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转发与分享!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与引用)

“立秋”分早晚!

夏秋之交,暑去凉来,气温始降,月明风清,秋高气爽,秋物盛熟,丰收在望,一枕新凉一扇风

今年8月7日立秋(常年为8月6~9日)是24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35°时,暑去凉来落叶,意味着秋天开始,但全国大多数地方尚未入秋(日均温22℃以下),常有“秋老虎”之暑威及“啃秋”习俗。立秋后田间农事活动不断增多,晚稻移栽、茶园翻耕除草、多种作物病虫害防治。立秋养生要做到内心平静、神志安宁、早卧早起、加强锻炼。

【节气农事歌】

1、“立秋早凉午汗淌,有果有花绿意盎,风雨温光多变幻,收管莫忘病虫防。”(适用于江淮地区)

2、“立秋有涝也有旱,田间管理不能软,玉米授粉防病虫,棉花追肥到下限。”(适用于黄淮海地区)

3、“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深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适用于江南华南地区)

4、“立秋期盼雨滴滴,温差起伏早晚低,才收又种马铃薯,旱涝病虫要防治。”(适用于西南地区)

5、“立秋夜凉雨淋淋,早防蝉蛾玉米螟,深翻晒垡地生金,棉花追肥到下限。”(适用于西北地区)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1)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2)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3)

一、【节候特征】

立秋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此节气,天气开始慢慢凉爽起来,风也渐渐散去暑气,带来一丝清凉;5天过后,早晚的温差开始变大,早晨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雾气笼罩着大地;再过5天,喜阴的寒蝉开始鸣叫。此节气常开的花有蓝雪、丁香、月季、米兰等。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4)

立秋三候特征图

二、【节气农俗】

割打晒藏夏秋交,去暑盼凉贴秋膘……

节日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周代天子于立秋日要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少嗥和蓐收,二者都为司秋之神,掌管秋收秋藏。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8月15日。

有趣的立秋习俗

晒秋:每年立秋,随着果蔬的成熟,便迎来了晒秋最旺季节。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5)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6)

晒秋

啃秋:“啃秋”也叫“咬秋”。每逢立秋,民间多吃西瓜解暑气,说这样可以免除冬春腹泻等疾病。江苏、天津等地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山东有些地区民间是通过吃饺子的方式“咬秋”,北方有些地方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或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南方有些地方还流行吃桃或吃龙眼“咬秋”。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7)

啃秋

【节令食俗】

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的习俗,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瘦了当然需要“补”。立秋之后随着天气的凉爽,胃口开始好转,于是人们就想吃点好的以弥补暑夏的亏空,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在北京、河北一带尤为流行。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贴秋膘要注意5个禁忌,即忌盲目跟风,忌盲目乱补,忌凡补必肉,忌以药代食,忌重进轻出。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8)

贴秋膘

喝立秋水、吃良宵、吃渣、吃茄饼、吃红豆:立秋节气,江浙一带有饮用新水的习俗,而四川雅安则是将其放在阳光下晾晒后家人共饮,以消除积暑、清火除烦。四川东部立秋日要“吃良宵”,即用优质糯米制作、再进行冰冻的粥。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即用豆末和青菜煮成的小豆腐。在江苏苏州,立秋这天用茄子调和面粉做茄饼,而浙江义乌则流行用秋水服食红豆。上述食俗大都有预防腹泻、痢疾之意,不限于实际功效如何,而在于未雨绸缪、及早预防之意。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9)

渣 茄饼

立秋饮食宜忌:适宜进补,少辛多酸。宜多吃滋阴润燥、增强肝脏功能的食物,如苹果、葡萄、杨桃、柚子、柠檬、山楂、银耳、梨、芝麻、核桃、藕、西红柿、菠菜、扁豆、豆浆、鸭蛋、蜂蜜等。

