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针指向8,夜幕降临,忙碌一天的人们陆续回家休息时,段明明与丈夫勇哥也来到熟悉的“老地方”吃饭。

这是一家普普通通的饭店,由一对夫妻经营,地处偏远角落,附近没有什么繁华生活区,没有太多客流量,只有与段明明、勇哥相同职业的人会来此处用餐。

饭店不设菜单,点菜就是和老板夫妻商量,问今天有什么菜,有啥吃啥,谁都不挑。

记录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1)

老板夫妻的手艺不错,饭菜自带一种家的味道,干净卫生,深得段明明及勇哥的青睐。

每回路过,他们总会选择这家饭店当歇脚之所。

等餐时,店里又来了一两桌客人。坐在段明明旁边的是一对夫妻和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

记录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2)

小男孩明显保留着对世界的好奇心,时不时就要左右看看,再问问爸妈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段明明看他活泼可爱的模样,不由得想起自己7岁的儿子。

儿子在家里,没有跟在夫妻身边,段明明有点儿想他,却还是拒绝同意儿子的请求,带他一块“上工”。

记录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3)

因为段明明知道,自己和丈夫的工作十分辛苦,带着孩子,一方面照顾不好孩子,不如让孩子在家。

另一方面,天性喜欢热闹的小朋友亦会影响她和丈夫的工作,让他们不但无法专心干活,而且要时刻担心孩子的安全。

随意点的两盘炒菜很快端上桌,段明明收敛心思,与丈夫迅速吃完,又起身到店家专门设立的热水提供处灌满水壶,才与丈夫勇哥一起同老板告别,出门走向自己的车。

记录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4)

车很大,是典型的13米半挂卡车,白天多数城市禁行,再加上交通拥堵等情况,他们只能无奈选择夜晚上路。

段明明与勇哥认真检查了篷布,将它们重新盖严实。布下装的是一沓一沓的工业用纸,最怕雨淋风吹。

记录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5)

倘若出现破损或者脏污,段明明与勇哥的辛苦运输费便又要少上些许,故而段明明夫妇对它特别重视,勇哥更是一边调整篷布,一边对段明明调侃:“咱盖的,不是纸张,是一摞摞钱啊!”

段明明笑了,连日奔波的辛劳似乎在这一刻得到缓解。

他们就是中国万千卡车司机夫妻中最平凡的一对,几乎天天开车在路上,一年难得回家几次。

记录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6)

01,有艰难也有温馨:生活有苦有甜,卡车夫妻同样未曾例外

段明明和勇哥,皆来自安徽阜阳。他们告诉来访者,在他们的故乡,像他们这样的卡车司机还有很多。

安徽本就是一个养车大省,阜阳更是占安徽养车量首位,拥有数十万名卡车司机。

他们的车牌代号是皖K,但凡开大车的人,只要听见这个车牌代号,脸上总会浮现一种心知肚明的了然,因为阜阳的大车司机实在过于“出名”。

记录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7)

段明明和勇哥签订的是一家物流公司,主要负责马鞍山到江西的路线。

几年下来,这条线路之间的收费站、加油站、分岔路等等大大小小的路况全被段明明夫妻了如指掌。

他们表示:安徽的高速收费比较便宜,如果加上ETC,还能打个8折;相比之下,江西的高速路收费价格会高一点,几乎没有折扣。

记录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8)

对此,段明明夫妻的猜测是,江西山区多,地形复杂,大概公路的维护费用亦会多一点吧。

不过,无论高速路收费多少,他们还是会尽量只走国道,理由是行情逐渐吃紧,运价下降,为了节省路费,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走下道最划算。

对于卡车司机的生活,段明明的评价是:有苦有甜,有艰难也有温馨,与普通人的生活一般无二,大家均是芸芸众生,辛苦求活。

记录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9)

有一次,段明明夫妻途经安庆与九江之间,被超限检测站的工作人员拦了下来,那个交警绕着勇哥刚刚买的空车走了一圈,指着车牌上的泥点说:“号牌被遮挡住了,罚款200块。”

勇哥夫妇当即走上去,把泥点擦掉,向交警解释:“刚下雨,我们开得又是大车,无法和小车一样随时检查,您就通融通融?”

