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司马懿老版 喜欢诸葛亮却把司马懿拍成主角(1)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辗转3地拍摄333天,后期制作近10个月,百分百原创的非IP剧,不靠流量明星,以实力演员为主的《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播出20天的时间,已经斩获了16.7亿播放量,豆瓣评分达到8.3分。这部历史大戏为何能成为年度“爆款”?它与其他古装剧有怎么样的差别?幕后有怎样的故事?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到了该剧导演张永新。

慢工出细活出新意

“在历史节点上不敢胡说八道”

《虎啸龙吟》延续了《军师联盟》的故事脉络,以魏国大臣司马懿的后半生为主线,一开篇,曹丕便病逝,曹叡迅速登基,司马懿成为“托孤重臣”,彻底进入魏国权力中枢。司马懿最大的对手诸葛亮也登场亮相。而且,该剧有别于司马懿此前奸诈的形象,试图寻找抛开史书工笔的俯视和仰视视角,以平视视角展现司马懿这个人。

“对于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勾勒的轮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诸葛亮,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司马懿。我们毕竟是一个从曹魏角度讲司马懿故事的文本,不可避免他的主人公应该是司马懿的角度,所以包括《空城计》也好包括和诸葛亮对弈博弈也好,基本上站在司马懿的角度解读,以他的视角作为解读的方向。”

超过300天的拍摄周期,足见剧组“慢工出细活”的态度,但如何将这个被无数文人写过的三国故事拍出新意,成了张永新及整个剧组殚精竭虑思考的问题。“对历史剧的把握有相当的难度的,就是如何处理戏剧性的诉说和历史真实的关系。我们基本所秉持的原则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在历史节点上我们不敢胡说八道,一定会按照历史记录里所表达的一些事件真实性,都需要做这样的拷证,但是具体戏剧情境时候我们选择了具体的表达情境。”

比如剧中的《空城计》,尽管知道历史中并没有真实的记录,但张永新还是借鉴和采纳了《三国演义》中这个非常具有戏剧魅力值的一个戏。“在做的时候,基本上是从司马懿的逻辑来做的一种推演,包括做的三层套层结构,细心的观众可以看到,其实那是司马懿心里的完全个人化的一种想象。特别是到第三个阶段,司马懿突然看到诸葛亮手里摇着羽扇突然变成心猿意马,然后顺着心猿意马角度往上摇看到了最老年的司马懿,再反打回来时候看到的是最年轻的司马懿,所以这一块可以准确的反映出来整个所谓诸葛和司马神交,完全是司马懿个人的一种想象。”

诸葛亮是三国偶像

通过人物塑造表达最高礼赞

这种有意识的解读方式,在张永新看来,可以“比较好的诠释我们所认知的空城计,在司马懿这个戏的文本里,所呈现的戏剧力量和戏剧作用。”至于观众关心的诸葛亮到底在《虎啸龙吟》的文本中是何种样子,张永新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想最好的回答就是目前呈现出来的洛勇老师这样的一位诸葛亮。我们塑造的这么一个人物,就是我们心中想要表达的对诸葛亮的礼赞。”

尽管这部戏大男主是司马懿,其实张永新也有自己的三国偶像——诸葛亮。从小就背诵诸葛亮《出师表》的他,在《虎啸龙吟》中以多种不同的戏剧形式,对《出师表》做了再现,“也是向心中偶像的一个致敬,而且同为中华民族,有这样一个伟岸的身影在我们历史当中,我们作为他的后世子孙,我们真的感觉到自豪。”

至于有观众对于剧组是“在洗白司马懿厚黑诸葛亮”的质疑,张永新也给予否定,“从我们创作者角度,绝对没有非黑即白简单的两元论式的判定的。而且这个戏中,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我们使用的光影效果、镜头方式、戏剧调动方式、后期合成时音乐的使用,我们选择了神思者、董冬冬、天啸三位优秀音乐家,最华彩、最宏大的音乐都给到诸葛亮身上,也表达了我们创作者的态度。”

张永新还向记者分享拍摄诸葛亮五丈原那场戏的幕后故事,“当时现场要求所有演员都要哭泣,但因群众演员比较多,导演组看来会有一定难度。我们就把所有演员集中在一起,讲诸葛亮在所有中国人心中是一座伟岸的丰碑,他是我们精神图腾的一种化身,我们拍他应该有一种自豪感。”

在拍时,张永新还加了一个细节,让诸葛亮的脚背肿了,“我们都有老人,家里老人生重病时他的脚背就是肿的,我们把这个细节呈现出来,当时在现场说戏的时候,演员都热泪盈眶了。那场戏拍得特别好,拍完后现场演员工作人员久久不愿意散去,大家没有什么话就在那里静静的坐着。”张永新还记得拍这场夜戏那天,外面下着雨,雨水打到账篷上,很安静,“我想这样一份安静,包括我们之前做的这番努力,算是我们对诸葛亮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一种最高的礼赞吧。”

让三国英雄走下“神坛”

塑造人物不仰视不俯视力争用平视

作为导演,张永新从不以为角色谁重谁轻,主角配角都是同等重要的。“红花绿叶一定要相得益彰,主观遮蔽绿叶放大红花是不现实的。做一个戏能够四梁八柱,所有的演员都能够各司其职,在自己位置上把每个角色演好,这样的话整部戏就成了,我很开心看到很多朋友说这部戏的曹操,这部戏的杨修,这部戏的诸葛亮都是一些比较好的表演,这样也说明演员努力没有白费,我们 剧组的努力也没有白费。”

张永新还强调,在创作过程中,不管是刻画哪位三国人物,都是 用一种不仰视不俯视,力争用平视角度来看的。“我们剧中所刻 画人物都不是神、不是妖也不是鬼,他们都是人,从人的角度, 从人性的角度,来建立一个人物的逻辑走向和发展脉络,是我们 做这个戏的初衷,也是我们的标准,包括我们的搞笑段落也好, 我们紧张段落也好,全部都要依托于必须要塑造真实的活生生的 人这个角度。”

哪怕是被鲁迅先生评价为“状诸葛之智近乎妖”的诸葛亮,张永 新在跟王洛勇交流时候也一再强调,“我们要把诸葛亮做成人, 他的人格伟大在于平时,而不在于神话气质,所以我们拍诸葛亮 的时候,会有意识的强调一些细节,比如说在《空城计》里他也 会汗流浃背,他也会紧张到汗水湿透了衣服。不要把诸葛亮放在 云端,力争要把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做,让他双脚踩在泥土 里,踩在地上,只有这样,诸葛亮的真实,诸葛亮的伟岸,诸葛 亮伟大才能呈现,是我们创作的方向。”

播出至今,《虎啸龙吟》备受观众喜爱。这让张永新在兴奋的同 时,也有些忐忑。“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这个戏就像我们自己 的孩子一样,总希望别人夸我们的孩子漂亮、健康,也特别怕别 人说我们这个孩子长歪瓜劣枣。但现在除了忐忑和紧张之外,我 们自己也很坦然,因为我们这部戏做得很努力,至少努力这个层 面我们做到了,我们认真完成我们本职工作,我们做到本份,至 于一部戏最终是什么样的结果,这个还有赖于观众最后的检验, 那些就不是我们主观能够决定得了的了,我们当然希望有很多朋 友喜欢我们的戏,这也是我们创作的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