三、【农时动态】

立秋前后,江淮地区处于水稻拔节长穗期,春玉米成熟收获期、夏玉米抽雄吐丝期,春花生饱果期、夏花生结荚期,夏大豆开花结荚期,春薯盛长期、夏薯发根期,棉花盛铃期。

【江淮地区】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10)

【黄淮海地区】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11)

【东北地区】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12)

【江南华南地区】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13)

【西南地区】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14)

【西北地区】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15)

四、【农事提醒】

【江淮地区】

◎粳稻:倒3叶末至倒2叶初(促花肥施用后7~10天)施保花肥(亩施尿素5~10公斤),防治好纹枯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16)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17)

适时适量追施粳稻穗肥

◎玉米:春玉米及时收获(干籽);夏玉米看苗追施花粒肥,在抽雄—吐丝期间每亩追施尿素约5公斤;防治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玉米螟、蚜虫等。

◎夏花生:用BT乳剂或甲·维盐防治棉铃虫、斜纹夜蛾、造桥虫等,或用50%辛硫磷0.5公斤兑水1000公斤浇墩;当叶斑病病叶率达5%时,叶面喷施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剂600倍液间隔7~10天连喷2~3次;遇旱顺垄沟浇跑马水,遇雨涝及时排水降渍。

◎棉花:立秋把握“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的原则适时打顶,后视苗情亩用缩节胺约3克或25%助壮素12~14毫升兑水50~60公斤封顶以调节株型、减少赘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8月10~15日因苗施好盖顶肥每亩7~8公斤尿素;注意防治盲蝽、烟粉虱、斜纹夜蛾等,同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防早衰;倒伏后及时扶起。

◎蔬菜:秋大白菜、秋萝卜、秋胡萝卜等开始播种育苗,可用遮阳网、防虫网等减轻高温、暴雨、病虫的危害;加强越夏栽培大棚蔬菜、秋延后大棚蔬菜田间管理;洋葱入冷库贮藏。

【黄淮海地区】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18)

【东北地区】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19)

【江南华南地区】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20)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21)

【西南地区】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22)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23)

【西北地区】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24)

五、【农谚解读】

1、立秋三日遍地红

【拼音】lì qiū sān rì biàn dì hóng

【英译】Sorghum is ready for harvest a few days after Autumn Beginning Day.

【注解】指北方地区在立秋以后不久,高粱穗子由青变红,即将陆续收割高粱了。类似农谚有“立秋十日遍地红”“立秋十天动镰刀”等。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25)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26)

高粱红了

2、立了秋,把头揪

拼音】lì lē qiū,bǎ tóu jiū

【英译】Cotton should be promptly tip pruned at the beginning of autumn.

【注解】棉花属于无限花序,适宜条件下可以不断现蕾、开花并消耗营养物质。由于单个棉铃从现蕾到裂铃至少需要70~80天,而立秋前后的花蕾到10月中下旬会因降温或早霜导致成铃日数不足,徒耗养分但无法形成纤维,因此在立秋前后要及时打顶,以减少蕾铃脱落,提高产量。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27)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28)

棉花及时打顶

3、【立了秋,苹果梨子陆续揪】

【拼音】lì lē qiū,píng guǒ lí zǐ lù xù jiū

【英译】After Autumn Beginning, apple and pear will be gradually mature and ready for harvest.

【注解】立秋以后,北方地区早熟的苹果、梨等都将陆续成熟,可以采摘了。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29)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30)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31)

采摘苹果、梨等水果

4、立秋三场雨,遍地是黄金

【拼音】lì qiū sān chǎng yǔ,biàn dì shì huáng jīn

【英译】Adequate rain in Autumn Beginning season means a good harvest.

