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永和七年(公元351年),王羲之来到会稽上任时,他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已经七岁了。

王羲之本人是从七岁开始学书的,儿子如今也到了这个年龄,而且聪明灵慧,超然洒脱,很适合练习书法,他不能不有所考虑。于是,他决定亲自教儿子书法。

别看王献之只有七岁,但在当时已经小有名气了。此前,王羲之已经教过他孔孟之道、王家传统、三字经、弟子规,他也读了很多文史方面的书,有了较好的综合素质。

有一次,王献之看到几个人正在玩樗蒲(古代的一种游戏),就在一旁观战。他看到旁边的人要输,就提醒说:“这局不行了。”

那个人不高兴地看了他一眼:“小孩看问题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全豹。”

王羲之怎样评价他的书法(王羲之是如何教儿子王献之练习书法的)(1)

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书法

王献之听那人讥笑他见识不广,随口乱说,便生气地说:“本人和古人比,就比不上荀奉倩;跟近的人比,只愧于刘真长。”说完就拂衣而去了。

荀奉倩是颍川颍阴人,曹魏名士,为人清高,不与俗人交往。刘真长是沛国相人,时任丹阳尹,为人清高,当时被称作第一名士,和荀奉倩是同一类人物。王献之提到了这两个人,在座的都很惊讶,不敢小看这个小孩了。

他曾经和哥哥王徽之、王操之一起去拜访父亲的朋友谢安,两个哥哥都说一些生活琐事,王献之话不多,只是寒暄了几句,但却得到了谢安的赏识。据说,后来有人问谢安王氏兄弟谁更优秀,谢安说:“小的那个好。”问其原因,他说:“优秀的人说话少,因为他说话少,就知道他的优秀了。”

王献之不仅很有个性,还很沉稳,并善于随机应变。有一次,王献之和王徽之在一个房子里,忽然家里失火。王徽之来不及穿鞋,急忙逃了。王献之面色不变,被仆人扶着走了出来。还有一次,王献之半夜睡在书房里,家里来了个小偷,把东西都快偷光了。王献之不动声色地说:“偷儿,那青毡是我家祖传的,就把它留下吧。”小偷受了惊吓,放下东西赶紧逃跑了。

王献之的这些小故事,王羲之自然都听说了,还经常在朋友面前津津乐道。但他觉得,小孩子的小聪明不能带到学习中,于是对小献之要求更加严格。

开始教小献之学习书法时,王羲之强调了拿笔的手法和注意事项,并经常检查督促。有一次,小献之正在专心练字,王羲之悄悄走到他身后,试着从后面拔他的笔,竟然没有拔出来。王羲之赞叹说:“你握笔很有力,继续练吧!”回到家,王羲之对夫人郗璇谈起这件事,兴奋地预言说:“好好督促他练字,日后必有所成!”

会稽虽属江南水乡,但不像在琅琊时家里就有洗砚池。王羲之想了一个办法,在院子里放了18个大水缸,缸里全部盛满了水,让小献之临缸学书。当初他从叔父王导那里得到的《宣示表》被人借走后,再也没还回来,王羲之只好把先前写给官奴的《乐毅论》拿出来,让小献之临写。

《乐毅论》是学习小楷的上乘法帖,认真学习,定能获益匪浅。但是,教子女书法,光有法帖不行,还要有理论,而这时王羲之在这方面的思考尚未成熟。

王羲之找出他幼时的老师卫铄在三年前写的一篇题为《笔阵图》的“论文”,让小献之学习书法理论。

在《笔阵图》中,卫铄极言书法的重要性:古代三端的妙用,没有先于用笔的;而六艺的奥妙,没有重于书法的。昔日秦丞相李斯见到周穆王的书法,感叹了七天之久,不满意他的书法缺乏笔力。蔡邕到鸿都观看碑碣,一百天了还不忍返回,不停称赞那些超群出众的碑碣。但当时学习书法的人却不重视“师法古人”。于是,卫铄删改了李斯的《笔妙》,整理修饰后概括出了七条书法准则,供学书者学习参考。

