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子泥飞鸟(条子泥观鸟成名记)(1)

桁鹬知多少?

条子泥飞鸟(条子泥观鸟成名记)(2)

翘嘴鹬和灰嘴漂鹬

条子泥飞鸟(条子泥观鸟成名记)(3)

李东明身穿水裤在水中工作

条子泥飞鸟(条子泥观鸟成名记)(4)

黑腹滨鹬

条子泥飞鸟(条子泥观鸟成名记)(5)

勺嘴鹬

条子泥飞鸟(条子泥观鸟成名记)(6)

红颈滨鹬

条子泥飞鸟(条子泥观鸟成名记)(7)

观鸟队在滩涂上

到江苏东台条子泥滩涂地参加观鸟节,是我随朱雀会出行的第二次。正值春末,江苏省第一处、中国第十四处世界自然遗产地江苏省东台市条子泥湿地迎来了数以万计的北上迁徙候鸟。作为全球八大候鸟迁徙线之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的中心节点,也是桁鹬类鸟过境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加油站,这些万里跋涉的鸟儿们要在此停歇3个月左右。

5月的条子泥,鸟儿们披上了五彩斑斓的繁殖羽,人们也来凑一场热闹。这一届江苏东台·条子泥(春季)观鸟节由东台沿海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管委会主办,朱雀会承办,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阿拉善SEE太湖项目中心、红树林基金会(MCF)协办,为期8天。

条子泥向海而生,因鸟闻名,贝类等底栖动物丰富,潮间带辽阔,全球最大的淤泥质海滩更利于多种生物的生存,吸引了无数鸟类在此停歇、换羽和越冬,更是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勺嘴鹬而闻名。

飞不动了的小柳莺

20支参赛队,每队由四人组成,来自全国各地。观鸟活动在全球兴起,并且日趋科学、严谨,条子泥观鸟节的参赛队都是被推荐而来,推荐机构均参加过由朱雀会组织的全国其他物种同步调查。这些参赛队员到达条子泥后,立刻神龙不见首尾,更别提一众评委,每个人都不分早晚、没日没夜地窜到水坑边、滩涂上、树丛里去了。

5月15日早6点,强对流天气引发的暴雨忽然停了。7点钟,跟着朱雀会秘书长雷进宇和工作人员陈可欣两位观鸟大神,轻装简行到达条子泥沿海经济区景区时,太阳公公已经探出了头。围垦堤上,左边是大片的滩涂,右边是细矮的灌木丛。望远镜中看到优雅地走在海岸线附近的水鸟。因为当天潮水要到中午才涨上来,上午便主看林鸟。树丛中不时传出鸣唱,也不时听到雷进宇和陈可欣低声念叨着飞过鸟儿的名字。我也忙不迭地顺着他们的方向举着望远镜,当一只灰背伯劳被圈进镜筒、清晰可见时,心中的惊喜油然而生。

一只雉鸡卧在百多米外的矮草丛中,只露出背脊,眼尖的陈可欣指给我们看,我被它拙劣的藏身术引得发笑,却听陈可欣说:“它应该早就发现我们了,感觉到危险马上就地卧倒,以静制动呢。”尝试着再走近几步,只见那只雉鸡不安地扭动几下后,立刻展翅扑棱棱飞走了。

脚边的草丛安静地卧着一只小柳莺,又是陈可欣首先发现。但这小鸟见到人来,只是眼珠滴溜溜转着,身子却一动不动。雷进宇上前查看,判断它是刚刚抵达,已经累得飞不动了。小柳莺停脚的地方在路边,担心它被伤到,雷进宇将它轻轻抓握起来,准备放到树丛中去。我提出握一下小鸟,却遭到他的拒绝:“你不会,这是要有技巧的,不然容易弄断它的腿。”

安置了小柳莺,来到景区办公室,见到东台沿海经济区的金娟主任,听她介绍景区的基本情况。原来,条子泥这一片滩涂是新景区,2019年7月5日条子泥申报世界遗产成功以后才建立起来。申遗成功后,景区进行了系统性的管理和保护,同时制定了相应规划和规章制度。现在到景区来观鸟、摄鸟,只要向景区报备,不收取其他费用。景区还设置有20多架双筒望远镜,一架造价2万元,可视距离达到20公里,不仅能看清滩涂和高地上的鸟,甚至滩涂上的生物都能看见,对普通游客足够用了,都是免费的。

