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服装究竟该称为“汉服”还是“华服”


枯木

汉服和传统服装的区别(传统服装究竟该称为)(1)

服装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明显外在标志,源自人们对于保护身体的需求,刚开始兽皮树叶,后来上升到审美礼仪观念,功效得到扩充,从而形成了服装。

汉服和传统服装的区别(传统服装究竟该称为)(2)

服装分开为衣服和装饰,从记载来看,我国是人类最早对服饰进行分类研究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然后在夏商时期服饰制度初见端倪,到了周代渐趋完善,并被纳入“礼治”范围。

汉服和传统服装的区别(传统服装究竟该称为)(3)

《竹书纪年·五帝纪》“[黄]帝即位,居有熊,初制冕服。”,记载了黄帝开始对服装进行革新(《竹书纪年》真伪值得怀疑,然而服装起源于三皇五帝是得到公认的。)。《诗经·小雅·大东》:“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诗经.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周礼·春官·典瑞》:“辨其名物,与其用事,设其服饰。”,记载了商周时期人们对服饰的讲究。

汉服和传统服装的区别(传统服装究竟该称为)(4)

《礼记·玉藻》是第一篇系统化阐述古代关于服饰礼仪规定的文献资料,记载了当时天子和诸侯的衣服、饮食、居处及其后、夫人、命妇的服制等,说明我国最迟在周朝就已经对服饰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而且非常完备。

汉服和传统服装的区别(传统服装究竟该称为)(5)

在西周时期,文王武王的丰功伟绩,使得国家凝聚在以周室为核心的统治下,文化基本统一,服饰制度按部就班。周王朝以“华夏”自居,古代“华”、“夏”通用,意味着自己继承了“诸夏”,是三皇五帝的真正后代,以区别于周边少数民族,并称四方为"夷蛮戎狄",《左传》定公十年载孔子语云:“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大约从春秋时代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至汉代以后成为汉族的别称,始带有民族概念。

汉服和传统服装的区别(传统服装究竟该称为)(6)

随着西周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制度的施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渐强大,周室变得影响式微,一些诸侯国开始觊觎霸主地位,又因为地域特色和生活习惯差别,风俗习惯差异,再加上文化“百家齐放、百家争鸣”,使得诸侯国的文化服饰出现差异,中原各国服饰冠冕略有区别,然而主要特征是归于一致的,那就是中原诸侯国都会以“华夏”自居,以周朝传统服饰特征的主要标志。

汉服和传统服装的区别(传统服装究竟该称为)(7)

当时的服饰主要特征是“交领右衽”“深衣”“交领”指衣服前襟左右相交;“右衽”指衣襟向右掩(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交领右衽”是从三皇五帝时期开始就有的习俗和制度,是古代服装的最初始、最基本、最核心的特征,是凝聚生活习惯和文化内涵的人文体现,是区别于中原区域以外的少数民族的最明显的服装特征。“束发右祍”是华人的明显标志,而“披发左祍”则是少数民族的标志。孔子在《论语·宪问》里说过:“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服饰标志多么看重,也看得出“交领右衽”在古代中国的服饰制度里面的重要性。

汉服和传统服装的区别(传统服装究竟该称为)(8)

关于“深衣”《礼记·深衣》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主要特征就是“上衣下裳相连”,宽袍大袖。而和中原诸侯国服饰相对的是“胡服”,胡服一般由短衣、长裤和靴组成,衣身紧窄,便于游牧和射猎,于是有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变革。

汉服和传统服装的区别(传统服装究竟该称为)(9)

秦朝统一中国后,全国统一律令制度,其中就有服饰制度,然而因为秦朝很短暂,因此服饰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实施,到了汉朝依然是各地差异很大,比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简牍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说明西汉初期服装依然因地域不同,着装有差异。后来,汉高祖任用太常叔孙通,依据夏商周三代遗存的礼仪制度,结合秦朝现有的礼仪制度,制定了一套新的礼仪制度,其中就包括服饰制度。

汉服和传统服装的区别(传统服装究竟该称为)(10)

新的服饰制度仍沿袭“交领右衽”和“深衣”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变革,比如女子深衣,有直裾和曲裾两种,裁剪已经不同于战国深衣;男子深衣外衣领口詹宽至肩部,右衽直裾,前襟下垂及地,为方便活动,后襟自膝盖以下作梯形挖缺,使两侧襟成燕尾状。其他的变化也有不少,这里就不赘述,诸如此类,万变不离其中的是“交领右衽”和“深衣”形式。

汉服和传统服装的区别(传统服装究竟该称为)(11)

由于不少英明天子的文治武功,比如“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孝宣中兴”、“光武中兴”、“明章之治”等等,使得汉朝成为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开通丝绸之路,拓展疆域,驱逐匈奴,使得四方归附,周边降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成为以后两千年的主流思想,文化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其中服饰制度也成了后代近两千年服饰文化的主要依据和圭臬。

汉服和传统服装的区别(传统服装究竟该称为)(12)

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黄金时期,汉朝则是经济军事文化共同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成为那个时代世界上文明程度最高的国家,对我们和对世界的影响深远,“汉族”就源自汉朝,“汉服”同样成了华夏服装的代名词。