记录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10)

交警大概也知道他的罚款理由过于牵强,所以没有接茬,绕车又走一圈,再次提出“车牌号放大,罚款200块”的判罚。

勇哥心生不悦,立刻和交警争吵起来,非要交警拿出个明确证据。交警无奈,只能妥协:“行行,那就50块,反正你的车都停了。”

勇哥不再多说话,直接掏出50块丢给交警,上车便离开。不是他不愿意和交警继续掰扯,而是他知道自己根本没功夫与交警瞎磨叽了,卡车司机的时间就是金钱。

记录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11)

宁俊峰和陈玲也是一对卡车夫妻,他们经常出车月余以上,在车上接单、吃饭、休息,于他们而言,卡车即是他们的另一个“家”。

夫妻二人在车上特别放置一个小小工具箱,里面收有简单的厨具和调料,确保总是行在路上的他们能吃上一口热乎饭。

休息时间,夫妻二人会在服务站停车,陈玲负责做饭,宁俊峰则给妻子打下手,煮一锅面,就一包榨菜,简单又饱腹。

记录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12)

陈玲表示,假若卸货地点附近有菜市场,她会和丈夫到那边买点蔬菜,改善一下伙食。

她告诉来访者:“每一次外出跑货,我和丈夫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会尽量多把时间花在路上,几乎一天24小时待在车上,因为我觉得,跑起来会让我有安全感。”

但就像段明明所说,小小的“幸福”之外,卡车夫妻也有属于他们的苦恼,尤其是夜晚时间,对他们来说,最是难熬。

记录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13)

因为长时间驾驶、吃住皆在车上,所以卡车夫妻二人通常轮换开车,另外一人或是坐在副驾驶,或是窝在驾驶室后面的小床上抓紧时间休息。

行车期间,为了不让司机分神,他们一般不聊天、不交谈。

白天尚且好过,到了夜晚,一人补眠,一人开夜车,睡觉的人睡不好,开车的人同样需要付出比白日更多的精神力及注意力,确实过于煎熬。

记录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14)

有时实在熬不下去了,卡车夫妻便会把车停到就近服务站,双双在车上小憩一会儿。他们普遍不会花钱住宿,理由有二:一来住宿费较贵,睡在车上能省钱;二则卡车货物无法随时卸载,是以需要有人24小时看车。

虽然这样跑货的日子非常艰辛,但卡车司机夫妻的心中都有相同的信念,那就是等钱赚够了,他们便能回家与家人团聚了。

为了美好的未来,卡车司机夫妻皆在咬牙坚持着。

记录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15)

02,女子也能顶片天:不只男子会开,女子同样能当卡车司机

近些年来,货运市场的行情缓慢下滑,越来越多的卡车司机开始习惯带妻子一块跑车。

如此一来,便能省却一大笔驾驶员工资,省下洗衣、做饭、查看路况、找货等花费的功夫。

但由于道路检查同样逐渐严格,故有部分“卡嫂”亦主动考了驾照,“光明正大”开卡车,替丈夫分担辛劳。

记录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16)

段明明即是会开卡车“卡嫂”中的典型例子,她与勇哥轮流当司机,共同卸货、装货、寻找货源。

不过,段明明与一般后来才学驾照的“卡嫂”不一样,她在婚前就受到父亲和舅舅的影响,考了卡车驾照,如今已是国内少有的A2驾照卡车司机了。

刘桂梅同样是女卡车司机,在这个普遍男卡车司机的卡车运输行业中,能顶一片天,完全不逊色于男卡车司机。

记录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17)

她出生在宿迁一个农户家庭,20岁与丈夫结婚,一起勤劳赚钱,养家糊口。

但因为种种缘故,几年后,刘桂梅的家中欠下万元外债,看着襁褓中的孩子,压力一下子压在刘桂梅和丈夫的肩膀上,令他们喘不过气来。

不甘于此的刘桂梅几番观察之后,发现拉货赚来的钱明显比种地收入更高。

于是她咬咬牙,一头扎进当时少有女性愿意涉足的卡车运输行业,学驾照,向亲戚东拼西凑借来一笔钱买货车,与丈夫并肩开启货运“道路”。

记录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18)

13年的时间,刘桂梅跑遍大小城市,尝尽这个职业的辛酸与劳累。

她是女子,力气本就比男子小很多,每次整理篷布、装卸货物、拆装围栏,她的胳膊总要疼上几天。可回报亦是明显的,看着不断改善的生活,刘桂梅只觉心头甘甜无比。

记录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19)

有人问过刘桂梅:是否后悔选择卡车司机这个职业?刘桂梅回答:“说不上后悔不后悔,长时间熬夜的确让我看起来比同龄人老很多,但在我们这个年纪,工作既谈不上什么喜欢不喜欢,也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我做了,就认真做下去,赚钱养家,比喜欢或者适合更重要,毕竟隔行如隔山,改行对我们也很困难,我们是苦并快乐着,这样就很好。”

记录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20)

花姐和杨哥与大部分卡车司机夫妻不一样,负责主要开车的是花姐,杨哥则专干修车、做饭、装卸货等活计。

花姐对来访者说,最开始,杨哥不会做饭,两人都是凑合吃一些饼干、泡面。

后来,花姐的胃病愈加严重,杨哥心疼妻子,才决心拿起锅铲,做起“厨夫”的活计。他的手艺谈不上多好,却胜在干净卫生。

记录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21)

有人对花姐与杨哥的夫妻分工很不理解,花姐笑着表示:“很多人都说我们夫妻俩反过来了,说老公不懂事,光叫老婆赚钱养家,我却不这么认为,而且我丈夫的辛苦,我看在眼里,如果让我和他一样跟车,我还不愿意呢!他把我照顾得很好,我自认为没嫁错人!”

