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那些为爱情所死的文学(三次订婚又三次退婚)(1)

有一个男人,一生三次订婚又三次退婚。在他的世界里,既渴望婚姻又拒绝婚姻。

在很多人眼里,他忧郁内向。如果说中国的人物里哪一个人和他最像,有人说是林黛玉

这个像林黛玉的男人,一开始只是一个保险业的小职员,却写出了《变形记》《审判》《城堡》,最后成为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大师和先驱。

他就是弗兰兹·卡夫卡

法国那些为爱情所死的文学(三次订婚又三次退婚)(2)

卡夫卡

卡夫卡一生经历了不少女性,因为他身高一米八二,还长相英俊。

按理来说,这样的男人,是不会成为单身汉的。但直到卡夫卡去世,他还是孑然一身,终身未娶。

因为对于他来说,焦躁孤独的灵魂是不适合被婚姻束缚的

1883年,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的犹太人家庭。聪明的犹太父亲,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但对于卡夫卡来说,他却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在卡夫卡日后面对女人和婚姻的时候,我们也能看出一个被父权撕裂的卡夫卡

法国那些为爱情所死的文学(三次订婚又三次退婚)(3)

卡夫卡的父母

卡夫卡的父亲,一直以来都以粗暴的态度来对待他。

在父亲眼里,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从来舍不得在卡夫卡身上用上夸奖的词语。他觉得,孩子们可以做的更好,而不是做成现在这个鬼样子

读完大学,成为一名保险业职员的卡夫卡爱上了写作,但作为卡夫卡的父亲,从小到大,他从来没有对孩子们的兴趣给予一丁点的赞同和理解

这造成了卡夫卡近乎自闭的内向,他曾表示:我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是带着纸笔和一盏灯待在一个宽敞的、闭门杜户的地窖最里面的一间里。饭由人送来,放在离我这间最远的、地窖的第一道门后

他害怕自己的父亲,成年后的他给自己的父亲写了几万字的信,但没有一封信真正寄出去过。

在这些信里,卡夫卡直言“你最近曾问我,我为什么说怕你。一如既往,我无言以对,这既是由于我怕你,也是因为要阐明我种畏惧,就得细数诸多琐事,我一下子根本说不全。我现在试图以笔代言来回答这个问题,即便如此,所写的也仅仅是一鳞半爪,因为就在写信时,对你的畏惧及后果也阻塞着我的笔头,而且材料之浩繁已远远超出了我的记忆力和理解力。……惟独作为父亲,你对我来说太强大了,特别是因为我的弟弟们幼年夭折,妹妹们都比我小很多,这样,我就不得不独自承受你的头一番重击,而我又太弱,实在承受不了。”

就像卡夫卡在面对父亲时表现出的矛盾和撕裂一样,他面对孤独也是如此。

一方面,他喜欢孤独的感受。另一方面,他又在反抗孤独。

法国那些为爱情所死的文学(三次订婚又三次退婚)(4)

对于一个害怕孤独的人来说,婚姻是最好逃避孤独的方法。

但卡夫卡是一个内心如此摇摆纠结的人!

1912年,卡夫卡和菲利斯相遇了。对于已经29岁的卡夫卡来说,他觉得自己是时候要摆脱“单身汉的苦恼了”。

于是,在第一次见到“瘦削而无表情的脸庞……光着脖子,披着衬衣,穿着打扮像在自己家里一般……几乎像是被打坏的鼻子,有点僵硬的、毫无光彩的金色头发,厚实的下巴”这样粗糙不修边幅的菲利斯后,卡夫卡和她进行了长达五年的感情纠缠

法国那些为爱情所死的文学(三次订婚又三次退婚)(5)

卡夫卡和菲利斯

1914年6月,他们在柏林订了婚。一个月后,解除婚约。

至于为什么会解除婚约,因为卡夫卡喜欢上了菲利斯的“闺蜜”。

6月底,卡夫卡经常给未婚妻的闺蜜写信,事无巨细地汇报自己的生活和心情。当闺蜜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表现出负罪感时,卡夫卡还在旁边写信怂恿给她打气加油。

