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之谜(5)|| 李白为何要自称“西凉王暠九代孙”而与李唐王室同宗呢?

李白七大之谜(李白之谜5)(1)

李白临终“授简”时,肯定当面对李阳冰说过,自己是“西凉王暠九代孙”。否则,这个说法不会出现在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

李白在世时,也肯定对其子女说过,他们的祖上是“西凉王暠”。范传正在李白辞世几十年后到当涂察访李白身世时,李白的儿子伯禽的“手疏十数行”、两个孙女的回忆也证实了这一点。否则,范传正不会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约而计之”一语明确告诉世人,“凉武昭王九代孙”这个结论是综合各方面情况后才得出这个结论的。

但是,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李唐王室的认可。范传正在他的“碑记”中紧接着就说:“故自国朝已来,漏於属籍。”也就是说,李唐王室不认可李白这个“自述”。换言之,重修“属籍”是李唐王朝的“政府工程”,肯定动用了“国家力量”来完成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李唐王朝没有将李白一家列入唐宗室“属籍”,有两种可能:要么本无关系,要么就是李暠之后,李白一家这个分支没有“谱牒”,可证资料缺失——这种可行性极小,即便李白家再怎么辗转迁徙,都“逃脱”不了李唐王朝的“视野”和追索。

既然如此,李白为何要自称是“西凉王暠九代孙”而搭上李唐王室同宗这个关系呢?以李白家世的“特殊性”与“神秘性”、李白本人的非凡追求与曲折经历来看,可能出于以下原因:

一是李白的“自述”“情况属实”。虽无“谱牒”,但其祖上代代口口相传,使其后代始终牢记他们的根脉延续。

二是李白即使姓“李”,但不是“西凉王暠九代孙”,李白仍要坚持他的这个“自述”,与当朝皇姓挂上钩,目的是为其实现济世报国的政治理想、改变家族“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的现状。李白自己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说:“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从李白的这一段“自述”看,李白的非凡理想往大处说是事君报国,往小处说是荣亲利己。当然,李白的“利己”是有前提的,是“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后的自由行走、快意江湖的生活。李白把这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归结为“功成身退”。

三是李白可能本不姓“李”,但为了“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他以与王室同宗的名义“借力”,易于引起人们的注意,易于结交权贵名人,希望得到各方面的助力。

李白也是这样“实施”的。天下李姓是一家,在他的诗文中出现了很多从叔(族叔)、从兄从弟等。比如李白生命即将抵达终点、走投无路时,投靠当涂县令李阳冰,李白称之为“从叔”。但是,李白自称“西凉王暠九代孙”,他对皇室成员的称呼又辈分混乱。这一点也成了李白系“西凉王暠九代孙”的疑点。(待续)

李白七大之谜(李白之谜5)(2)

(讲李白,我是认真的;讲版权,也是认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