金主任还说,这里的人对生物有保护意识,鸟受伤,就会把鸟救护下来,然后报警或者送到林业部门,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她曾亲眼见到渔民在海里捕捞到一只受伤的大海龟,捞上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送到渔政部门去了,“其实他们不说渔政部门也不知道,但他们一般都会这样做。”

大学生观鸟群体很厉害

看鸟途中,边走边聊。雷进宇是朱雀会的秘书长,一直在中国观鸟行业的前沿,他告诉我们,朱雀会作为一个全国性的鸟会平台,最初就是大家想干成一件事,国内各地的观鸟会也是爱好者自发聚在一起。观鸟群体都是非常执着的人,最初的目的是志同道合一起看鸟,继而组织活动让更多人参与。之后,有的鸟会管理者自然而然考虑到要为鸟类保护做些事情。

2000年初,在国内观鸟的起步阶段,与国外观鸟组织的交流已很密切。但鸟会的发展相较之下与欧美、日本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有很大差距,国外的观鸟组织发展时间长,非常发达,而时间的积累一定会带来专业化程度的不同,包括会员组成、专职人员、资金层面等都体现出很大差距。雷进宇认为差距就是发展希望,也是朱雀会的一个目标,希望朱雀会能够带动整个观鸟行业向前发展。

目前大学生观鸟群体很厉害,有些水平非常高,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还有中学生,有的也很厉害,而且有些孩子得到家长的鼓励,允许他们休学一年去各地观鸟。雷进宇觉得家长、孩子同是零起步的家庭,小朋友的成长反而特别快。要让一个人感兴趣一定是自发的,过早追着小孩做事,小孩反而没有兴趣。

有一支参赛队名叫小青鸟,是一支大学生队伍。小青鸟本身是一个大学生的观鸟大联盟,常组织跨地区活动,比如大学生观鸟营。雷进宇感慨,年轻人能够有这样强的组织力和发动力,无疑是一种希望。

雷进宇引荐了李东明。李东明是大名鼎鼎的生态摄影师,观测勺嘴鹬的专家。去年9月,他曾经和团队10个人在720高地观测记录了1150只小青脚鹬。在鸟类资料中,小青脚鹬的全球拥有量不超过1000只,而这一次在条子泥的观测创造了全球纪录。我问:“当时激动不?”李东明说:“不太激动,没太当回事。”“那观鸟过程中有激动的时候吗?”“勺嘴鹬跑到我面前来,撵都撵不走,那才最激动。”

勺嘴鹬因嘴巴形似汤勺而得名,全球记录有600多只,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种。李东明看勺嘴鹬有绝招,从数以千计的水鸟中以动作、体型、羽毛分辨勺嘴鹬又准又快。有人说,如果李老师看不上勺嘴鹬,别人肯定看不上。李东明看它们就像看小孩,觉得它们每年七八月份是回家,到外面去好几个月回来,歇一下脚再走。勺嘴鹬有棕红色的繁殖羽,很是艳丽,等它吃得白白胖胖,换成灰白色的冬羽,就要走了。去年11月,他自己开车2000公里沿候鸟迁徙线追着勺嘴鹬,只为再看一下它们,通过环志知道它们还活着,就特别高兴。国内一线的繁殖地他都去过了,就剩下俄罗斯繁殖地没去过。

李东明是大丰人,已观鸟11年,做个体户器材和图片输出行业久了,想到外面走一走,这一走便走进了观鸟世界。他现在在条子泥研究所长期定点,就住办公室楼上,帮研究所做鸟类调查。他说就想守着这片滩涂,直到干不动为止。

世界自然遗产专家的感慨

中午时分,见到东台沿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王卫国主任,了解到更丰富的条子泥故事和现状。

