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鱼过程中,改善池塘水质是促进鱼类生长,防止鱼类生病的重要措施,其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水源:选择水量充足、水质良好的河水、湖水、水库水或地下水作水源,定期或不定期地给池塘冲水。
面积:池塘面积过小,则水质不稳,最好使池塘面积保持在4000~6666平方米(6~10亩),但也不要超过13300平方米。
池塘面积太大,投饵、拉网、管理不便,也难提高产量。鱼苗、鱼种池面积可小些。
水深:一般池塘水深应掌握在2米左右,这样鱼活动自如,水质也稳定。苗种池水要浅些。
淤泥:鱼类的残饵、粪便等有机物沉积到池底后,和底泥混合形成淤泥,少量的淤泥可向水中提供部分营养盐。有利于池水保持一定肥度,但淤泥过多,则其中有机质分解耗氧量太大,容易使水质酸化,影响鱼类生长。
经验证明:10~ 15厘米的淤泥是适宜的,对于鲢鱼、鳙鱼较少的池塘、淤泥还可少些。
饲肥:如果养鱼用的饲料多为精料,而施用的肥料为发酵腐熟过的,产生的残渣、废物就少,水质也就不容易过肥。相反,则水质很容易变坏。
方式:池塘中饲养鱼的数量少而种类多,则可不必大量投饵施肥,多种鱼类能将池水中的多种天然饲料、人工饲料及残渣充分利用,从而大大改善水质。如果池塘中只养人工鱼种,水质问题就严重一些。(本文转自【养殖前沿】。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关键字】:水质调控水产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