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桑花 故乡的桑林(1)

我的故乡在滔滔的黄河之滨,虽没有巍峨的高山,却有那迷人的桑林。

据说在很早以前,我们那儿一片荒凉,没有人烟。有一年,一个老头家中遇难,媳妇死了,他带着两个儿子逃荒来到这里,他们没有房子,就砍了点树枝,弄点野草搭了个棚子住下。

老头把带来的几斤粮食种在地里,秋后收了不少。他们越种越多,后来足够他们的生活。

忽然有一天,大雨过后,老头发现他们用来搭棚子的树枝都发出了新芽,后来越长越多,他们便把这些枝条砍下来,栽到地里,不知怎的,一栽就活了。他们就不停地栽,不久周围就形成了一行行树林。据说就是后来的桑林,那时他们不知道是啥树,也不知道有啥用处,只是砍了当柴烧。

后来上学后,老师说“桑梓”一词就是家乡的意思,我便想起了那个遥远的故事。

现在人们栽桑,追求的是它的经济价值。别看它貌不惊人,可全身是宝。桑叶可以养蚕,蚕丝可以织出精美的绸缎;桑皮可以造纸,造出来的纸又白又薄,又软又有韧性,是上等的包装用纸;桑条可以用来编制各种器具,如提篮,粪筐,背篓,车笆等等。怪不得当地人都说,金条银条,比不上咱这里的桑条。这是对它经济价值的真实写照。

我喜欢故乡的桑林,还不只是它的经济价值,还有它那种内在的精神。

你看它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在并不肥沃的土地上,就可以生长,它也从来不讲条件,只要有一根条,春天往地里一插,夏天气温一高,雨季一来,它就高高兴兴的长起来。

秋天人们把它从根部砍去,不用管它,明年就会长出一丛,枝繁叶茂,一片生机。每当这时节,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桑林采桑,一串串欢声笑语从林子里飞出。

最诱人的是每当春末夏初,桑树上会长出许多紫红的果实,叫桑葚,其味酸甜可口,好吃的很。当姑娘们满载而归的时候,家里有小孩子的,就会大老远跑来,拉着姐姐或者姑姑的衣角,要桑葚吃,他们吃着,笑着,跑着,跳着,给一个个普通的农家小院带来了无限欢乐!

家乡的桑花 故乡的桑林(2)

家乡的桑花 故乡的桑林(3)

冬天到了,田里再没有什么活计,该小伙子们大显身手了。他们把丈把高的桑条砍下来,捆成一捆一捆的拉回家,先放在池塘里泡上十天半月,然后弄出来上大锅蒸透,目的是把桑皮扒下来,得到白色的条子,这样编出来的东西才漂亮。

条子备好了,编制器具可是个技术活,编的时候,都在地窖里进行,一是暖和,二是保潮,干燥了容易折断。你看,白色的桑条在他们手里穿来扭去,是那么得心应手,就像姑娘在织锦缎,又像春蚕在匆匆做茧,一件件形状各异的艺术品就出自他们那粗大的双手。他们祖祖辈辈,年年月月,就这样不停地为自己,也是为后人编织着如此美好的生活!

可不是嘛,故乡的桑林养富了故乡的人民,故乡的人民更忘不了故乡的桑林。愿所有的人像这桑林,环境优越的地方能生活,工作艰苦的地方能生存;永远无私奉献,终日默默无闻。

砍头不要紧,只要留住根,今年独生子,来年满子孙。这就是故乡的桑林,我是真的喜欢你!

家乡的桑花 故乡的桑林(4)

这个样子的还不成熟

家乡的桑花 故乡的桑林(5)

馋人的桑葚

家乡的桑花 故乡的桑林(6)

这就是桑条,如果不砍会长成参天大树,必须年年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