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

如果你能不带旋律和节奏地读出上面一行字,阿信只能佩服你,断网断得很彻底。

最近,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就是:甜蜜蜜呀甜蜜蜜~

洗脑歌蜜雪冰城(听了蜜雪冰城神曲)(1)

是的,这首全程只有30秒左右的歌,突然就洗脑了全网,它甚至都没有正式的名字,就叫“蜜雪冰城主题曲”。

谁想到,这个夏天的洗脑神曲,竟然来自一个奶茶店!

为什么我们总会被神曲洗脑?洗脑究竟是一个什么过程?阿信今天就来敲开你的脑壳,研究一下!

洗脑神曲年年有,谁也别想逃

不管你喝没喝过蜜雪冰城,不管你对这首歌的评价是好是坏,你都无法否认:太上头了!太洗脑了!

当夜深人静你正努力入睡时,当你紧张万分准备参加一场考试时,再或者当你为工作冥思苦想一句文案时,脑海里毫无征兆地冒出一句:我爱你呀你爱我~蜜雪冰城甜蜜蜜~

你只能咬着后槽牙发出一句:我恨。

洗脑歌蜜雪冰城(听了蜜雪冰城神曲)(2)

而洗脑神曲的诞生,沙雕网友总是功不可没。

独洗洗不如众洗洗,虽然蜜雪冰城主题曲翻来覆去也只有一句歌词,但网友们整活的智慧总是无穷的,二十多种语言翻唱,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办不到。

粤语版、柳州话版是基本操作,黄梅戏版、京剧版让戏曲文化趁机露了个脸。

洗脑歌蜜雪冰城(听了蜜雪冰城神曲)(3)

还有“气突苏”的俄语版,堪比音游的日系电音版,让人直呼高级的暗黑烟嗓版,甚至还有海绵宝宝版……

由此,魔性的“蜜雪冰城甜蜜蜜”荣获“高考禁曲”的荣誉,让整个6月的中考高考生们,一度恐慌自己在考场上会被此旋律左右发挥。

洗脑歌蜜雪冰城(听了蜜雪冰城神曲)(4)

实际上,蜜雪冰城主题曲的洗脑力早在历史中就得到了认证,它改编自19世纪中期一首美国民歌——《哦,苏珊娜!》。

这首歌在19世纪60-70年代大范围流行,伴随着当时的淘金热,无数前往西部的淘金者哼唱着这首歌出发,抒发自己对家乡、爱人的想念。

这是一首波尔卡节奏的五声阶歌曲,其明快的旋律很容易被被人记住。

歌词简单,旋律重复,这并不高明的神曲套路,到了今天,也仍旧屡试不爽。

还记得风靡一时的《江南style》吗?2012年,这首神曲横空出世,让全球网友抛弃了语言的隔阂,脑内循环停不下来。

洗脑歌蜜雪冰城(听了蜜雪冰城神曲)(5)

有科研机构对这首神曲研究后发现,它以3.6秒为一个周期,将五个音节重复4次,而整首歌中,五个音节的核心节奏,重复了100次以上

除了节拍高频重复,《江南style》的节拍和人体生理规律也契合度颇高:它的节拍与人慢跑30分钟后的心率几乎同步,这种兴奋感,加剧歌曲的洗脑程度。

而现在,只要你打开手机,就逃不开被洗脑的命运,毕竟,华语乐坛早就姓抖了

从广场舞经典“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到歌词毫无道理的“我应在江湖悠悠,饮一壶浊酒”,脑子还没反应过来,嘴上就已经开始跟唱了。

洗脑歌蜜雪冰城(听了蜜雪冰城神曲)(6)

从单纯卖萌的“我们一起学猫叫”,到登上春晚的“左边跟我一起画个龙,右边画一道彩虹”,面对神曲的魔性洗脑,网友们从奋力反抗,变成了逐渐认命。

神曲本应天上有,如今街头巷尾处处闻。

洗脑歌蜜雪冰城(听了蜜雪冰城神曲)(7)

而从不放过一丝赚钱机会的广告商家,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个财富密码。

脑白金是实验先锋,铂爵旅拍发扬光大,拼多多后来居上。

这不,这次的蜜雪冰城也再次验证了,神曲洗脑,看似技术含量不高,但胜在实用。

我们为什么会被洗脑?

这纠缠不休的洗脑魔音,究竟从何而来?我们的大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忘不掉一段根本不喜欢的旋律?

