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的今天,2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生俘李仙洲,歼敌七个旅。莱芜战役是解放军作战史上运动战的光辉范例,是世界军事史上100个经典战例之一,电影《南征北战》、《红日》就是以莱芜战役原形拍摄的。

历史上的莱芜战役胜利(历史上的今天莱芜战役)(1)

莱芜战役:解放战争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于1947年2月在山东解放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歼灭战。此次战役历时63个小时,以伤亡6000余人的代价就俘虏了4万多敌人,加上被我击毙、击伤的部分,共歼敌6万人左右;解放了13座县城,打破了国民党军南北夹击的计划,而且使渤海、鲁中、胶东解放区连成一片,稳定了山东解放区大局,为夺取全国解放积累了宝贵经验。

鲁南战役后,蒋介石虽然连吃了两个败仗,但想着华东共军必然也损失严重,急需休整。此时一定不能让其有喘息机会。于是,他命令调动南北两线23个整编师(军)30余万军队,企图夹击华野主力于临沂地区,迫使双方进行决战。

历史上的莱芜战役胜利(历史上的今天莱芜战役)(2)

南下的部队由王耀武派出,并由副司令长官李仙洲率领,下辖73军、46军和12军。

其中73军原先参加过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老兵较多且是全美械精锐,73军算得上是王耀武在济南唯一具有较强战斗力的老部队。46军是桂军,绝大部分是广西子弟,下属师长就有李宗仁、白崇禧等桂系军阀大佬的外甥亲戚,一支官二代军队,然而军长是出身西北军的韩练成,并且与中共保持着秘密联系,这就为国民党莱芜战役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剩下的12军战斗力更差,其中两个师是原东北军改编,士气低落,下属的新36师是新成立的一个部队,是由原日伪军组成,战斗力一般。

对于南北两线国民党军的汹汹攻势,华东野战军首长陈毅、粟裕起初将主要注意力放在了南线,准备乘鲁南战役胜利之势,先歼灭南线之敌中的一路,打乱其阵脚。然而老蒋已决心在临沂与华野决战,因而命令各路紧密靠拢,齐头并进,等北线部队南下时再发起决战。

历史上的莱芜战役胜利(历史上的今天莱芜战役)(3)

陈毅、粟裕反复研究却找不到南线敌人的空隙,眼看敌军越逼越近。这时,毛泽东发来电报,要求华野不要急战,而是诱敌深入,必要时可放弃解放区首府临沂。本来因为临沂是有政治影响力的重镇,陈、粟还不敢轻易放弃,在构思战役计划时就有些束手束脚。毛泽东的指示一下,二人顿感浑身轻松。形势很明显,敌强我弱,华野只能在运动中调动敌人,寻机歼敌,逐步改变敌我力量对比。而蒋介石认为华野不会放弃临沂,还在做着“鲁南决战”的梦,这就给了华野主动歼敌的机会。

陈毅当时提出,既然南线敌人重兵云集,不好分割,不如转回北线,集中优势兵力先打掉北线较弱之敌。粟裕经过考虑后,认为北线之敌威胁到了华野及解放区的后方,南线不好打,那么先解除北线的后顾之忧对于全局也是有利的。统一决策后,陈毅、粟裕即调整部署,命陈士榘指挥2个纵队兵力伪装成华野全军,在临沂以南展开防御,摆出死守临沂的架势,节节消耗杀伤敌人。待完成拖住敌人的任务后,放弃临沂,迅速向北转移;集中华野主力7个纵队,秘密兼程向莱芜、新泰地区集结,对北线敌人形成合围。

历史上的莱芜战役胜利(历史上的今天莱芜战役)(4)

双方开打后,陈士榘指挥2个纵队轮番作战,顽强抗击北进之敌。而南线国民党军战术依旧,稳扎稳打,推进速度缓慢。这样正好为华野主力北上展开包围争取了时间。打到2月15日,陈士榘看差不多了,临沂的党政机关也都撤完了,于是命令部队放弃临沂向北转移。南线国民党军进入空城临沂后,兴奋异常,开始狂吹取得了“临沂大捷”。在对外公布中,竟然说已歼灭了华野总兵力的三分之二。蒋介石被陈、粟的一连串招数迷惑,此时已晕头转向,判断华野残部已北逃沂蒙山区,会要向西窜向晋冀鲁豫。机不可失,于是命令南线国民党军继续北进,并催促北线国民党军配合向南压,要一举将华野歼灭在沂蒙山区。

