跌落到人生最低谷。然而,不管在什么阶段,在什么年龄,褚时健都在全心全意地做事。他说:“一个人不虚度时光,要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人生才有价值。”

褚时健自述自己与众不同的原因 一生未离开山村(2)

王石曾说过自己第一次见褚时健的场景,那是在2003年夏天,皮肤黝黑的褚时健戴一副宽边墨镜,像一位即将退休的探长。王石说:他腰杆挺得笔直,根本不像一位近76岁高龄的老人,更何况经历了那么大的人生挫折。

那时褚时健刚承包了2000多亩橙园,树苗刚种下,王石问什么时候可以挂果,褚时健说要4年以后。这让王石大吃一惊:4年后褚时健都80岁了,要是换作自己,在遭遇事业和家庭双重打击之后,还能表现得像他这样坚强豁达吗?

后来王石再次见到褚时健时,哀牢山已经漫山遍野种满了黄澄澄的冰糖橙。借助“互联网 ”的力量,褚时健晚年奋起抗争命运的故事,随着一颗颗“励志橙”送往全国各个角落。

王石说:现在的褚时健多了些白发,腿脚也不似几年前那样灵便,但声音洪亮依旧,腰杆还是挺得直直的。

褚时健自述自己与众不同的原因 一生未离开山村(3)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天才,但我一直是个实实在在做事的人

褚时健说,他不是天才,只是做事踏实和认真。他的确是实实在在做事的人,也一直有十分的认真态度。

褚时健总结自己人生做事的成功方法时说:“做哪一行就尊重哪一行的规律。学习多、了解多、实践多,心里就有足够的谱气。”所以,无论在玉溪卷烟厂还是今天种橙,褚时健都有显赫的成绩,而这份成绩在他看来,归于“努力掌握事情的规律,并且有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

但是,做出许多成就的褚时健,除了短期出访考察,基本没有离开过云南这片土地。

褚时健自述自己与众不同的原因 一生未离开山村(4)

云南自古称“滇”,滇商是中国商帮发展史的重要一章。早在先秦,“栈道千里,无所不通”的“五尺道”就将西南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在一起。明清两朝,滇人冶炼的铜和铝锌,支撑起了全国的货币流通。20世纪初,云南涌现出蒙自、鹤庆、喜洲、腾冲四大商帮,吃苦耐劳的马帮成为滇商的标志性符号。中国封建社会唯一获得朝廷三代一品封典的王炽,成为滇商中的佼佼者。

20世纪初滇越铁路落成,把东南亚法国殖民地的科技、文化、制度带到了云南。到了当代,云南又出现了云南白药这样的优秀企业,国宝级秘方独步天下。云南还出了“坚果皇后”陈榆秀,从澳大利亚引进最先进的种植技术,产量直接影响国际市场行情……这片孕育滇商文化的土壤,再出一位褚时健,可谓顺理成章。

但褚时健又和历史上的云南商人有很大不同。滇商王炽在商业上的成功最后还需要国家的册封来肯定,商而优则仕,没有跳出胡雪岩、盛宣怀等“官商”范式。而褚时健人生大起大落之后,重新站起来,他依然选择用经商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因为他给自己的终极定位是一名现代商人,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官商”。

就像海明威说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只要精神不死,生命就依然会散发光彩。就像他种的那些金灿灿而甜蜜蜜的橙子。

褚时健自述自己与众不同的原因 一生未离开山村(5)

我人生里没有服过输的时候,但我都是和自己较劲

这是如今已经九十岁的褚时健自己写下的自序,文字间依然带着激情与信念。褚时健的身上带着上一代人自有的踏实与勤劳,仿佛总觉得闲下来就是浪费人生。

褚时健说:我不期望别人在说起我的人生时有多少褒扬,我只希望人家说起我时,会说上一句:“褚时健这个人,还是做了一些事。”

他是真的做了一些事。不论是战火年代的冲锋陷阵,还是和平时期的经营工厂,抑或奔走宣传,乃至出狱后的承包山林,他一直都在做事。这样的人从来都是实干主义者,他们的世界仿佛很少怀疑,而只是坚定地前行着。

这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也许让很多年轻人自惭形秽。至少,于我来说,那些我浪费在空想寻找人生意义的日子里,行动者都是用脚印去建构意义的。

褚时健自述自己与众不同的原因 一生未离开山村(6)

商海沉浮,有许多人却难以坚持。抗战时期为航运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商人卢作孚,解放后却服用安眠药辞世。他经历了抗战,连敌人的枪林弹雨都不怕,还会怕什么呢?事实却是:敌人的枪炮再厉害,却只能伤害你的身体;而他人的言语再微弱,却句句砍在心上。

有的人宁可玉碎也要确保当下的尊严,故而走向了悲剧。但有的人的尊严在于未来,活下去就有与命运抗争到底的机会。当然,这种隐忍活下去,不是小说《活着》里面徐福贵那种“好死不如赖活着”的逆来顺受一辈子,回望褚时健在逆境中的奋争,他做到了有尊严地活下去。

“我人生里没有服过输的时候,但我都是和自己较劲。我希望我的人生价值都体现在当下,而不是昨天曾经如何。”

这样的人生,时刻都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