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写不尽纳兰情,半生书不完痴心梦。

纳兰性德是十七世纪下半叶,中国文学苑上的一朵绝美之花。他是大学时明珠之子,一出生便可安享荣华富贵;他是御前带刀侍卫,多次随康熙北巡南下。然而,他却至始自终都保持着赤子之心的真与善,不曾奢华放纵,亦不曾贪图享乐。他短暂的一生犹如划过天际的流星,璀璨夺目令人难忘;他留下的一首首生命之歌,绝美绝妙,至今让人回味无穷。

今天分享一首纳兰性德的《虞美人》,在月色如水的夜晚,忆起记忆深处从不曾忘记的那个人,思绪万千。

纳兰性德饮水经典诗句(纳兰性德写了一首虞美人)(1)

虞美人·秋夕信步

清 . 纳兰性德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赏析:

这首词同样带着独属于纳兰性德那天然的忧郁风情,上片描写了月下独立,愁绪满怀,倍感凄凉的一种情景。

首句“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影”亦是直抒胸臆。“琅”指的是一种美石,纳兰引用在这里比喻竹子的青翠。意思是:我满心愁绪无人能知,露水打湿了青竹,在月色里投下斑驳的光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在这个夜寒露重的夜晚,独自一人站在小院的台阶上,心底也倍感荒凉,举目四望,身边再也无人相伴,唯有皎皎月色,一如既往的,静静照耀着湘江。

潇湘,是湘江的别称,它是古人非常喜欢用的一个意象,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温庭筠写过“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郑谷写过“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秦观也写过“郴江幸自饶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而在红楼梦里,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住的院子,也被称作“潇湘馆”。可见潇湘,本来就带了悲痛、孤独、凄凉、萧索的一种情感。清澈的湘江,静静向东流,纳兰独自临江眺望,不见伊人的身影,唯见如银的月光,洒满湘江,更是寄托了纳兰的万千情愁。

纳兰性德饮水经典诗句(纳兰性德写了一首虞美人)(2)

下片直接写情。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意思是多情比薄情更让人心累,凄婉的曲子,更让人断肠。

末句“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写出了生活中的细节。对着墙壁读着你的书信,泪水湿润了双眼,不由得回忆起与你一起坐在灯前,呼着热气暖手,共同填词作曲的情景。

纳兰性德饮水经典诗句(纳兰性德写了一首虞美人)(3)

王国维称赞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舍言情”,是北宋以来,“真切”的第一人。的确,在纳兰性德的词里,我们能读出他细腻的心思,感受他最悲切的情感,这首词也是如此,尤其是最后一句。

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写的是昔日与伴侣相处时的琐碎场景,真切的还原了夫妻之间发成的这么一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的日常情景,但是读来却欲断人肠:伊人已去,在这个月色清凉,孤独的夜晚,读着曾经与你一起在灯下写的红笺小字,想到当初与你一起的美好时光,又怎么能不让人感伤落泪。

纳兰性德饮水经典诗句(纳兰性德写了一首虞美人)(4)

这首虞美人,纳兰写于七夕之时,七夕佳节,是牛郎织女久别重逢的日子,尽管他们分别了一年,但是能在七夕之日得以团聚,而纳兰的心上人,却永远离开了自己,再也无法相见。这种既伤心又无奈的情感,纳兰在这首词里,真真切切的表现了出来。

一首虞美人,寥寥数十字,又写尽了多少哀伤?你喜欢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纳兰性德饮水经典诗句(纳兰性德写了一首虞美人)(5)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