【注解】立秋时节正是夏玉米、水稻、大豆等秋熟作物旺盛生长和结实的时候,需要大量的水分,如果雨水丰富,秋熟作物就会长得茂盛,容易获得高产。类似农谚有“立秋雨淋淋,遍地生黄金”“立了秋,哪里有雨哪里收”“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等。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32)

水稻拔节长穗期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33)

玉米抽雄吐丝籽粒形成期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34)

大豆开花结荚期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35)

棉花盛铃期

5、昼夜温差大,有利籽粒发

【拼音】zhòu yè wēn chà dà,yǒu lì zǐ lì fā

【英译】After Autumn Beginning season,a big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day and night is conducive to grain enlargement.

【注解】立秋后,温度开始下降,一般早晚有些凉意,中午前后依然炎热,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籽粒养分积累和充实膨大。因为白天温度高,作物光合作用强,就能制造更多的有机物,而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就少。所以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粮食作物籽粒饱满,瓜果较甜。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36)

夏花生结荚期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37)

瓜果飘香

6、立秋处暑八月到,玉米掰开肚皮笑

【拼音】lì qiū chǔ shǔ bāyuè dào,yù mǐ bāi kāi dù pí xiào

【英译】Open the bracts of corn to bask the cobs when the seasons of Heat of Limit and Autumn Beginning come in lunar August.

【注解】多适用于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8月份立秋处暑时节,玉米已经成熟,扒开外面的苞叶进行曝晒,促使籽粒尽快脱水,以便收获脱粒。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38)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39)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40)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41)

玉米扒开苞叶暴晒

7、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拼音】lì qiū qiáo mài bái lù huā,hán lù qiáo mài shōu dào jiā

【英译】The buckwheat planted in Autumn Beginning season will flower in Wheat Dew season, and be ready for harvest in Cold Dew season.

【注解】荞麦生育期短,60~70天即可成熟。立秋前后播下一粒粒荞麦种子,转眼间,白露临近荞麦花朵正次第绽放,寒露后霜降前荞麦成熟,果实即可收获到家。类似农谚有“八月荞麦九月花,十月荞麦收到家”等。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42)

荞麦播种出苗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43)

荞麦开花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44)

荞麦成熟待收

六、【农诗欣赏】

立秋(宋·刘瀚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简明释义】①乳鸦:幼小的乌鸦。②秋声:秋天西风吹得树木萧瑟作响的声音。③满阶梧叶:据说在立秋的时节,梧桐的叶子最先凋落。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45)

秋意渐浓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46)

乌鸦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47)

南京农业大学梧桐大道(夏季/初秋/深秋)

古文今译】小乌鸦鸣叫完之后就离去了,只有玉色屏风空虚寂寞地立着。突然间起风了,顿觉枕边清新凉爽。睡眠中朦朦胧胧地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

走近作者】刘瀚(生卒年不详),字武子(一说武之),长沙(今属湖南)人,光宗绍熙中前后在世。曾为宋高宗宪圣吴皇后侄吴益子琚门客,有诗词投呈张孝祥、范成大。久客临安,迄以布衣终身。今存《小山集》一卷。

【主题新读】诗人在立秋节气,选择秋天特有的景物,“乳鸦”和“梧桐”来渲染秋天的气氛。此诗精神全在一个“觅”字,写出了一种朦朦胧胧、惆怅无奈的情态,字里行间流露出空荡、凄清之意。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农事活动依然较多:早稻收割,中稻开花结实,单晚稻圆秆,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时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害集中危害的时期,如水稻三化螟、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应加强防治。

秋怀(宋·陆游

园丁傍架摘黄瓜,村女沿篱采碧花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48)

秋季美景到农家

简明释义】①碧:青绿色。这里指新鲜的意思。②城市: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伏:即初伏、中伏、末伏。农历夏至后第三庚日起为初伏,第四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起为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③野人:指村野之人、农夫。

【古文今译】园中农丁靠着瓜架正在摘黄瓜,村中妇女沿着篱笆采着鲜花。城市里面三伏天的余热还没有退却,天高气爽的秋天已先到了农人家。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49)

现代设施黄瓜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50)

现代设施番茄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51)

秋季丝瓜人间情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52)

