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象甲又称稻水象、美洲稻象甲、伪稻水象。稻水象甲,为害水稻、茭白、玉米、甘蔗、小麦、大麦、牧草、禾本科杂草等。一种危险性害虫,一直是亚洲及我国的植物检疫对象。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河北唐山市、台湾地区检过该虫。近年来辽宁省稻水象甲大发生,面积约在2万hm2,已成为辽宁省水稻发生最普遍和为害最重的害虫。一般地块减产10%~20%,严重地块可减产50%~70%。辽宁、河北、湖南、福建等省,并且正逐渐蔓延。

稻水象甲危害水稻症状(水稻稻象甲该如何预防)(1)

危害水稻

稻象甲危害症状:稻水象甲以成虫及幼虫为害水稻,尤以幼虫为害最烈。成虫沿水稻叶脉啃食叶肉或幼苗叶鞘,被取食的叶片仅存透明的表皮,在叶片上形成白色长条斑。长条斑的宽度为0.38~0.8cm,通常为0.5cm,长不超过30cm,两端钝圆。低龄幼虫在稻根内蛀食,为害根部呈孔洞,使植株黄化枯萎,高龄幼虫在稻根外咬食。

稻水象甲危害水稻症状(水稻稻象甲该如何预防)(2)

危害水稻

稻象甲习性

(1)成虫:越冬成虫翌春成虫开始取食杂草叶片或栖息在茭白、水稻等植株基部,黄昏时爬至叶片尖端,在水下的植物组织内产卵,产卵期1个月,产卵量50~100粒。主要通过运送稻草等进行远距离传播。成虫通过飞翔或借水流也能蔓延。幼虫阶段的稻水象甲最具破坏性,每逢灌水或雨季,褐色的小甲虫就潜入田中。水越深,稻株所在处水越浅,就越吸引成虫。该虫为孤雌生殖,在稻田淹水之后,大量的雌虫产卵,导致大量幼虫产生。具有迁飞、趋光、群居、潜泳、钻土、趋嫩及假死等习性。新羽化成虫有强烈的趋光性。稻水象甲具有较强的迁飞习性,一次飞行可达4~6km;越冬成虫如遇适宜气温20~27℃、3~4级顺风情况下,远程传播可达100km以上。

(2)幼虫:初孵幼虫在叶鞘内经1~3天钻蛀取食后,离开叶鞘掉入土中,由于幼虫无足,只能在泥浆中缓慢移动,后蛀入根内为害。幼虫有转株为害和群集为害的习性,常在一株水稻根部可发现几头,多至几十头幼虫。幼虫在株间移动距离可达30~40cm。老熟幼虫身体卷缩,结一个光滑的囊包住自己,形成一个附着根系的、不漏水的土茧,并在其中化蛹。

稻水象甲危害水稻症状(水稻稻象甲该如何预防)(3)

稻象甲幼虫

稻水象甲危害水稻症状(水稻稻象甲该如何预防)(4)

稻象甲成虫

防治方法

(1)植物检疫:禁止从疫区调运秧苗、稻草、稻谷和其他寄主植物及其制品,凡用寄主植物做填充材料的,应彻底销毁。

(2)农业防治:①提倡秋翻地,条件许可,宜提早泡田,整地后立即移栽。②推广种植合适的坝埝作物。③齐泥低割,春季处理好稻草。④在水稻返青分蘖期和穗期,排水湿润管理和淹水深灌相结合,干湿交替管理水分,对多数害虫具有控制作用。⑤平衡施肥,适量施氮,可以使水稻生长老健清秀,能大量减少害虫在稻田的落卵量。

(3)药剂防治:返青分蘖期应在干湿交替管水的基础上,于水稻移栽后半月内进行稻水象甲的药剂防治。20%象甲净乳油,是目前国家登记在防治稻水象甲惟一的农药,防效可达99%。用量为750ml/hm2。秧田和早稻田的越冬成虫用20%三唑磷乳油1500ml/hm2,或40%毒死蜱乳油900~1200ml/hm2,或20%稻乐丰乳油1500ml/hm2,或50%杀螟松乳油1500~3000ml/hm2。本田可用20%除虫脲JG300~4500ml/hm2,或10%多来宝JG1200~1500ml/hm2,或20%稻乐丰乳油15OOml。以上药剂均对水750kg喷雾。

稻水象甲危害水稻症状(水稻稻象甲该如何预防)(5)

今天看到的感觉还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