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有这么一个年轻人,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母亲带着他,从四川绵阳搬到了湖北的随州,寄住在叔叔家。

启蒙教育是母亲手把手教的。

成年后,没有风流倜傥的英俊外貌,唯一的优点是喜欢看书。

但是两次科举考试都落榜了,人生一片灰暗。

欧阳修遭遇了什么悲惨经历 另一个角度看欧阳修(1)

这时候如果你拿到了这个人的剧本,你会怎么做呢?

去做生意?

家族没有这个基因,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你养大,什么家务都不让你干,就是让你读书,将来可以像你的父亲一样,进入仕途。

所以,你只能继续复读。

这边你在挑灯夜读,为第三次科举做准备。

家里的长辈们也没有闲着,纷纷商量对策,如何快速提高你的成绩。

考虑到经济原因,直到第二次落榜后的第二年,母亲托人找到同样在湖北做官的胥姓领导。

希望他可以带着你去京城,在国子监走读一年。

胥领导在京城开封做过知县,路子广。

他亲自面试了你。

作诗写文章,是你的强项。

面试结束后,胥领导非常爽快地同意,带你一起去京城。

当你来到开封府的国子监,第一次接触到来自大城市的信息轰炸。

这里不仅有名师大家的讲学,还有来自阅卷老师,甚至皇帝对上届科举考卷的评语。

时事的更新和评论,诗文的创作氛围。

在国子监,这个全国最好的学府,你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差距。

欧阳修遭遇了什么悲惨经历 另一个角度看欧阳修(2)

你在这里学习了半年,彻底掌握了答题的技巧。

无论是在国子监的期中、期末考核里,你都是第一名。

第二年的礼部考试,你依旧拿了第一。

这时候的你,意气风发,开始有点飘了。

之后的殿试,你的文章花团锦簇,写的非常华丽,连皇帝也很是欣赏。

只是阅卷老师认为,你的确才华横溢,性子却太过张扬。

于是,折中,给了你一个甲科十四名的成绩。

虽然不是状元,但也是进士及第,大好前程等着你。

工作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是要干嘛呢?

当然是找个媳妇,解决下20多年的单身问题。

找老婆,要讲个门当户对。

因为宋朝对读书人的看重,所以那些个考中进士的家里,就会聚集大量媒婆。

这一刻你感觉,到了人生巅峰。

这么多的姑娘等着你挑。

直到胥领导踏进你的家门。

你很感激胥领导的知遇之恩,当下就同意做了胥领导的女婿。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结完婚,你就带着老婆,一起去洛阳正式开启你的仕途。

你遇到的第一个领导,是皇亲国戚,前吴越国王的儿子。

在他这里,不用考核KPI,也没有996。

工作还是很轻松的。

你认识了一批同样热爱文学的青年才俊,一起游山玩水,一起吟诗作对。

工作的头几年,你就在这样的一片祥和中度过了。

欧阳修遭遇了什么悲惨经历 另一个角度看欧阳修(3)

在这几年里,你发表了大量诗文,为你博得了才子的名声。

唯一的遗憾,是你的妻子,因为难产,去世了。

随后,你的上司也因为政绩不理想,被撤职了。

新来的领导姓王,是个工作狂。

王领导一上台,就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并且希望你带头,做好工作。

你作为年轻人的代表,没有迁就领导,选择直接硬刚。

更是放出豪言,希望领导退位让贤,给年轻人多点机会。

在职场上,顶撞领导的结果,就是原先的工作保不住了。

幸好你诗文写的不错,上级领导特批,让你回京师做了图书馆管理员。

再次来到京城,你认识了前辈范大师。

范大师毕生为国为民。

在看到宋夏战争又输了之后,范大师决心推动改革。

他认为社会矛盾的根源,是为官不仁,是腐败,希望裁员。

无论写文章,还是做官,范大师都是你的偶像。

29岁时,范大师将改革矛头的重点,集中在了文官之首,吕宰相身上。

认为吕宰相把持朝政,培植党羽,任用亲信。

结果和你当年顶撞领导一样,被赶出京师。

范大师去了江西饶州,而你去了湖北的宜昌。

33岁时,因为宋夏再次开启战争,朝廷将范大师重新请回来,成为陕西军政界的二把手。

顺带着,你也官复原职,继续在京城的图书馆工作。

37岁,因为吕宰相病逝,范大师也圆满完成了陕西的边防工作。

皇帝决定重用范大师,启用变法。

你作为铁杆支持者,也升职加薪,成为范大师的副手。

可惜内忧外患,变法并不顺利。

39岁,你再次被下放,去担任地方官。

这两年时间的变法,让你经历了热血沸腾,也让你体会过义愤填膺。

只是回首再看,你释然了,写了一篇名垂青史的散文《醉翁亭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遭遇了什么悲惨经历 另一个角度看欧阳修(4)

42岁,内阁重组,你又被邀请返回京城,第三次在图书馆工作。

45岁,那个亦师亦友的范大师去世了。

47岁,从管理员改为史官,修《新唐书》、《新五代史》。

48岁,曾经和范大师一起的改革三剑客之一,富相回归,进入内阁。

49岁,另一名三剑客,韩帅,同样回到京师,担任国防大臣。

50岁,你被任命为科举主考官,主持科举考试。

这时候的你,在文坛上,已经是殿堂级的大人物。

主张新式文风。

也是在这一届科举里,诞生了许许多多日后的文坛大佬。

据统计,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有3人,后来当宰相的有9人,宋史列传的有24人。

人们也把这届科举,称为史上最牛的一届科举选拔。

桃李满天下的同时,你的仕途终于进入了快车道。

51岁,你成了龙图阁大学士,开封府名义市长。

53岁,主管军队的二把手。

54岁,进入内阁。

此后,老皇帝病逝,新皇帝上位。

新皇帝是养子,和太后之间的关系并不好。

你感觉继续在京城容易出事,积极请求外放。

只是处于新旧交替的时候,国家正需要像你这样的老臣,所以一直没同意。

60岁,你的第二任皇帝,因为生病去世,第三位BOSS上台。

62岁,你也成为了那个反对变法的老古董,不再支持小王的变法。

63岁,你终于等来了外放的机会,来到了河南的汝南。

你开始潜修佛法,准备安享晚安。

64岁,你退休了。

一年后去世。

你从一个连续科举不中的可怜人手里,接过剧本,逆天改命,高中进士,提携众多大佬,将宋朝的文化盛世推向了另一个层次。

人们称呼你为:欧阳文忠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