西番莲之花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53)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54)

八月桂花香

【走近作者】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主题新读】这首诗以极为简洁凝练的语言,描写农村男女在立秋前后的生活和劳动场景,非常逼真,读来恍如置身田家一般。作者虽然反映的是封建社会下的小农经济,但对于处在现代化潮流大背景下的今天仍有启发作用。国际经验表明,经济社会越发达,农业所占份额越低,但我们不能忽视农业的基础作用,而更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发挥好农业的观光、教育、休闲等多重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走近农村、亲近自然、体味田园的机会,增进城乡居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55)

秋季美景在田野

秋夜喜遇王处士·王绩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简明释义】①处士:对有德才而不愿做官隐居民间的人的敬称。②北场:房舍北边的场圃。芸藿(huò):锄豆。芸,通“耘”,指耕耘。藿,指豆叶。③东皋(gāo):房舍东边的田地。皋,水边高地。刈(yì):割。黍(shǔ):即黍子,亦称“稷”、“糜子”,单子叶禾本科植物,生长在北方,耐干旱。籽实淡黄色,常用来做黄糕和酿酒。④萤:萤火虫。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56)

真正的朋友

【古文今译】在屋北的菜园锄豆完毕,又从东边田野收割黍子归来。在今晚月圆的秋夜,恰与老友王处士相遇,更有穿梭飞舞的萤火虫从旁助兴。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57)

大豆中耕锄草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58)

糜子(黍)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59)

萤火虫穿梭飞舞

【走近作者】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主题新读】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田间劳动归来的秋夜,遇见了友人王处士,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诗人归隐生活条件优裕。参加“芸藿”“刈黍”一类的田间劳动,只是他田园生活一种轻松愉快的点缀。整首诗没有一笔写“喜”字,但借助于“相逢”“更值”这些感情色彩浓郁词语点染,再加上萤火虫相伴,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可见,诗人在农事与友人的相伴下,生活得很知足、很快乐。编者认为,快乐不一定源于成就一番伟业,其实从生活的点滴中也能感受得到,正所谓“知足常乐”。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60)

—————— END ——————

好书推荐

《图说二十四节气 躬耕田园》

王龙俊 郭文善 等 编著

定价:76元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61)

内容简介

立秋农事诗(立秋躬耕田园)(62)

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说二十四节气躬耕田园》是由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组织,王龙俊、郭文善等专家在创作出版江淮地区《农事实用旬历手册》和黄淮海、东北、江南华南、西南、西北等地区的“农事旬历指导手册”系列的基础上,历经多年编创汇总而成的精品新书。

本书将全国分成六大农区,跟随二十四节气的节奏,编撰节候节令与农时动态、看苗诊断与农事提醒、农谚农诗与文化传承等内容,并以图文并茂和小视频互动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书的末尾附录了我国21 种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特征诊断图文,以及9大作物的生产情况和农事月历简表,方便读者查看。

本书将“同一个节气,不同的农事”之科学与技术,普及到神州大地的千家万户。是一本全面反映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农事农艺、农村发展、农民生活、农耕文化的精美图册,值得拥有和收藏。

本书特色

  • 一是展示。在介绍了节气的节候特征、节日农俗、节令美食之外,还着重描绘节气所对应的大田景物,即农作物生育动态。
  • 二是指导。着眼于大田生产的看苗诊断,并进行节气农事提醒,兼顾农业防灾减灾和科普小常识等。
  • 三是传承。系统梳理和汇总了与节气相呼应的农谚和农诗,去伪存真,去芜存精,并配图注释或译文,便于品味和赏读。
定购本书,请联系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三农”出版中心,联系人:王天;025-83657568;18852006592(即微信号)。)。

你想跟随时节,第一时间了解【农时动态】【农事提醒】【农谚解读】【农诗欣赏】【躬耕微课】【躬耕分析】【躬耕研究】【躬耕发布】【躬耕纪录】【躬耕直播】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