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延伸——如何解读对方的内心策略(本技巧可先尝试):

如何判断自己眼睛的角度:如何通过解读眼球转动方位(1)

(前提:视觉型、正常偏右手灵活者)当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如果他的眼睛转动方向是在左上方,说明那一刻他在回忆,如果他的眼睛转动方向是在右上方,说明那一刻他是在创造、想象、在组织画面。此方法只是针对大部分的人,有小部分是左右换转的。

假设你想知道一个人在过去做过什么事情,但不确定他是否在说谎, 你可以问他:“今天做了些什么呀?”然后你看他眼睛的转动方向,如果眼睛转向左上方,说明他在回忆,他所说的是真实发生的过程;如果眼睛转向右上方,说明他在“创造景象”,那就要深一层去看看他是否在吹牛了~。小编在过去分享解读策略的过程中,有一位女性学习者说不确定另一半是否是“左上回忆、右上创造”,小编建议她可以先测试,如何测试?你问他一个问题“亲爱的,记得我们上一年的结婚纪念日在哪里过吗?”此刻马上观察他的眼球转动方向,便得知他的转动策略,然后再问他“亲爱的,今天干啥去了呀?”便得知他说的是创造出来的景象还是回忆出来的景象了。本例子比较滑稽,大家可以试试,再分享出来,但试无妨!

继续昨天的话题,我们的思考模式的习惯,决定了我们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包括:视觉型、听觉型、感觉型。

你是什么类型的?

NLP 认为人的能力非常大,而一个人的状态是无时无刻地在变化中的。所以,NLP 很不喜欢把人「定型」 — 就是在一次相遇里判断一个人属什么类型,便假定他永远都会是那样。当然没有人会喜欢因为某次说溜了嘴便永远被认定不会说话;任何人也明白某次非常的表现并不能保证每次都可以维持。因此,当我们经由观察眼球转动或者其它方法察知一个人惯用某个内感官后,我们不应认为这个人就永远属某个类型。

一个人惯用某个内感官,并非代表他其它的内感官不足或者有问题,只可以说手中经常拿着那个惯用内感官的遥控器,而其它内感官的遥控器不在身边,但是运作是非常正常的。很多人都有不只一个惯用的内感官,而是两个内感官平均使用,更有人是三个内感官都平均运用的。

每一个人的三个内感官都很健全,充其量是某个内感官习惯了多用一点。就像有三部良好的机器,全部都运行得很好,只是手中经常拿着某一部的遥控器,又或者某一部的遥控器暂时遗失了,所以没有运用得那么灵活而已。

一个人的内感官能力可以大大地提升,同时他的三个内感官能力的比例也可以不断地修正。经过不断的训练,他可以在一两年内把全部内感官能力提升。三个内感官能力加强了,这个人的思考能力、感受身边的人事物能力、未来策划的能力和自我推动的能力也就会大大地提升。认识了内感官这回事,知道了自己惯用那个内感官和心中有意欲去提升内感官的能力便是一个有效的开始,潜意识会向着这个方向搜寻。再加上刻意的练习,内感官能力会提升得很快。

如何判断自己眼睛的角度:如何通过解读眼球转动方位(2)

另外一点很重要,就是不要把一个人「定型」。你试过一次与某人沟通,发现他眼多往上望,便判断他是视觉型,以后不管什么时、地和事,都把他当作视觉型对待是不智的。因为每个人的三个内感官都健全,在不同的环境里的很多因素可以把他带去以不是惯用的内感官主持大局的状态。例如,某同事刚度假回来,兴高采烈地与其它同事分享度假地的种种好处,他那时多数会是视觉型。因为声浪太大了,给上司责怪了一顿,这时他多数变成是感觉型。又例如一个惯用内视觉的人回到家中,抱起出世不到一个月的儿子,往往便完全变为「感觉型」了;当他与太太吵架之后内心充满不愤的说话,他有可能便变为「听觉型」 — 自言自语。由此可见,我们必须避免把一人定型。

正确运用内感官的知识去改善与别人的沟通,应该不坚持对方是什么内感官的类型,而应凭当时对方的眼球转动、语言用字及行为表现等数据而假定当时对方运用得比较多的是那一个内感官,然后凭此而作出相应的配合行动。NLP 始创人之一约翰-葛瑞德(John Grinder)说过,就算这样,所得的资料的准确性只有三十秒!我们必须不断地观察,而且不断地凭观察所得而修正自己的配合行为。