王羲之怎样评价他的书法(王羲之是如何教儿子王献之练习书法的)(2)

卫夫人《稽首和南帖》

卫铄还讲了笔墨纸砚的选材及学习书法的基础知识:笔毫要取那高山绝壁中的兔毛,八九月间猎取,笔头要一寸,管长要五寸,锋毫要齐整,锋腰要有强度。砚台要选用浅黑干涸的新石,润滑与滞涩兼顾,能浮耀墨汁的光泽。墨要取庐山的松烟、代郡的鹿角胶作为制造的原料。纸要取柔软滑净的东阳鱼卵纸。大凡学写字,先要学执笔之法,如果作楷书,要执去笔头二寸一分处;如果是行草,要执去笔头三寸一分处。下笔点画波撇曲折,都要尽一身之力行笔。初学书者先学大字,不得从小字开始。善于鉴赏的人往往不善于写,善于写的往往不善于鉴赏。善用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少肉者称之为“筋书”,多肉少骨的称之为“墨书”,多力丰筋的是可取之法,无力无筋的为错误之法。要一一体会其中奥妙,合理地将这些知识融入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去。

王羲之读过卫夫人的大作,感触很深,他想把此作传给子孙,以作学习书法的参考书,但又觉得卫夫人讲得太基础,深度不够。四年之后的永和十一年,王羲之在《笔阵图》后加上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题为《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对小献之的学习有重要帮助。

王羲之公务繁忙,督促小献之练字的事每每落在郗璇身上。当年号称“女中笔仙”的郗璇结婚后一直生儿育女,十八年生了八个孩子,平均两年一个,拿笔写字的机会不多。如今小儿子献之学习书法,她的学书经验和书法技艺总算有了用武之地。小献之练字时,她总是在旁边看着,偶尔指教一二。

小献之在父母的指导下,书法进步很快,他觉得自己跟父亲王羲之差距已经不大了,便有些沾沾自喜。

郗璇郑重地告诉小献之:“你与你父亲的差距还很大,要虚心。”

“我再练上三年,就行了吧?”小献之试探地问。

郗璇摇摇头。

“五年总行了吧?”

郗璇又摇摇头。

小献之急了,冲着妈妈嚷道:“那您说,我究竟要多长时间才能超过父亲?”

“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王羲之接过话头,郑重地说。

小献之回头一看,原来父亲站在他背后。他心里虽然不服气,但也不好说什么了,于是便继续练习。

整整一年,小献之几乎天天临缸练字,竟然用完了三缸水。小献之觉得进步很大,便想展示一下。他特意认认真真地临写了很多字帖,抱着一大堆自我感觉良好的“作品”去找父亲,希望得到父亲的认可,博得几句表扬的话。

面对小献之的这些“作品”,王羲之一张张掀过,速度很快,表情淡漠,还不时地摇头。小献之诚惶诚恐地站在一边,心里还是不服气,不相信自己这么多“作品”没有一幅入得了父亲的眼。

王羲之继续掀着,在掀到一个“大”字时,终于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他鼓励儿子:“这个字写得还不错,可是笔力不够。”说着,他随手在“大”字下添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一年,水都用去了三缸,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

郗璇认真地翻看着,不动声色,直到翻到王羲之改写的“太”字时,才满意地笑了:“这个字写得好,和你父亲的差不多了!”

王羲之怎样评价他的书法(王羲之是如何教儿子王献之练习书法的)(3)

兰亭景区的“太”字碑

“只有这个字吗?”小献之不甘心地问。

郗璇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摇摇头说:“严格地说,只有这个点写得和你父亲的水平差不多!”

小献之沮丧地说:“那个点是我父亲加上的。”

郗璇笑了笑,叹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小献之终于明白,自己与父亲的差距还很大,泄气道:“母亲,我这样练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

“孩子,只要你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超过你父亲!” 郗璇说。

小献之得到鼓励,又锲而不舍地继续练字了。

就在这时,小献之有幸参加了一次“艺术界”的名家聚会,真切地见识了父亲炉火纯青的杰作。

(摘选自作者本人作品《书圣王羲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年4月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