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生自诩甚高,“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文可经天纬地,武可安邦定国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华,他的理想就是治理国家,待到天下太平,海晏河清,然后拂袖而去,退隐山林他有一句诗,能很形象地说明他这种踌躇满志的心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意思是我李白岂是能被埋没在草野之间的凡夫俗子,我是周代名相姜子牙、商代名相伊尹那样的治国平天下的人才姜子牙曾是渭水河边钓鱼客,第二天就成了周的宰相;伊尹早上还是田间的一个奴隶,晚上就成了商的宰相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早上还是一个乡村农夫,辛勤劳作,晚上就成了天子的座上宾,纵论国事这才是李白渴望的晋升之道,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为什么李白不去参加科举?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李白不去参加科举(我为什么不参加科举)

为什么李白不去参加科举

李白一生自诩甚高,“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文可经天纬地,武可安邦定国。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华,他的理想就是治理国家,待到天下太平,海晏河清,然后拂袖而去,退隐山林。他有一句诗,能很形象地说明他这种踌躇满志的心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意思是我李白岂是能被埋没在草野之间的凡夫俗子,我是周代名相姜子牙、商代名相伊尹那样的治国平天下的人才。姜子牙曾是渭水河边钓鱼客,第二天就成了周的宰相;伊尹早上还是田间的一个奴隶,晚上就成了商的宰相。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早上还是一个乡村农夫,辛勤劳作,晚上就成了天子的座上宾,纵论国事。这才是李白渴望的晋升之道。

李白为什么不走科举的路子?后世的学者由于太喜欢他,解释为不屑。我们这么伟大的诗人怎么能像普通的士人一样去考科举呢?什么人有资格考他?什么样的考题才能展示出我们伟大诗人的惊世才华呢?这种解释就有点情绪化了。他不参加科举,是因为两点原因:

一是不敢。唐代的科举考试有严格的资格审查制度,李白的先祖曾经犯罪,被流放到安西一代,父亲和兄弟都做了一点小生意。罪犯家属和商人子弟,是不允许参加科举的,他肯定通过不了资格审查这一关。用常理推测,如果不参加,世人只会关注你的才华,没人知道你的家底,参加了考试,这些不光彩的家世就会被查个底掉。所以,他不敢参加科举。

二是不愿。唐代官职一共九品,每品按照正、从、上、下共分四级。一般进士初次做官,起点是从九品下,也就是整个公务员体系中最低层的一个官职。很多诗人科举得中以后都是做县尉、县丞这样的小官。王维当年高中状元,所授官职不过是个大乐丞,从八品下而已。这样的官职显然不能实现李白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所以,漫说他没有资格考试,就是有,以李白的自我期许和他的性格,也是不会去考的。

所以李白另辟蹊径,通过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操作,几年时间就登堂入室,走到了盛唐权力的中央,实现了他朝为田舍汉、暮登天子堂的人生理想,一时风光无二。可惜,他狂放的性格、政治上的白痴,使他的仕途辉煌昙花一现,一颗政坛新星,还没有升起,或者说刚刚升起,就迅速陨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