一个人实时的内感官状态,的确可以凭他的眼球转动、说话用字、声调和身体语言、及行为模式等测知。在两人相处时,我们可以运用不断获得的数据去与这个人沟通和相处,若他的内感官状态改变了,我们当然也可以改变我们的配合方式。 「上次与他在一起时他是这样的」的数据,只可以作为参考,并且是随时因为与现在所观察的不符而抛掉。NLP 相信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也没有一个人在两分钟内是一样的。持着这样的态度去观察和尝试配合,加上不断地修正,把话说回来,一个人在重复出现的稳定环境中,如果环境因素没有大的改变,他的思想模式(内感官)也会重复出现。我们可以假定这个人会在重复的环境中会维持使用同一个内感官,例如工作、遇见陌生人等。如果该环境中有些重要因素改变了,这个人的内感官模式有可能会改变的。

如何判断自己眼睛的角度:如何通过解读眼球转动方位(3)

有些时候我们看到一个人的眼球转动不只一个方向。一般来说,第一个方向是开启数据库的内感官,是对方最惯用的内感官。最后一个方向,是该事情数据储存的内感官。一个人眼望上面正中,是同时启动「视创」及「视回」。 望下面正中,是同时启动「听自」及「感 」。


内感官类型特性与配合(模仿——建立信赖感)

在特定的重复环境中,假如没有重大的改变,一个人会倾向于重复惯用的内感官。例如在工作环境中的上司、同事与下属,在日常生活里的家人等。观察他们惯用那些内感官,然后调节自己的说话和行为模式、沟通和关系会很容易便有改善。以下便是一些配合的启示。

如何判断自己眼睛的角度:如何通过解读眼球转动方位(4)

  • 与惯用内视觉的人配合

我们必须记着,这样的人是「凭着眼睛做人」的,即是一切都会以眼睛先行。我们可以思想一下甚么最能照顾到他们眼睛的需要,便不难设计出一些配合的说话和行为了﹕

  1. 他较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说话应扼要、简短、保持轻快节奏。

  2. 多用图画、图表、相片、样本。动的比静的东西更能吸引他。

  3. 多用颜色。色彩鲜明更能吸引他。

  4. 注意布置及装饰、对象的整齐摆放。

  5. 多用视觉型词语。(例如:看、远近、亮度、外观等等)

  • 与惯用内听觉的人配合

  1. 多与他倾谈,当他说话时,点头表现出你是在用心聆听。

  2. 用有变化的语气、声调音量、高低和快慢去表示出你的意思。

  3. 叫他重复说一次你说过的指示,也经常重复他说过的字或说话。

  • 与惯用内感觉的人配合(这个小编也觉得很难和感觉型的配对)

惯用内感觉的人凭内心感觉去处理世界上的事,所以照顾到他们的感觉需要优先考虑,我们可以凭此设计出一些配合的说话和行为﹕

  1. 多强调情绪、关怀和价值。

  2. 多询问他的感受,因为他渴望被了解,被接受。

归纳介绍便是:关于亲和力,既很多人说的信赖感,可以提炼出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如何与对方同声同气?要点是,讲话的时候对方快你就快,对方慢你就慢,对方大声你就大声,对方小声你就小声,对方粗声粗气的话,你也要稍为粗声粗气。二是如何制造一见如故?要点是,模仿对方的肢体动作,头部和身体角度的模仿则最好延迟三秒。但不要太刻意,被发现后要停止,不然会让人感觉奇怪。当做到语气语调和肢体语言的模仿,那一次的沟通便很高效而且愉快,不管是在职场还是销售产品、谈合作等等,都起到十分大的帮助!


内感官与人生的关系

—无论什么问题的思考,每次眼球都先去「视创」位置者,该人会倾向于「往前望」的人生观,往往难以在过去经验中汲取教训,容易重复错误。

— 每次思考,眼球都先去「视回」位置者,该人会倾向于「活在过去」的人生观:念旧、留恋往事。他往往对未来的人生不敢有太大的寄望,难以有决断的策划行动。

—每次思考,眼球先去「听创」或「听回」的人,同样可能有以上的倾向。听觉型用文字处理意念,并且讲求详尽,往往行事缓慢,但语言上则大篇道理。

—每次思考,眼球先去「听自」方向的人,容易自寻烦恼,尤其是经常「听自」和「感」交替或并合(眼望下面正中),容易自陷愁城,不能自拔。

—每次思考,眼球先去「感」方向的人,容易过敏反应,情绪受伤害或者经常地从日常事情中产生情绪结。

— 过份偏重某个内感官者,因为未能充份利用全部思考能力,易陷困境。

—没有或者极少去「感」的方向的人,可能本人少与内心感觉接触,因此不善处理本人及别人的情绪。

如何判断自己眼睛的角度:如何通过解读眼球转动方位(5)

视觉型的人会与其它视觉型的人容易相处和配合,听觉型和感觉型的人也会容易与同型的人相处和配合。三个内感官能够平均运用的人,因为能够有效地与三种惯用内感官类型的人配合,所以人际关系特别好,处事都十分灵活。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在很多不同的人群中都容易被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