汉服和传统服装的区别(传统服装究竟该称为)(13)

到了唐朝,历史上我国文治武功的第二个黄金时期,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服装则被称为“唐装”,逐渐取代了“汉服”,成为华夏服装的代名词。

汉服和传统服装的区别(传统服装究竟该称为)(14)

其实唐装是汉服的继承和发展,在形制上略有改变,然而在核心特征上依旧延续汉服的主要特点,那就是“交领右衽”和“深衣”形式,不过出现了“圆领袍”和“半臂装”以及“齐胸襦裙”、“交领襦裙”等新款式。唐装款式特点继承汉服,上衣下裳,宽衣大袖,颜色鲜明靓丽,显得更加时尚和飘逸。

汉服和传统服装的区别(传统服装究竟该称为)(15)

唐朝以后,历经两次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治,服饰制度曾经有过较大改变,然而,唯一不变的是“交领右衽”和“深衣”形式,这种代表华夏民族最基本特征、最基础的特点的服饰标志,延续了几千年,一直到到近代,在西服传入后才逐渐没落,成为尘封的记忆,往往只能在戏曲或者影视剧当中才能略窥一斑。

汉服和传统服装的区别(传统服装究竟该称为)(16)

如今,随着国学回归,具有深厚底蕴和历史积淀的优秀文化再次迸发出魅力,人们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喜爱度越来越强烈,国学热随处可见,各种国学活动方兴未艾。其中,华夏民族的传统服装,也被不少人呼吁,希望国人能够在举办一些活动或者参加一些仪式的时候,恢复穿着华夏服装形式,让传统服饰再一次焕发出她原本就存在的诱人魅力。

汉服和传统服装的区别(传统服装究竟该称为)(17)

尤其是看到周边国家,日本、朝鲜、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这些继承了我们华夏服装文化特点,并结合本地民族服装特色的国家地区,在一些盛大节日或者祭拜祖先、婚丧嫁娶等重大仪式的时候,都会身着精美的民族服装,俊男靓女,宽袍大袖,潇洒飘逸,婀娜翩翩,让人看了欲罢不能,心有戚戚焉。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也同他们一样,在盛大的节日,祭祀祖先的时候,告慰先人:血脉未断,文化长流;华冠丽服,炎黄一族;传世永远,日月明鉴。

汉服和传统服装的区别(传统服装究竟该称为)(18)

恢复华夏服饰,任重道远,需要广大群众的参与和认同,需要有关方面的宣传和鼓励,需要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然而,在宣传的时候,我们要注意采取严谨的态度和认真的精神,不要打着传统的幌子,举着文化的牌子,却没有仔细研究传统文化的精髓,取其皮毛,似是而非,不伦不类,落人耻笑,最后反而欲速则不达。

汉服和传统服装的区别(传统服装究竟该称为)(19)

就拿华夏服装名词来说,有的称为“汉服”,有的叫做“唐装”,以鄙人的意思,还是以“华服”最有代表性和概括性。因为我们现在是五十六个相亲相爱的民族合在一起的中华民族,是一同浇灌传统文化的炎黄子孙,是不论地域不论身份不论国籍的黄皮肤黑眼睛的华人,因此,从包容和继承的角度来看,如果推广华夏服装,还是以“华服”最为准确。

汉服和传统服装的区别(传统服装究竟该称为)(20)

推广华服,可以在继承的基础上予以适当改变,吸收流行元素,然而万变不离其中,那就是“交领右衽”形式不能变,变了就不是汉服唐装,更不是华服。因为华服的特点是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延续形成的,是华夏一族的文化精髓和历史结晶,不是想变就可以变的。

汉服和传统服装的区别(传统服装究竟该称为)(21)

再看当前一些举办推广服装的活动,有些人缺乏文化常识,不懂华服文化的最基本的特点,经常闹出笑话,尤其是“右衽”,有不少人不了解,左右颠倒,这在一些明星和大型活动中经常出现错误,不能不让人心忧,因为左衽在传统中属于丧葬文化的穿着打扮,如此不严谨,如此缺乏文化素养,实在有点糟蹋中华服饰文化,因此值得引以为戒。

汉服和传统服装的区别(传统服装究竟该称为)(22)

最后,希望华服能够得到广大百姓的认可,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推广,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在春暖花开赏玩之时,在秋高气爽祭祖之节,能够看到更多的人们,身着精美的华服,男士峨冠博带,飘逸潇洒,倜傥风流,女士长裙曳地,大袖舒缓,倩影款款;老人鹤发童颜,华服一袭,垂髫童子,短衣打扮,举家欢乐,万民同庆,那是多么美妙的世界呀!

汉服和传统服装的区别(传统服装究竟该称为)(23)

(编者注:由于仅仅对服装名称“华服”进行探讨,因此对服饰的其他相关文化涉及较少,比如冠冕制度、服饰详细变化等,只是泛泛的进行概括,请勿见怪。)

2018/11/14榆木斋

汉服和传统服装的区别(传统服装究竟该称为)(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