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周刊》二十年精选

作者:编者:《新周刊》杂志社

年度必读十本书单(书单5本书)(1)

话题盘点、现象盘点、人物盘点……

新周刊杂志的20年,中国社会的20年!

梳理中国20年时代脉络,审视中国20年社会心态!

本书为《新周刊》二十年内容精选,记录了这本杂志二十年观察、记录、追问、反思社会的历程,不啻为一部二十年中国社会变迁史。

它以时间为线索,拎出自1996至2016年的年度关键词,解析了相关大事件及热点现象,如香港回归、国庆五十周年、新世纪新千年、非典、奥运等专题报道,引领读者深度回首来时路。

一个时代的情绪心态凝聚在书中,化为血液的粘稠度和身体的温度,“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体温”无疑是对本书最好的概括。

2.《甲午殇思》

作者:刘亚洲,丁一平,金一南 等

年度必读十本书单(书单5本书)(2)

刘亚洲:甲午之败并非海军之败,也非陆军之败,而是国家之败。

丁一平:甲午战败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海洋和海军,认识到甲午之痛不仅仅是海军之痛,更是海防之痛、海权之痛。

金一南:武器本身并不是战斗力,哪怕是再先进的武器。任何武器的效用,必须通过人及其组织去实现。

全书展现了当年甲午战争的历史细节,展示并分析比较了战争双方的国家制度、军队建设、战略战术、人物风貌、在外人眼中的形象等宏观、微观诸多方面;

此书有助于读者详细了解整场战争的背景,客观思考战争胜负的原因,及其对当时及眼下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3.《人生,何以至此》

作者:刘心武

年度必读十本书单(书单5本书)(3)

“熬过逆境,需有一种观照意识。

“拉开与恶的距离,拉开被恶所控制的人与事的距离,并且拉开与逆境中的我的距离,跳出圈外,且作壁上观。

“这是真正的冷静,彻底的冷静。

“读过杨绛女士的《干校六记》么?所记全系逆境,然而保持着一种适度的距离,于是成为一种超然的观照,在观照中透露出一种对恶的审判与鄙弃,显示出人性与理智的光辉。”

书中的文章篇幅长短不一,内容丰富,既有长篇的叙事怀人之文,也有短小精悍的议论文;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又有对西方社会文化的体认。

随感随想,随想随写,信手拈来,然而每一篇都有动人的力量。

3.《网络时代的文学引渡》

作者:邵燕君

年度必读十本书单(书单5本书)(4)

网络文学算是当代文学吗?即使算,那么是当代文学中有价值的部分吗?

在资本和政治已进入网文江湖的网络时代,沟通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显得尤其重要,如何为网文正名,使“主流文学”和学术界消除对于网文的偏见?

有关网络文学的种种问题,作为一个身在“精英阵营”的“学院派”研究者,邵燕君老师在本书中给出了她的答案。

书中的网络文学发展史的年表以网络资深粉丝、学术研究资料为底本,加上同学们的阅读经验组合而成,同时还邀请四家最重要文学网站的原创元老人物进行审读,所以会是迄今为止网络文学研究“一个比较踏实的文学资料”。

在本书中,您还可看到崔曼莉、千幻冰云、冰心、血酬、风弄、猫腻等网文界大家畅谈如何进行网络文学创作。

5.《莫扎特与纳粹:第三帝国对一个文化偶像的歪曲滥用》

作者:【英】艾瑞克·莱维

年度必读十本书单(书单5本书)(5)

把莫扎特转变为纳粹偶像的企图最后之所以失效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音乐中有难以捉摸的东西

这些东西“让它能同等地抵御与时代相契合的恶与善”!

莫扎特提倡的人道主义世界观和纳粹思想尽管明显不相容,第三帝国仍将这位伟大作曲家的音乐用于巩固自己的政权。

本书作者艾瑞克·莱维查阅了期刊、日记、演讲稿等大量档案材料,再现了纳粹利用莫扎特建立自己文化及政权优势的史实。

本书追踪这整个时期对莫扎特的接受——他既是纳粹宣传的牺牲品,也是1933年后因种族和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德国的人的希望的灯塔。


不知道读什么好书?关注【多看阅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