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既列身“初唐四大家”之一,又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书法被人称为“欧体”。欧体给很多人的印象是规矩严谨,四平八稳,方方正正的。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印象呢?这与欧体的以下几个特点有关:

欧阳询的代表作和他的书法特点(为什么欧阳询的书法给人的印象是方方正正的)(1)

第一,背势用笔。

用笔有“向势”及“背势”之分。点画“向背”,直接关系到字体的方向姿态。欧阳询说:“字有相向者,有相背者,各有体势,不可差错。相向如‘非、卯、好、知、和’这类是也;相背如‘北、兆、肥、根之类是也。”

欧阳询的代表作和他的书法特点(为什么欧阳询的书法给人的印象是方方正正的)(2)

“向势”用笔,笔势“内擫”,字形看起来较方。“背势”用笔,笔势“外拓”,看起来较圆。欧阳询的书法起笔右转,“内撅”用笔,采取“背”势,字型收得较紧,所以就容易给人字形方正的印象;颜真卿的字起笔多左转“外拓”,“向”势用笔,故看起来字形宽厚雄浑。

欧阳询的代表作和他的书法特点(为什么欧阳询的书法给人的印象是方方正正的)(3)

第二,折笔用方。

点画的“方圆”,主要体现在它两端和中部的转折处:棱角分明的是方笔,点画圆润无棱的为圆笔。康有为说:“方用顿笔,圆用提笔,提笔中含,顿笔外拓,中含者浑劲,外拓者雄强。中含者篆之法也,外拓者隶之法也。提笔婉而通,顿笔精而密;圆笔者,萧散超逸,方笔者,凝整沉着;提则筋劲,顿则血融。圆笔使转用提,而以顿挫出之。方笔使转用顿,而以提掣出之。圆笔用绞,方笔用翻,圆笔不绞则痿,方笔不翻则滞。”

欧阳询的代表作和他的书法特点(为什么欧阳询的书法给人的印象是方方正正的)(4)

欧体劲而有力,在转折处的处理上多显示出方正的特点。如欧体的平捺,以“走之底”为例,其在左下角转折之处,就要带出棱角,折成方形,给人以方折俊爽之感。相较而言,颜体在转折处多用圆笔,就给人字形较圆的感觉。

欧阳询的代表作和他的书法特点(为什么欧阳询的书法给人的印象是方方正正的)(5)

第三,干净爽劲。

欧体合并了隶书和魏碑的特点,起收比较利索,不会有太多多余动作。这导致欧体的许多笔画都带有棱角,爽劲简法,看着非常干净,没有多余的笔画。以欧楷中经典的“竖钩”为例,竖画有腰,有臀,下边的钩画接近一个正三角形,棱角分明。这种笔画的特点,也很容易给人产生欧体方劲的印象。

欧阳询的代表作和他的书法特点(为什么欧阳询的书法给人的印象是方方正正的)(6)

书写时,起笔多直接笔锋切入,收笔则顿笔速敛,转折处笔锋陡然换向,点画有棱有角,如刀切斧剁一般。这种写法在魏碑中最为典型,不过魏碑的发力更狠,欧体的发力更讲究控制,看起来比魏碑更温润一些。

欧阳询的代表作和他的书法特点(为什么欧阳询的书法给人的印象是方方正正的)(7)

以上几个特点让欧楷看起来显得字形较方。不过,作为书法界的大宗师,欧阳询的笔法及字形亦有着多样化的特点。在讲究规则的同时,更有时时突破规则的一面,故前人多以“险”字来形容它。唐朝就有人说欧阳询“笔力劲险”,宋朝米芾称之为“险绝”,清朝梁说他敢用“险笔”,总不离一个“险”。

欧阳询的代表作和他的书法特点(为什么欧阳询的书法给人的印象是方方正正的)(8)

欧楷上半部分宽舒,下半部分紧敛,重心偏低却又高耸的态势,这就是用“险”的结果。以《九成宫醴泉铭》中的“灵”字为例,结字上处处用险,各个部件之间力避平正,而整体上却又呈现出一种平衡感。这种用“险”结字,推陈出新,带有劲舞式的变化美,另人叹为观止,所以形容欧体又不可仅仅以”规矩严谨,四平八稳,方方正正”来论之。  

欧阳询的代表作和他的书法特点(为什么欧阳询的书法给人的印象是方方正正的)(9)

欧体“四平八稳、方方正正”的印象更多是黄自元等人将欧体之“险”去掉并简化后的产物。写欧体时,在结字上要注意它突破规矩,擅长使用“险”笔的特点。用笔上要注意中锋行笔、劲健干净的特点。为此点画转换前前笔锋一定要立起来。立锋后,用中锋去写,不要用偏锋。在写短的撇和钩时尤其要如此,才能写出欧体劲健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