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人志士的绝命诗,是决绝人世时发自肺腑的呐喊,是生命终结时的慨叹或宣言,是用鲜血写成的红色文献、画出的壮丽画卷。革命烈士的绝命诗篇,是共产党人意志和精神的高度概括与集中凝练。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认真学习中共党史,重温革命烈士诗抄和绝命遗文,感受烈士们不畏艰难困苦,勇于牺牲自我,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这是“刑场上的婚礼”中主人翁周文雍,临刑前题在狱墙上的绝笔。他曾任广州工人赤卫队总指挥,1927年12月与爱人陈铁军参加起义,失败后转入地下活动。1928年春,双方被捕入狱,与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赴刑场沿途高呼革命口号,向群众诀别演讲,夫妻最终慷慨就义。

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故事有哪些(那些革命烈士赴死前都说了啥)(1)

  曾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组织部部长的夏明翰,在调任湖北工作时,1928年2月8日,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第二天便被杀害。临刑他高唱《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听得刽子手们胆战心惊,不寒而栗。

  1927年10月,中共特派员杨超回江西做党的工作,在九江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同年12月27日,他在南昌德胜门外下沙窝惨遭屠杀。刑场上他高声朗诵:“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字字雷火,掷地铿锵,表达出革命必定成功,向敌人讨还血债指日可待的英雄气概!

  早期的马克思理论传播者恽代英,曾主编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6日,恽代英在上海不幸被捕,当局威逼利诱,他始终不渝,坚贞不屈,第二年4月29日被国民党杀戮于南京。就义前写下豪迈诗篇:“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以此展示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心。

  “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这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罗亦农的绝命诗。他曾参与领导省港大罢工,组织上海工人武装起义;草拟中共六大的《党纲草案》等重要文件。1928年4月5日,因叛徒出卖,罗亦农在上海英租界被捕,敌人软硬兼施,他不屈不挠顽强斗争。4月21日,罗亦农赴龙华刑场前夕,他留下以上诗章,从容赴义,保持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牺牲时罗亦农年仅26岁。

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故事有哪些(那些革命烈士赴死前都说了啥)(2)

瞿秋白

  曾任中共中央书记的瞿秋白,在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领导南方各省的游击战争。1935年4月25日,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捕,严词拒绝当局高官诱降,在牢中曲笔书写《多余的话》,委婉隐讳地总结了革命经历,向党组织传达了诸多信息。是年6月17日晚,瞿秋白做梦成仙,自思大限将至,第二天一早集唐诗句作绝命词:“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塞泉听不成;己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诗成便被押赴长汀中山公园,他一路谈笑自如,到场席地而坐说“此地甚好。”面对荷枪实弹之敌,用俄语高唱《国际歌》,从容不迫饮弹身亡。

  西北工农革命军参谋长王泰吉,1924年在黄埔军校学习时加入共产党,他参与策划组织了西北规模最大的暴动——渭华起义,失败后潜入河南南召,从事秘密革命活动。后到杨虎城部做党的工作。1933年7月,王泰吉率骑兵团在耀县起义,成立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任总司令。1934年初,他去豫陕边做兵运工作,途中不幸被扣押,解往西安。王泰吉宁死不屈,写下《绝命词》,“这头颅任你割断,这肉体任你踏践,一切听自然。”3月份就义时,他口占《绝命诗》,“崤函振鼓山河动,萧关频翻宇宙红。系念袍泽千里外,梦魂应知寄愁容。”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体现出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

  第22路军总指挥吉鸿昌,1930年11月被蒋介石调去“围剿”红四方面军,吉鸿昌不但消极对抗,还准备联共起义,第二年8月,吉鸿昌被蒋介石解除兵权。日本挑起一·二八事变,吉鸿昌联络旧部,呼吁抗日图存,变卖家产6万多元,购枪买炮组建军队并秘密加入共产党。1933年5月,吉鸿昌就任冯玉祥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二军军长,率部连克四城收复失地,后在蒋军和日伪军的夹击下失败。1934年11月9日,他潜入天津,从事抗日活动,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暗杀负伤,遭法租界逮捕引渡给北平当局,11月24日被蒋下令杀害。吉鸿昌临刑高诵:“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气壮山河,舍身成仁。

  1935年,日寇铁蹄踏入华北,续范亭将军深感民族危机,心急火燎奔赴南京,吁请蒋介石抗日却被斥拒。续范亭悲愤至极,到中山陵前剖腹自杀并咏诵绝命诗,“赤膊条条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窃恐民气摧残尽,愿把身躯易自由。”以此激发国民抗日热情,后被救下。西安事变后,续范亭投向共产党,回山西老家组织抗日新军,任总指挥和晋绥军区副司令,率部打击日寇。1947年病逝时,留下遗书请求入党,被中共中央追认为正式党员,终了夙愿。(刘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