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3岁的娃不知不觉的自主开始吃曾经坚决不吃的白煮鸡蛋了,这件事让我体会到了顺其自然的智慧,我们当下焦虑的很多事情可能不需要那么绞尽脑汁的寻求所谓的解决办法,静待花开里面藏有一份全然的相信和祝福,在放手和接纳中顺势而为,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孩子钢琴考级过关发圈?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孩子钢琴考级过关发圈(吃鸡蛋和识字早晚)

孩子钢琴考级过关发圈

最近3岁的娃不知不觉的自主开始吃曾经坚决不吃的白煮鸡蛋了,这件事让我体会到了顺其自然的智慧,我们当下焦虑的很多事情可能不需要那么绞尽脑汁的寻求所谓的解决办法,静待花开里面藏有一份全然的相信和祝福,在放手和接纳中顺势而为。

我看汪培珽的《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里面她说自己曾经两岁半用字卡通过图像记忆来教孩子认字,孩子认的很快,但是她观察那些认字快的孩子,往往因为专注于阅读文字,而忽略了绘图的欣赏,于是她打住了教孩子读字的工作,她说因为在德、智、体、美、劳之中,美育是最抽象,也最难教给孩子的。故事书中的绘图其实就是教孩子美育的最佳素材。这个阶段的孩子不用分心去阅读文字,所以他们可以全心全意地去感受故事,欣赏绘图。技巧可以速成,美的感受却必须发自内心,送孩子学音乐,学绘画、似乎是父母除了智育以外,最常为孩子做的,然而美育是一种感觉教育 ,而非只是教会孩子如何弹琴、如何画图的技 巧, 更重要的是孩子有没有发自 内心,有没有对这些事物产生感觉与热情。技巧可以靠练习习得,而感觉则是完全无法量化的东西。喜欢绘画的孩子,即使是随手涂鸦,也可以对自己的创作爱不释手,这是美育。两岁的孩子喜欢玩石头达到忘我的境界,这也是美育。只要孩子能发自内心,对事物产生感觉和感动,都是美育。孩子对小baby说:“娃娃好可爱哟! ”这也是美育。

看了这一段我通过吃鸡蛋和识字这两件事思考了:要从舍本逐末的功利心中解脱,去做难而正确的事情,让我们一起体会慢就是快的智慧。感受放下“我执”的美好。

无论是认字还是画画、钢琴,我们追求技巧的多却很少能沉下心来一起陪伴孩子真正的驻足欣赏和深挖他们的美好,我们的学习目标太过功利,书读百遍一定其义自现吗?坚持苦练一定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好吗?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权衡的。

钢琴要不要考级并不是我们本身要关注的,而是我们是以怎样的目的去参与考级这个过程才是我们要去思考的,如果我们可以真正的以体会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去参与这件事本身,那剩下的就是去接触去用时间浇灌了,而整个阶段本身考验着所有参与者的初心和韧劲。

所以认字到底应该什么时候开始,没有定论,因人而异,不是越早越好也不是越晚越好,就是在早期阅读的积淀下自然而然的发生,就像孩子突然就接受了鸡蛋的味道,孩子也会因为自身接触书本和认知的积累突然对文字感兴趣,这是自然发生的过程,我们不是傻傻的等她的那个突然,也不是强求她如你所愿的按部就班的达到你想要的那个状态,更不是去比较焦虑和催促。我们大可不必非要为了让孩子去多欣赏图而刻意不识字也不用为了识字本身而识字,跟随孩子,创设环境,像siri一样提供他们需要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