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扁桃体肿大是腺样体肿大吗(认识儿童扁桃体)(1)

文 | 柯志勇

图 | 来源于网络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为大家介绍了咽部的淋巴组织,特别是腭扁桃体和腺样体。今天,我们继续来聊聊头颈部的淋巴结~

1

头颈部淋巴结的引流区域分布

每个淋巴结各有其负责的引流区域,负责收集各处组织的淋巴液。

如果责任区域出现病菌入侵,相应的淋巴结会首先接收到信息并做出反应;有时候,组织的病灶不是很明显,反而是淋巴结的反应更厉害,我们就可以通过肿痛的淋巴结“逆流而上”找到病灶。

所以,了解头颈部各组淋巴结的引流区域对追溯病灶和理解儿童期的头颈部淋巴结肿大很有帮助。那么,我们不妨首先把头颈部的淋巴引流区域分为浅表组织器官和深部组织器官两部分。

孩子扁桃体肿大是腺样体肿大吗(认识儿童扁桃体)(2)

浅表组织器官

浅表组织器官淋巴液主要流向以下几组淋巴结。

1.颏下淋巴结:位于下巴的正中间,负责颏部、下唇中部、口腔底、舌尖等处的淋巴引流。

2.下颌下淋巴结:在下颌角和颏正中线之间,负责引流眼、鼻、唇、牙齿和舌底等处的淋巴。

3.腮腺淋巴结:位于腮腺之内,负责引流面部、耳廓、外耳道的淋巴。

4.乳突淋巴结:负责收集头顶、颞部、乳突区和耳廓的淋巴液。

5.枕后淋巴结:负责后枕部和上颈项的淋巴引流。

其中腮腺、乳突及枕后淋巴结淋巴液又汇入颈外侧浅淋巴结。

深部组织器官

引流深部组织器官淋巴液的淋巴结,主要是前面的颏下淋巴结、中间的下颌角淋巴结和咽后壁的咽后淋巴结。能够在体表触摸到的是颏下淋巴结和下颌角淋巴结。

下颌角淋巴结:在下颌角内侧,负责收集鼻咽部、腭扁桃体和舌根部的淋巴液。

2

多数儿童头颈部淋巴结

会有不同程度的肿大

上次我们已经介绍过,儿童期淋巴组织增生,到青春期之后会逐步退缩;此外,儿童期反复喉咙、扁桃体发炎,也是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很多婴幼儿耳朵后面的乳突淋巴结和后脑勺处的枕后淋巴结会肿大,可能跟老是头皮发痒、搔抓后引起头皮轻微破损有关。

对儿科医生来说,如果仔细触摸,每个儿童头颈部都可以摸到大小不等的淋巴结;头颈部淋巴结较大时,非专业人士也可以轻易触摸到。如果宝宝比较瘦,甚至可以看到颈部淋巴结鼓起来!

孩子扁桃体肿大是腺样体肿大吗(认识儿童扁桃体)(3)

3

如何区分急性炎症性淋巴结肿大

和正常的增生性肿大?

绝大多数儿童头颈部淋巴结肿大是慢性增生性肿大;但出现局部急性细菌感染时,比如扁桃体发炎、中耳炎、头皮长疮等情况下,引流区的淋巴结可出现急性肿大并伴有疼痛。这时,触摸淋巴结会有痛感,检查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也常常会有异常的发现。急性淋巴结炎一般持续数天,随炎症的控制而逐渐缩小。

但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如EB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于反应性淋巴增殖,炎症消退后淋巴结只会部分缩小而不会完全退缩。

淋巴结增生性肿大没有自觉症状,也不会有触痛,淋巴结肿大会持续数年,直到青春发育期才会逐步退缩。

4

如何识别颈部淋巴肿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因此当宝宝头颈部淋巴结肿大时,家长会非常担心。肿瘤性淋巴结肿大一般不会疼痛,也没有明显的触痛,触压时会感觉到质地比较硬,容易跟急性淋巴结炎区别开;但非专业人士难以判断。

如何区分?

识别颈部淋巴结究竟是正常的增生性肿大还是肿瘤性肿大,其实最简单的还是看淋巴结的大小变化:正常肿大的淋巴结很长时间内几乎是没有变化的,而肿瘤性肿大则增长迅速,一般半个月到一个月就会发现淋巴结明显变大。

彩超对鉴别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正常肿大的淋巴结结构完整、内部血流稀疏,而肿瘤性肿大经常会发现淋巴结结构破坏、内部血流丰富。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常常会有血常规异常,但淋巴瘤早期血常规是正常的,所以不能以此判决。

孩子扁桃体肿大是腺样体肿大吗(认识儿童扁桃体)(4)

5

颈部淋巴结肿大还见于哪些疾病?

除了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肿瘤,颈部淋巴结病理性肿大还见于一些其它疾病。淋巴结结核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但对慢性孤立的单个颈部淋巴结肿大还是需要警惕,诊断还是交给医生做吧~

木村病是一种病因还不明确的嗜酸细胞性淋巴肉芽肿,常见于亚洲中青年男性,在大儿童有时候也可见到,诊断需要病理活检。慢性淋巴结肿大也见于窦组织细胞增生症(Rosai-Dorfman病),同样需要病理诊断。

看了介绍,摸一摸自家孩子的头颈,那些淋巴结还会吓着您吗?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