王耀武素来谨慎,不同意北线兵团南下,但是在蒋介石的命令下才不得不出兵,李仙洲兵团只好沿着这条路线南下。华野放弃临沂后,国民党军一片欢呼。然而王耀武判断华野并未受大的损失,而且还发现了其有向北集结的趋势,奔李仙洲前来。所以他未向蒋介石、陈诚请示,就急令已进至莱芜东南颜庄、新泰一线的李仙洲兵团后撤。

当时华野部分部队已进至莱芜附近,粟裕的作战预令也已下达。见李仙洲兵团又往回缩,叶飞、许世友等将领担心敌人跑了,因而建议立即发起攻击。粟裕命令各纵队继续持重待机。关键时刻,陈诚帮了粟裕的大忙。他得知王耀武命令李仙洲兵团后撤,非常恼火,责令北线兵团恢复原部署继续南进。王耀武无奈,只得令李仙洲兵团返回颜庄、新泰一线。结果李仙洲兵团连续往返折腾,部队中怨声载道。粟裕接到报告后,确认了自己的判断正确,敌人并没有发现华野的意图。他根据各纵队到达的位置调整了部署,规定于2月20日发起总攻。

历史上的莱芜战役胜利(历史上的今天莱芜战役)(5)

在粟裕指挥下,华野各纵队向各自预定目标发起穿插攻击。王耀武亲自乘飞机到莱芜上空观察,发现华野各部正向莱芜方向频繁调动,情况危急。他判断莱芜城小,粮弹缺乏,难以坚守,而济南已兵力空虚,无法派部队增援李仙洲。决定趁还没有被共军攻占之时,命令李仙洲立即放弃莱芜经吐丝口镇后撤。

李仙洲则认为后撤路线地形非常不利,极易被共军野战合围,不如在莱芜坚守,等南线兵团打上来就可解围。在南京的蒋介石也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撤退是不利的,但他不好强行更改王耀武的命令,只得表示同意,李仙洲下属的第46军军长韩练成是地下党,他以部队没有准备好为由,要求迟一天后撤。李仙洲又答应了。于是,华野各纵队就在这宝贵的一天内插至指定位置完成了包围。粟裕在22日下午再次调整了部署,决心集中已到位的5个纵队发起总攻,克服疲劳,连续作战,同时准备强攻莱芜和歼敌于莱芜至吐丝口镇之间。

历史上的莱芜战役胜利(历史上的今天莱芜战役)(6)

2月23日,李仙洲兵团2个军离开莱芜开始后撤。关键时刻,韩练成脱离了指挥位置,使第46军率先陷入混乱之中。从莱芜至吐丝口镇只有15公里,但左右地域狭窄,地形平坦低洼,无险可守。李仙洲兵团的人员、火炮、车辆、辎重都挤在一起,队形乱糟糟的,根本展不开兵力和火力。还在其缓慢出城之际,有将领就向粟裕建议,可立即出击,将李仙洲部截为两段。而粟裕早已看好,在野战中歼灭这样的敌人更为有利,而不能使其一部又缩回莱芜固守,还得耗费力气强攻。因而命令各纵,一定要等敌人全部离开莱芜城,才能发起总攻。接下来,就是一场痛快淋漓的围歼。李仙洲兵团被压缩在莱芜狭小地域内,遭到华野各纵队的猛烈向心攻击,顿时溃不成军,已完全丧失了斗志,只能四散奔逃。战斗仅仅打了3个多小时,国民党军就被全部歼灭。李仙洲也像电影中那样,骑马逃跑时被打伤,一头栽下来成了俘虏。

历史上的莱芜战役胜利(历史上的今天莱芜战役)(7)

3天歼敌6万,这就有了《亮剑》中楚云飞的暴怒名言:就是五万头猪让人抓,三天三夜都抓不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