但在和菲利斯解除婚约后,卡夫卡又没有和那位闺蜜在一起。他给自己的父母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自己想离开布拉格,去柏林和慕尼黑生活两年。自己已经三十一岁了,再不下定决心改变生活,就真的来不及了。

结果1915年,他又和菲利斯重逢了。

1917年7月,卡夫卡和菲利斯再次订婚,12月和菲利斯又再次解除婚约。

对于婚姻生活和女人,卡夫卡是这么说的。

他希望在婚姻中完全捍卫自己的权利,即表明,婚姻中的另一方只有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在自己需要孤独的时候,对方就要让他像一个“孤独的死人”一样存在

而对于女人,卡夫卡觉得女人的身体吸引着他,但这也会撕裂他的生活。他觉得“女人们充满性欲,她们天生不贞洁,调情,对我毫无意义”。

最后,在一个男人身上折腾了五年的菲利斯决定嫁人了,这个人当然不是卡夫卡。

法国那些为爱情所死的文学(三次订婚又三次退婚)(6)

此后,卡夫卡仍在婚姻和孤独的边界摇摆,渴求婚姻又试图逃脱。

1919年,卡夫卡在夏天与一名叫尤莉·沃里采克的女性订婚。

但在1920年,37岁的卡夫卡认识了25岁的有夫之妇密莱娜

密莱娜经常背着自己的丈夫给卡夫卡写信。1920年9月,卡夫卡和尤莉·沃里采克取消了婚约

但他和密莱娜的爱是注定无结果的柏拉图式的恋爱。1922年5月,他最后一次和密莱娜见面,然后就结束了这段感情,并决定继续写他的《城堡》

可能对于卡夫卡来说,婚姻就像一个他永远都无法走进去的城堡

这时候的卡夫卡,肺结核已经很严重了。咳血咳到医院里的护士直接对他说,“你活不了多久了”。

1923年,四十岁的卡夫卡在疗养院遇到了二十五岁的朵拉。那时的朵拉,正在宴会的厨房里杀鱼。

卡夫卡看到她后,情不自禁地说“多么温柔的手,却干着如此血腥的活”。

然后这个二十五岁的姑娘就喜欢上了四十岁的卡夫卡,而后两人同居。

法国那些为爱情所死的文学(三次订婚又三次退婚)(7)

朵拉

虽然已经病入膏荒,但朵拉的爱情仍给了卡夫卡一点回光返照的机会。只不过好景不长,很快他的病情就开始恶化。

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卡夫卡让朵拉烧掉了他的许多手稿。他也曾希望自己的好友布洛德将自己的手稿全部销毁,幸好他的好友“违背”了这个约定。

法国那些为爱情所死的文学(三次订婚又三次退婚)(8)

(左)布洛德、(右)卡夫卡

可能就像他自己说的,他走进了一片荆棘林,便找不到返回去的路。唯有烧掉这些稿子,才能真正得到解脱。

他害怕大家通过他的手稿来嘲笑议论他,这是他在和父亲相处的时候,父亲的绝对权威带给他的“怕”!

1924年6月3日,卡夫卡因肺病引起喉咙痛无法进食而饿死,朵拉悲痛欲绝。可能是朵拉的陪伴,让卡夫卡忘却了孤独。在生命的最后,他貌似找到了真正的爱情,他还尝试着写信给朵拉的父亲,想向朵拉求婚。

但命运弄人,他最终却是成为了自己曾无比追求的“孤独的死人”

法国那些为爱情所死的文学(三次订婚又三次退婚)(9)

布拉格的卡夫卡之墓

卡夫卡的一生,都在不断地进行着面对或逃避,顺承或反抗的选择题。

他想追求更好的生活,却又无法确定,婚姻和孤独,哪个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他被各种矛盾不断撕裂着,迷茫又无助。

其实现在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因为有时候,你在接受逃避和顺承所造成的结果时,并不比选择面对和反抗所需要的勇气少。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有两夏子,一个有情、有趣、有用、有品的公众号,每天让你意想不到。(ID:y2xz6666)❖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