虽然生活不易,但卡车司机夫妻之间却自有他们的“爱情”。

记录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22)

03,卡车夫妻的爱情:他们的爱情是什么?风雨共闯,不离不弃

有人或许会好奇:卡车司机夫妻的爱情又是怎样的?对此,一对携手相伴20余年的老卡车司机夫妇会告诉你,那就是“不离不弃,风雨同闯”

于香周年过半百,仍为生活奔波在路上,他的老婆叫李慧玲,20余年前听从父母之命,嫁到了于家。

用于香周的话来说,即是:那个年代,谁懂什么爱情?谁不是由家人介绍,觉得合适便在一起了?

记录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23)

所以,他和他老婆是典型的“先婚后爱”,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逐渐加深对彼此的感情。

于香周的家境不好,早年干过烟酒批发、栽种梨树和银杏树等工作,无论他怎样“捣鼓”,李慧玲始终陪在他身侧,与他一起奋斗努力。

2000年,投入外出打工浪潮的于香周忽然做出一个惊人决定:他要考取驾照,走上货运之路。

记录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24)

2004年,于香周取得B照,带着儿子远赴上海为别人开车;2006年,于香周东拼西凑一笔钱,买了第一辆二手卡车。

2009年,于家夫妇二人通过努力,攒下15万元,终于有了第一辆新车。

不久,于香周的儿子离开父亲“单干”,李慧玲不忍丈夫独自辛苦,毅然放弃多年在家的安逸生活,开始陪丈夫出车运货。

于香周负责驾驶,李慧玲帮忙找货,二人搭档专跑杭州到上海这条线路,主要以拉运树苗为主。

记录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25)

几年熬夜下来,李慧玲的头发渐渐花白,可她依旧天天坚持守在于香周身边,不敢松懈片刻。

她说:“我担心他的安全,晚上他开车时,即便我再困,也从来不睡觉,必须坐在旁边提醒他。”

久而久之,在李慧玲的影响下,于家夫妇慢慢摸索出一套属于他们的作息:李慧玲说晚上11点到3点的睡眠最关键。

记录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26)

故而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他们一定会停车睡觉,等休息够了,再继续上路,不耽误早上6、7点的送货时间。

对于妻子的辛苦,于香周一直看在眼里,疼在心中。他告诉采访者:“我十分感谢我老婆,这些年,她跟我吃了太多苦。”

无论是以前在家操劳家务,还是后来跟车拉货,正因有了李慧玲,于香周才能一直无后顾之忧地向前冲,心无旁骛地努力赚钱。

记录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27)

11月26日,是二人的结婚纪念日。于香周多年来始终愧疚没能和李慧玲拍摄婚纱照,是以当看到某平台推出的卡车主题婚纱摄影活动时,他立马报了名。

李慧玲得知后,忐忑问于香周:“咱年纪大了,凑这个热闹合适吗?”

于香周笑笑,安抚妻子道:“怕啥,咱们儿女都有了自己的小日子,咱俩一起拍个婚纱照,也算是给咱自己留一个纪念。

在于香周的劝说下,李慧玲到底同意了丈夫的提议。二人从杭州出发,至拍摄地点富阳,顺利完成了于香周的心愿。

记录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28)

拍摄那天,阳光十分明媚,当第一次穿上婚纱的李慧玲出现在于香周面前,于香周果不其然特别激动。他一再表示:哪怕浑身被汗湿透,顶着40度的高温,他也觉得值得,那将是他和妻子一辈子的回忆!

其实仔细想想,人生就是这样,无论是日夜奔波不停的卡车司机夫妇,还是任何行业任何职业的人,大家都在为生活而忙碌。

可忙碌与辛苦不等于“绝望”,因为日子是一片“广阔草原”,有泥泞,亦有鲜花盛开的美丽,不是吗?

记录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29)

参考文献:

《“卡嫂”的跟车生活》

《我们是夫妻车,我们跟你们不同》

《陆鲸五旬卡车夫妻携手28年 用人生第一套婚纱照纪念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