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乃身之宝

社会心理学家莫里教授曾在《相约星期二》一书中说过,人生中最困难的事情是,与生活讲和

这位罹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即卢·格里克氏症,是一种凶险且无情的神经系统疾病,可怕的是,这是一种不治之症)的七旬老人,在体验死亡即将来临时,给出我们这个平静且有震撼力的结论。

那么,怎样是"与生活讲和"呢?

在我看来,就是我们常说的"和解",并不是向平庸倒退,而是一种至高的境界。

从人的终极意义来说,死亡,让人生归于纯净,接受死亡,即是“和解”,但从自我成长的角度来说(这个角度适合更多人),我们该怎样做到"和解"呢?

专栏作家连岳老师认为,老子《道德经》中的这段话,可以说是最好的解释。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说说。

道德经中的五个问题(有关和解)(1)

1.《道德经》中的这段话由两部分组成

前半部分是,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连岳老师将其理解为:

弃人和弃物,是让我们不愉快的人和事,包括那些似乎伤害了我们的人和事。对于真正聪明的人来说,不存在这些人和事。袭的意思是大,袭明就是大智慧大聪明。

后半部分是,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连岳老师将其理解为:

你想当一个善人,一个聪明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和解的人,那么,这世上一切善人,一切好人好物,都是你的老师,你得珍惜他们;对于那些弃人弃物,他们也是一个善人之路上的资源,不仅不能讨厌,还得爱他们。陷入迷惑的人,就是因为不知道使用自己的资源。空有智力,却没使用好。

也就是说,如果是一个足够聪明,拥有大智慧的人,是不会因过往的伤害而抱怨的。那些阴影也好,痛苦也罢,他们会把其转化为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养料。

这是老子的高明之处,因为他发现的是方法论,同时,这也是在告诉我们,最好的和解,就是将那些不幸(弃人弃物)转化成智慧。

道德经中的五个问题(有关和解)(2)

2.将弃人弃物转化为资源,需要的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虽然老子发现了将痛苦转化为智慧的方法论,但具体怎么操作,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在我看来,我们要把曾经的伤痛转化为自己成长的养料,首先需要的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我们生命的意义。

意义疗法创始人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给我们阐释了追寻生命意义的三种途径,第三种就是,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的积极态度(第一种是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第二种是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可以是真善美,亦或是爱)。

这说明,人主要关注的不是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看到其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为什么甚至准备去受苦的原因,在这个意义上,痛苦就有了意义。

就像弗兰克尔,三年的牢狱生涯让他感受到了常人无法感受的痛苦和折磨,经历了凡人难以忍受的痛心和绝望,同时也见证了人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的责任,而这段非人般的经历印证了他意义疗法的重要作用,更是他创立意义疗法(意义疗法的目的是帮助身处绝境中的人找到再生的意义)的最大动力。

再比如,那些童年遭遇不幸的人,如果他们能够用积极的角度去看待过往的经历,就会把痛苦转化为智慧,自己不幸的童年,就会变成自己孩子幸福的童年,因为自己已经了解了错误的做法;自己悲伤的原生家庭,就会变成自己孩子快乐的原生家庭,因为自己已经亲历了反面的状态。

可见,化弃为取,转恶为善,需要的就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道德经中的五个问题(有关和解)(3)

3.对生命说"是",才是真正的"和解"

前面说了,面对痛苦或不幸,我们需要积极的人生态度,有人可能会说,做到这些,哪有那么容易啊?

确实,做到"积极"应对一切,是艰难的,但唯有改变心态,对生命说"是",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和解"。

就像弗兰克尔说的:"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仍然对生活说'是'"。因为生命的意义本来就包含着不可避免之痛苦的潜在意义。

那么,怎样做到对生命说"是"呢?

用全球著名心灵导师奥南朵在《对生命说是》一书中所强调的内容来回答,那就是接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所有事情。

首先,接纳现实。

对生命说"是"中的"是",既不是顺从,也不是否认,而是接纳。

接纳意味着看到自己是有选择的,如何过自己的人生是自己的责任,而不是他人的责任。

比如,童年的不幸让我们无法原谅父母,这时我们要做的是接纳父母的不完美,这并不是要否认父母对自己的伤害,而是在明白童年的经历已经无法改变后,我们要过好自己的人生,所以我们对父母说"是",与他们和解。

这时的和解,并不意味着要原谅父母,或强迫自己爱父母,而是看到父母达不到自己的标准,同时,我们不再消极悲观,因为我们在理性对待现实。

道德经中的五个问题(有关和解)(4)

其次,选择改变

对于接纳,很多人会误解,觉得那是一种消极悲观的态度,确实,接纳不是一个愉快的过程,但并不是不再改变,更是为了更好地改变。

当我们接受自己的父母是不完美,不那么爱自己这个现实后,我们就有了改变的力量,因为我们走出了让对方改变的怪圈。

我们一直不能接纳父母,就是想着让父母对自己好点,改变他们对自己做的一切,只是很多父母不会按照我们的想法去改变,甚至有些父母都意识不到自己对我们的伤害,怎么能够去改变呢?

那我们要做的就是,接纳后,自己改变

当我们不再那么排斥现在的自己和他人时,与自己和解,与他人和解,我们就有了平和、喜悦的力量,这时,我们也就有了改变的力量。

道德经中的五个问题(有关和解)(5)

再次,和解,是一个选择。

奥南朵在《对生命说是》一书中说过,遇到困难时,一般人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缴械投降,向困难低头;另一种是抗争、试图改变现实,不断抱怨和指责。

很显然,这两种选择都不利于自己的成长。

其实,还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在接受无法改变的现实后,主动做出有利于自己的事情。

还是拿原生家庭不幸作为例子。

童年的不幸已经成为事实,无法改变,我们要么缴械投降,把一切都归罪于原生家庭;要么怨恨父母,指责是父母害了自己,想想看,这样做之后,自己的人生会怎样?只能越来越遭。

如果我们选择接受现实,然后想办法过好自己现在的生活,那么我们的人生就大不同,而这才是真正的"和解"——接纳后,主动寻求更好的改变。

总之,我们要做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把"弃人弃物"转化为自身成长的养料,而这就是最好的"和解"。

生命何其短暂,为什么要浪费在无谓的"问题"和自己的麻烦事上?

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让自己满足、给自己带来滋养的事情上,这才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更是让自己生命有意义的做法。

道德经中的五个问题(有关和解)(6)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