整个条子泥区域属于江苏沿海开发集团,是四五十万亩的大区域。很多人对它的名字好奇,为什么叫条子泥?那是因为此处港汊呈条状,海浪把沙滩吹成一条条的凸起形状,所以被称做条子泥。

条子泥沿海经济区本身以经济建设为主,现在进行生态保护。王主任坦言,完全是出于一种情怀,实际上政府没有职能,垦区产权不归属于他们,行政管理区划也没有这个区块。2018年9月26日,条子泥被补充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申报范围,准备迎接世界自然遗产专家来考察,“我们受命做前期的准备工作,进行了环境整治,10月初建起了观鸟屋,10月13日至16日世界自然遗产专家来考察,就看到了两三只勺嘴鹬。专家也感慨,在华东地区经济发展迅猛的情况下,还有这一方净土,很不容易。”

世界自然遗产专家走后,条子泥正式进入申遗时代,采取人防、机防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遗产地范围设了14个高清探头,360度、3公里内无死角。目前聘用了8名退役士官,每天夜里12:00开始管理人员沿线检查,因为监控到晚上只能看到两百米范围,这是为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鸟类的湿地保护活动区。配了望远镜,主要是把游客引导起来,还请专家做了许多讲座。2019年7月5日,条子泥通过世界申遗后,湿地保护的力度就更大了,9月份拍了风光片。周边完成了各种设施,既能够满足宣教科普的需要,也能够为爱鸟、观鸟、湿地保护的人士提供一些相关服务。

神秘的720实际上是一个租来的鱼塘,因为鱼塘面积为720亩,所以被称为720高地,有专家称之为MH720,现在它一年的租金是80万元。人工湿地是通过微地形改造,为鸟类、麋鹿提供更好的高潮位栖息地,还要进行栖息地的水位调控,目前请北京林业大学的贾亦飞博士团队在做调研,“将这些年鸟类的数量变化做比较,看保护的成果如何。”

去年迁徙季时在720高地的观测,最多的那一天来了8万只鸟,其中有42只珍稀的勺嘴鹬,还有1150只小青脚鹬,都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种。王卫国说:“720是我们做得最好的一个保护性湿地滩涂,在国际上是有点名声的。我们的策略是‘简单粗暴型’的,因为我们是想到就干,干就把它干好。”

互花米草是滩涂的生态灾难,条子泥湿地也未能幸免。互花米草能长到两米高,影响水鸟的觅食生存。治理方法目前总结起来有几种,一种是用除草剂,很多专家认为此种方法成本最低,效果最好,但是在王卫国看来,用除草剂治理农药残留不可避免。虽然现在所做的实验表明对生物、鸟类、海洋环境都没有影响,但农药的累积性很难说,目前也没有办法确认。

第二种方法,王卫国坦陈是实验室里实验做出来的,就是将互花米草的生长地围拢起来后加水,再在上面覆盖薄膜,使其失去光合作用,从而自然死亡。王卫国认为这个方法在实验室里是可以的,但是条子泥的互花米草有几万亩,怎么围得过来?而且覆膜是否会造成海洋环境的污染也是不好说的。

目前景区采取的治理方法仍是以机械方法割除,然后深埋。每年割三次,分别在三四月份、七八月份和九十月份。割除深埋将互花米草遏制在萌芽状态,防止其蔓生。这样的治理一年需要花费几百万元,由政府支出。虽然不能治本,只能治标,但是王主任说:“我们不是专业的,但是我们宁愿做得慢一点,采取机械切割这种最土的办法,是因为它没有任何潜在的生态安全隐患。”

王主任表示,这一次在条子泥举办观鸟节,是经济开发区为了宣传保护生态、保护湿地的理念,让人们享受世界自然遗产带来红利的很好举措。目前景区有一部分区域暂时不接待游客,包括3000多亩黑嘴鸥繁殖地,主要是防止人为干扰鸟类的生存和繁殖,以后会慢慢有改变。

一个研究团队行动在条子泥

说到景区管理问题,刚刚赶到景区的北林大贾亦飞博士说,国外的非遗产地很多并不禁止旅游,还会鼓励当地的传统生计。因为原住民比鸟更早生活在区域中,对保护鸟类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对于条子泥来说,确实需要慢慢来。

