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了解“四象限做事优先级”,就是画一条X轴和一条Y轴,横坐标描述的是事情重要程度,纵坐标描述的是事情紧急程度。一二三四象限将事情的轻重缓急分成了以下四个种类。

四象限怎么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关于四象限做事优先级的感悟)(1)

四象限划分事情轻重缓急

第一象限的点代表既紧急,又重要的事。这些事往往关系着短期核心利益。

如果此事我们做的很认真很努力,那么我们会有种春种秋收的感觉。比如你辛辛苦苦学了一个学期,你才收获了一个好成绩,你被老师表扬,被父母表扬,这是多么幸福的事,这是做好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换来的。

如果此事不好好做的话,我们会很快吃亏,被现实好好教训一顿。比如对于一个即将毕业的研究生来说,既紧急又重要的事就是做好毕业论文。因为这件事做的好坏,决定你能否顺利毕业,能否完美结束美好的学生时代,能否向职场发起冲刺。如果不认真做好论文,那么就可能面临延期,面临心态崩溃等状态,需要很大一段时间来缓和,这个成本是很高昂的,所以我们应该做好此事。

既紧急又重要的事是每天日程中最优先做的事。我们每天都应该尽力先做此事。

第二象限的点代表紧急但不重要的事,这些事往往强调时效性,过了这村就没这店儿,但是重要程度却没那么高,干了有好处,不干的话,不亏。

比如每年双11的购物活动,如果你有时间参加,那么你可以有机会花较少的钱购买质量不错的商品,但是你不参加这活动也没事,毕竟不花钱也不亏是吧。这就属于典型的时效性很强,但不是很重要的事,如果此事做好了,那就赚一些时效红利,如果没做,那就放弃这个机会,去做别的事。

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应该尽力排在日程表的第二项中,毕竟我们要讲究时效性,因为机会只有一次。

第四象限的点代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这些事往往关系着长期利益。

如果此事做得好,我们会在人生后期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快乐与幸福,如果做得不好,可能人生后期就会少些乐趣与飞跃。

比如说保持阅读这件事,如果你从年轻时开始做这事,做到你50岁,我相信等你到50岁的时候,你大概率是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你看问题会看得很透彻,你的谈吐可以总结为“不说废话,只讲干货”,无论你处于何种环境中,都知道现在应该做什么,做什么可以改变现状,可以慢慢变得更好。这就是阅读的力量,这就是长期利益。

反之,如果你不做这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你的人生后期可能会少一些乐趣与飞跃。就拿阅读举例,从青年到中年的这15至20年中,倘若没有书籍来滋润心灵,来培养内在涵养,可能到了40多岁,你依然过的稀里糊涂,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不代表大多数人。我只是想强调,阅读是一个长期利益很高的事,这个事很重要,但不紧急,我们应该每天花点时间来做这个事。

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应该排到日程表的第三项,毕竟人生很长,要注重培养长期利益,不然活期存款的利息是不够自己好好生活的。

最后讲讲第三象限的点,这代表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这些事往往关系到好好休息,整装待发,为明天做准备。这些事让我们感到开心、感到心旷神怡。

如果我们做好此事,会感到生活的惬意,感到劳逸结合,感到回了一口血。如果我们只知道努力干活,没有做好此事,那么我们可能会感觉生活像一潭死水,一点意思也没有。

比如说,白领们下班后可能会看电视剧、打游戏、散步或者和家人打电话。这些事都是为了舒缓一天的压力。因为已经工作了一天,回到家中后甚是乏累,此时应该学会有控制的放松,这样才能让自己热爱生活,才能让自己从一天的高压中解脱出来,才能为明天做好充足的准备。

如果下班回家后继续维持高压状态,你会觉得生活好无聊,除了干活就是干活。(尽管有时这就是常态,没办法,大家都得经历这个过程,但是生活不会永远都这样,只要在该努力的年龄努力,肯定不会一直吃苦,请相信自己,也请相信前辈们说的话。)

你可能会在短期内丧失生活的乐趣,为了工作而拼命,觉得生无可恋,我想表达的是,在一般情况下,没那么忙时,记得给自己点放松的空间,为了明天还能继续走下去,为了明天走的更好,请给自己一点可控的奖励。

不紧急且不重要的事,应该排到日程表的末尾,在你喘不过来气的时候,请对自己好一点,做一做这些事,让自己放松,然后重新起航。

这篇文章的核心就是四个象限所代表的四类事,其概念是什么,性质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象限是既重要又紧急的事,这是短期核心利益,尽力第一个去做。

二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这是短期一般利益,如果想要这个机会,尽力排到第二个去做。

四象限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这是长期核心利益,为了长远坚持做,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这样才能与时俱进。

三象限是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这是长期一般利益。为了活的更久,为了活的有意思,我们应该偶尔做做。

不同年龄段,认识不同,写下短短数字,留作来日复盘,迭代自己的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