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石敬瑭自称儿皇帝,将幽云十六州“献给”契丹王朝后,这一块国防地位非常重要、人口稠密、土地肥沃的地域就成了中原王朝皇帝的“伤心地”。励精图治的后周世宗柴荣非常希望夺回这片土地,将幽云十六州重新纳入王朝版图。

公元959年4月,柴荣厉兵秣马,召集精锐部队北伐。

后周世宗柴荣死亡原因(如果后周皇帝柴荣不死)(1)

我们不妨来看《旧五代史》里的记录。书中说,此战收复三关三州还有17个县,共计收纳了百姓1.836万户。前边我们说到了,位于今天河北中北部一带的地域当时是人口稠密区,但是此战所得户口数量却很少。这18360户是什么概念呢?我们不妨做一下对比。

《旧唐书·地理志》中曾记录贝州(位于今河北和山东交界地)领九个县,在当时有17719户,这个户口数量不是盛唐时期的。这个户数和柴荣北伐时期所获得的人口数大致相同。但是,和平时期的贝州辖九个县,而柴荣克复三关三州还有17个县,计20多个州县,数量是贝州辖县的一倍多,但户数却几乎一样。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后周世宗柴荣死亡原因(如果后周皇帝柴荣不死)(2)

而且,在《旧五代史》中,作者还洋洋得意地称赞说“是役也,王师数万,不亡一矢,边界城邑皆望风而下。”这意思就是说,北方州县是在政治和军事高压下投降,并没有消灭契丹的有生力量。

于是有不少人叹息,如果柴荣多活几年,可能契丹在军事上会完全被动,而幽云十六州或许就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或许中国历史就改写了。但是,真的如此吗?

后周世宗柴荣死亡原因(如果后周皇帝柴荣不死)(3)

此时的契丹王朝皇帝是耶律璟,这个皇帝比较昏庸,在边境告急时,他不管不问,这导致了短时间内大量州县的“沦陷”。之所以柴荣攻取州县后获得的人口数量少,很可能是这么一回事,辽国官员进行了针对性的内迁,另外还有部分百姓因战乱逃亡。这就导致了柴荣北伐没有获得更多人口的情况出现。

而在一路顺利,迫使诸多州县投降献城的情况下,柴荣对自己的实力做出了不切实际的估算,打算攻打敌人重兵防守的幽州城。而真正碰到敌人重兵防守的幽州城时,部将就考虑到敌我力量不一致,而且孤军深入没有后方补给,战线拉得太长不利于作战,于是主动提出了退兵的建议。

后周世宗柴荣死亡原因(如果后周皇帝柴荣不死)(4)

好巧不巧,柴荣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溘然长逝。

但即便柴荣不死,以他训练军队的实力,在和契丹作战中也压根没有获胜的把握。原因很简单,在北宋统一后宋太宗在兵强马壮的情况下北伐,依然不免惨败。而宋太宗赵光义和宋太祖赵匡胤都颇得柴荣经武整军的“真传”。以强大力量的兵马攻打契丹,尚不免全军覆没,遑论柴荣数万人孤军北伐了。如果真的硬打幽州城,很可能他们会陷入契丹的重兵合围而惨遭失败。

后周世宗柴荣死亡原因(如果后周皇帝柴荣不死)(5)

到时候,别说州县再度易手了,后周北方的地盘能不能保住还得两说。所以,那些认为柴荣可以统一全国、打败契丹的朋友们,恐怕还真是想多了!他不死,中原王朝对契丹的军事胜算依然很低,这是不会改变的!

后周世宗柴荣死亡原因(如果后周皇帝柴荣不死)(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