在贾亦飞博士看来,湿地类型的生态系统,自古以来是人类利用强度非常高的区域,几百上千年来,人都是这个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所以不能为了保护把人完全清除出去,那样的话生态系统也会受到很大影响。他举例,去年初开始实行的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意在保护长江的生物完整性,本意是非常好的。但现在看来也有些需要弥补之处。我们担心禁渔部分改变了湖泊类型,影响到了鸟类的生存。禁渔以前鄱阳湖的一种打鱼方式是将子湖放出水,渔民在闸口收鱼,水放出去后形成浅叠型湖泊,鸟类很聪明,很快学会并适应了这样的水域,这样的水域特别适合鹤类等水鸟的生存。全面禁渔后渔民不再打鱼,子湖的水便无人再放,水面自然升高,水鸟难以觅食。

挖蛤也是一样,贾亦飞说,北林大的一位博士生在渤海湾做一个课题:评估中国沿海的水产养殖,尤其是贝类对于行业的影响。他发现,在不同的管理条件下,有些做法有好处,有些做法却是不妥当的。比如水产养殖,天养的状态可以人工补充滩涂,但如果采收方式不当或物种选择非本土的,可能就会有害。之前的渤海湾,每年春天会把大蛤挖除,其实是有好处的。据研究,挖除大蛤以后小蛤才会更好地爆发。而实际上大蛤对于行业是利用不了的,鸟主要是吃小蛤。大蛤挖除,空出生态位,对鸟有帮助。但是传统的机械抽沙采收方式非常容易地就可以把底质都毁掉,一毁可能好几年都恢复不过来,所以应该可持续利用,科学保护很重要。

参赛队心心念念的明星鸟勺嘴鹬在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中数量减少得非常快,主要原因是繁殖地被破坏。因为那一段时期整个东南亚经济发展非常快,各地的沿海围垦对迁徙鸟类产生了很大影响。最近沿海围垦都停止了,勺嘴鹬的下降趋势便得到了遏制,目前全球勺嘴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贾博士觉得,大家做了很多工作,人们的观念、整个国家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以前注重经济发展为主,现在关注生态保护越来越多,相信经过一个过程后会有办法使勺嘴鹬种群数量得以回升。

贾亦飞感慨,“对于鸟类,其实我们还有很多不知道。现在我国野生动物里可能只有熊猫的食物研究得比较清楚。勺嘴鹬以什么为食,实际上我们也不全知道,所以,我们要加强研究。”

在条子泥湿地,刚刚建起一个研究站。研究站全称是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隶属于北京林业大学生态自然保护学院。研究站常驻有六七人,与聘请来的志愿者、北林大的本科生们一起,一方面做研究,一方面做保护,还帮助保护地做管理工作。去年他们做了强度很大的监测——15天做一次。和沿海的企业协作,一起来做相关保护规程的制定,贾亦飞认为很重要。“去年这个工作相对来说有点暂停,我们希望以后能够把工作一直推动做下去。我们想把条子泥这个地方研究透彻,做成示范,以后能够对全球湿地保护都有示范作用。实际上很多地方的破坏都比较严重,这里是仅存的一个好地方,它也因此成为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第一块世界自然遗产地。”

王卫国主任说,这是我们非常自豪的事。而且,2006年东台沿海经济区成立之初,东台市人大就通过了一个决议:禁止在东台沿海上化工类项目。我们要好好地爱护这块净土。

条子泥2021观鸟节共记录到230余种鸟,在条子泥的历史记录中,鸟种共有400余种。李东明说:“记录到230种很可以了,还是人多力量大。”雷进宇进一步解释:“这些鸟虽然我们都知道曾经来过条子泥,但不是每一次每个人都能全部记录到,可能若干年才能完成一次200多种鸟的记录。条子泥观鸟节这8天时间内,大家一次性看到这么多,且尽以迁徙鸟种为主,这是把本地这个季节该出现的都观测到了,充分证明了条子泥湿地是迁徙通道上的重要节点,而且不只是对水鸟而言。”文/本报记者 王勉

摄影/李东明 倦鸟不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