其实,这是耳虫(Earworm)在作祟。

洗脑歌蜜雪冰城(听了蜜雪冰城神曲)(8)

别担心,耳虫并非一种真的虫子,这个词汇源于德语中的“Ohrwurm”,指的是记忆中突然弹出,并且不断循环的一段声音。

耳虫还有一个看起来更高级的名称,叫作“不自主的音乐想象”(Involuntary Musical Imagery),也有称“音乐想象性重复” (Musical Imagery Repetition),2007年由神经科专家奥利弗 · 塞克斯提出。

从这个名词的字面就很容易理解,被神曲洗脑是一种非自愿的行为,我们无法操控它。

洗脑歌蜜雪冰城(听了蜜雪冰城神曲)(9)

耳虫侵袭,人人都会遇到。一项以12000人为样本的调查就显示:99%以上的人偶尔会遭到耳虫入侵;还有92%的人,每周就至少有一次耳虫入侵。

一般来说,平时接触一段音乐的次数越多,越容易出现不自主的音乐想象。有研究称,音乐从业者比其他人要更容易出现“耳虫”。

而很多神曲能如此洗脑,也是得益于短视频的爆炸流量,它们无处不在,让你无意识中听过了太多次。

洗脑歌蜜雪冰城(听了蜜雪冰城神曲)(10)

同时,一项心理学对耳虫的研究显示,人们脑海中重复的音乐,33%是副歌,27%是歌曲的其他部分,且通常只有一两句。

这不就和短视频、电视广告的15-30秒长度,又不谋而合了吗?所以说,洗脑真不怪它们。

除了接触频率,精神敏感、疲惫或压力大的人,也更容易出现耳虫。这也就很好解释,为什么越是做正事的时候,脑内越是会莫名开始单曲循环。

洗脑歌蜜雪冰城(听了蜜雪冰城神曲)(11)

做作业的时候,耳虫最最容易出现

另外,也有研究认为,神曲洗脑不一定是一段毫无理由的记忆闪回,有时候也和“感官刺激”有关,是我们在“口嫌体正直”。

加拿大神经科学教授罗伯特·扎托雷的研究显示:给听音乐的人做脑部扫描时,聆听者大脑中有很多区域都非常活跃。

如果这个时候,音乐的节奏正好和心跳节奏相同,它再多重复上几次,那你的大脑其实已经爱上了这首歌!

耳虫虽然听着可怕,但它大部分时间是无害的

它有点类似认知瘙痒理论,像是一个蚊子包,你越想它就越觉得痒,随之就会陷入越挠越痒、越痒越想挠的无限恶性循环。

所以,当你想从脑海里把洗脑神曲甩出去的时候,会发现你越想克服耳虫,反而越难以消除。

因为当你试图不去想一件事情时,你就已经在反复检查自己是否在想着它了——这死循环套娃!

那究竟怎样摆脱耳虫呢?

心理学家的调查中,46.67%的人选择换一首歌听。

25.71%的人选择了转移注意力,比如和别人聊天,做其他事情。

另外18.1%的人选择啥也不干或者直接睡觉。

效果最好的方法是——啥也不干

我们的注意力,也变成了一门生意

洗脑神曲的盛行,一方面是短视频行业对人们心理的商业利用,另一方面也是当今这个信息极大丰富的互联网时代,对我们注意力的极大挑战。

在各种番茄时钟、专注APP盛行下,人们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似乎变得越来越短了。

英国金融机构 Skipton Building Society 在调查中发现,人们的注意力平均 14 分钟就会转移一次

洗脑歌蜜雪冰城(听了蜜雪冰城神曲)(12)

如今,一心多用也不再是贬义词,甚至可以称为“多线程工作思维”。

在好奇心研究所一项关于“心无旁骛指数” 的测试中,55% 的人手上有三个工作任务的时候还表示能沉着应对 。

诺贝尔经济学得主赫伯特·西蒙曾提出观点,认为丰富的信息可能会导致注意力不足,从本质上讲,信息丰富是对我们有限的认知能力的挑战

洗脑歌蜜雪冰城(听了蜜雪冰城神曲)(13)

加速的社会导致了“慢性注意力分散”,而抢占注意力,也就变成了一门生意,甚至延伸出了注意力经济。

以蜜雪冰城主题曲这类洗脑神曲为例,billboard一篇音乐分析中曾这样写道:

“2017年以来,抖音已经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中国听众收听音乐的习惯。流行音乐产业也开始更注重通过单个音乐动机的重复来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技术时代的人类》的作者阿诺德·盖伦认为,“人类生来就是被本能剥夺的”。

人类天生就无法忽略环境中那些无关紧要的刺激,不能只对那些生存必须的刺激做出反应,这会让人类毁灭于“感官过载”,用今天的词说,是信息过载。

当然,这种言论或许有些过于消极了。

当我们越来越多地了解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知道它们针对我们的兴趣点进行了精心设计,我们其实就拥有了主动权

我们可以主动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主动反思自己沉迷的海量感官刺激是否有用,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这个或者那个吗?

洗脑歌蜜雪冰城(听了蜜雪冰城神曲)(14)

《注意力分散时代》的作者罗伯特·哈桑教授提出,抉择意味着在网络的控制下保护自己,进行反击并夺回控制权

这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离不开数字生活,但我们都应该去尝试摆脱这种控制。

既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注意力成为了资本竞相争夺的稀缺资源,那我们为何不试着努力,尽可能地把它掌控在自己手中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