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爱着你(翰你的剧还爱着她)(1)

张翰主演的新剧《东八区的先生们》又又出“槽点”了。

最新的剧情里,张翰饰演的童语神秘的初恋女友终于现身了。一出场就引发了网友热烈讨论。

“对初恋的真情流露啊,怎么有种苦情宿命的感觉。”

“从眼神,发型,穿着再到跑步的姿态,无一不在复刻着曾经被我们熟知的某爽。”

你还爱着你(翰你的剧还爱着她)(2)

不管该剧是有意为之还是巧合使然,总归它掀起了大家对“初恋”的讨论。

既然如此,我们就来聊一聊“初恋”这个话题。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枚白月光,初恋永远是你最难忘却的人。

“和老公结婚六年了,今天他和我谈起了初恋,讲到深情之处居然哭了。”

“我和我男朋友分手了,他总是提起他谈了七年的女票”

......

你还爱着你(翰你的剧还爱着她)(3)

我们总是觉得,伴侣有一个谈了多年的“初恋”,就像是在你们的情感中埋下了一枚地雷。

事实上,可能也确实如此。

我们念念不忘初恋这一点背后,有什么心理机制在作祟呢?

01

“忘不了”背后,藏着什么?

① “未完成事件”效应

“未完成事件”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如果一件事情在未完成的时候截然而止,我们就更倾向于不断“回头看”,回忆它的遗憾和美好。

1927年,心理学家蔡格尼克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两组试验者同时演算相同的数学题。

一组顺利演算完毕,另一组演算中途停止,然后让两组分别回忆演算的题目,被打断的那组明显回忆更深一些。

你还爱着你(翰你的剧还爱着她)(4)

对未完成事件的记忆更深,这个效应就叫做“蔡格尼克效应”。

蔡格尼克效应的后果有两个:一是放不下,二是难以开始。

蔡格尼克效应体现了人性中对外界事件的“完美主义”倾向,比如说到我们对待初恋的态度,也会有谈过之后没有结果的“放不下”,以及根本无法开始的“暗恋对象”变成一个长期存在于幻想之中的“白月光”两种情况。

② 白熊效应

白熊效应又称白象效应、反弹效应,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的一个实验。

“不去想白熊”实验是心理学重要的实验,当被试者被告知不要去想白熊的时候,被试者想到白熊的次数反而变多了。

当我们想起初恋的时候,因为初恋是一个已经结束的未完成事件,所以当我们去回想它的时候,总会不自觉的抑制自己的思想,让自己“不去想初恋”,但结果是,我们因为试图抑制自己对初恋的思念,反而把初恋存在的重要性提升了。

除了白熊效应之外,心理学还有一个名词叫反刍思维。

反刍思维是指经历负性事件后的个体对事件、自身消极情绪状态及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和结果进行反复的、被动的思考。

如果和初恋分手的经历很糟糕,那么反复思考糟糕的经历的情况,就是一种反刍思维。

而“白熊效应”往往会加重这种反刍思维。

③ 标签效应

“贴标签”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其结果往往造成刻板印象。

在我们的文化环境中,以“初恋”为题材的甜宠爱情剧数量多,不少朋友们都表示,自己初次恋爱时的恋爱方式,就是模仿电视剧剧情的。

根据电视剧的调性,“初恋”是轰轰烈烈的,应该山盟海誓的,应该又甜又虐的。

你还爱着你(翰你的剧还爱着她)(5)

而在我们切身实践的时候,往往也把这些印象对号入座,导致“初恋”滤镜下的恋爱确实更激动人心。

④ 被美化的回忆

我们的记忆值得完全相信吗?

心理和精神科学者对此已经做过许多研究,并提出了记忆的错构和虚构,潜隐记忆的概念。

虽说这些概念通常被用于病理性的研究,但在我们常人的记忆里同样会存在一些编辑和剪辑。

比如,你和初恋的记忆,在你们分手多年之后只记得事情的简要经过了。但你总是在回忆它,不自觉地给你们的故事加上细节。

你还爱着你(翰你的剧还爱着她)(6)

久而久之,这些被加上的细节也成了你们之间的“记忆”的一部分。

再比如,当时的你还年轻,对你们之间的情绪和情感的理解,和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但你对这个偏差深信不疑,相信事实就是如你想象的那样,久而久之,它也会变成记忆。

但是,上述的记忆都属于“不可靠记忆”。

在这种“不可靠记忆”的影响下,你和初恋的记忆,可能是被“滤镜”深度美化的。

⑤ 怀念无利害关系的感情

最近,“为什么很多人憧憬大学的恋爱”上了微博热搜。

你还爱着你(翰你的剧还爱着她)(7)

图片来源:微博热搜截图

许多网友一致表示“那是完全因为喜欢才在一起的恋爱吧”。

确实,出了社会之后,工作,相亲,我们已经见证了利益至上毫无感情的人际关系,出社会之后遇上的异性恋人,光是在交往前防欺防诈都耗费不少力气。很多时候,看透了他人的“动机不纯”之后,我们往往感到一种“躲过一劫”的惊恐、失望感。

在这种失望感下,我们在本应该放松、尽兴、坦诚的恋爱关系中小心翼翼,被吸干力气,一部分人甚至经济感情两方受损。

我们会躲进回忆中,感叹着学生时代情感的单纯美好。

对初恋的不舍与美好回忆,也在功利的现实下被衬托出来了。

02

TA的心里还住着白月光,怎么办?

如果恋人的心里确实住了“白月光”,我想很少人能够做到“知情而不介意”。

“只要天时地利人和,他们说复合就复合了呀!”

这样的担心是十分常见且正常的。但与此同时,几乎每个人心中都有“白月光”这样的事也是正常而常见的。

有部分朋友会因为很没安全感而不断“调查”恋人,最终可能真的因为这个“可怕”的“白月光”而分手。

如何不让自己因恋人的“白月光”而紧张,下列小Tips或许可以帮到你。

① “现实”or "想象”中的白月光?

想象永远和现实有别,年少时的所谓“爱慕”,很多时候会以单恋的形式出现,双方不知情、时机不成熟、性格不合适、过分美化对方、缺乏现实考量......

切换到“现在”,或许两个人连联系方式都没有。

想象中的“白月光”,仅仅类似一场持续多年的“脑内小剧本”,对现实是几乎没有杀伤力的。

而如果是现实中、曾经有过情感经历的“白月光”,即“初恋”或“前任”,一部分的朋友们应该会更加担心。

下面几条,我们就说说“现实白月光”的问题。

② 尊重恋人的“历史”

如果你为恋人的过往而担忧不已,总是担心TA会与“前任”、“初恋”复合,那么不妨做以下考量:

*可控与不可控事件:

恋人的“历史”就是一个“不可控事件”,它已经发生并成为了历史,无论你做再多的举动,它都已经是个过去的事实了,它完全没有改变的可能。

恋人作为“一个人”,是需要被尊重的,包括TA的过往,都是需要被尊重、正视,而不是一味谴责的。

“初恋”对于TA来说,是切实经历过的、已经结束的事件,如果TA是个成熟度比较高的恋人,意味着TA在怀念初恋的美好时光的同时,也深刻地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无法在一起。

你还爱着你(翰你的剧还爱着她)(8)

③ 沟通,并观察当下的态度

恋人的历史对于我们而言是“不可控事件”,但我们对此并不是无计可施,从“不可控事件”中,我们依然可以找出事情的可控部分。

*恋人对“前任”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TA对所有感情,包括对你未来的态度。

*对“白月光”不合理的期待与钟情幻想往往意味着较低的成熟度。

*观察TA的行为。

是否有忽略你的感受?

是否逃避你提出的问题?

是否在某段时间内减少了与你相处的时间?

如果TA真的有上述行为,那么或许你就要相信自己的感受,把事情真相弄清楚了。

你还爱着你(翰你的剧还爱着她)(9)

写在最后

感情,是两个人当时当地当下的抉择。

感情中的“责任”,也只是两方需要遵守的约定。

任何对“初恋”“前任”的回忆,都不是“放弃责任”的原因。

如果恋人以“白月光”为由,苛责这段感情,那么需要被质问的实际上不是“白月光”,而是与你相处的,本应对你的感情负责的这个人本身。

References:

——————

[1] Yuan Yue Ruminant thinking and mental health [J] Youth, 2019 (22): 116-117.

[2] Sven bonek, Guo Zhongqian A causal theory of memory fiction [J] Philosophical analysis, 2020,11 (3): 33-53.

作者:情绪无敌稳定

排版:三酱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解X心理】

你还爱着你(翰你的剧还爱着她)(10)

解X心理凡事都有解

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