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宝钗的。


鸳鸯道:“有了一副。左边是‘长三’。”宝钗道:“双双燕子语梁间。”鸳鸯道:“右边是‘三长’。”宝钗道:“水荇牵风翠带长。”鸳鸯道:“当中‘三六’九点在。”宝钗道:“三山半落青天外。”鸳鸯道:“凑成‘铁锁练孤舟’。”宝钗道:“处处风波处处愁。”说完饮毕。


左边是‘长三’。”这张牌叫“长三”,牌面绿色,上下各三点,并行成双斜线,颇似“双双燕子”飞。

宝钗回以“双双燕子语梁间。”首先基于牌面的图案。实际含义是描述作家与香玉恩爱有加的情景。这是雍正五年前的少年时代。

“右边是‘三长’。”还是长三的牌。“水荇牵风翠带长。”诗句本身出自杜甫诗《曲江对雨》,意思是水荇挥舞着翠带,牵引着阵阵微风,是拟人手法。杜甫诗本身并无爱情含义,但由于“荇菜”意象在古典诗歌中是个具有爱情含义的语码,如《诗经》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作家用杜甫诗仍然是表达爱情的美好。

同时作家在这个诗句下又藏下了诗歌的下一句“龙武新军深驻辇”,含义是香玉进京选秀,标志着一个有力的复仇者出现在了雍正身边。龙武军本指皇帝的禁卫军,这儿用以赞美香玉。

要特别提醒读者的是,雍正于雍正六年派范时绎、隋赫德等人抄了曹頫的家,曹頫被枷号押往内务府。曹寅百年的家业就此毁于一旦。时年十三岁的作家曹雪芹对此充满愤怒,也从此埋下了复仇的种子。隋赫德抄家于正月十四,这就是第一回提到“好防佳节元宵后”处有脂批曰:

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

所谓讳知者,是担心有熟知此事的人看出端倪来。

隋赫德在抄家过程中并没有如数上报曹家家产,许多珍贵的东西被他据为私有;特别曹寅在扬州还有一套房产被隋赫德私自买了得银五千两。(此事就是雍正十年时纳尔苏之子福静去隋赫德处讨要五千两银子的原因。隋赫德对此心知肚明。)

当中‘三六’九点在。”表面上是说杂九中的一张牌,牌面绿色,上端是斜排的三个绿点,下端是六点分两排(参见附图左下角杂九牌)。实际的含义仍然指向药方,是第九味药香附米。

在这儿需要介绍一下,香附就是一种米,香附米也是一种米,所以药方中说是二钱制,是指这味药其实里面两个名字。

宝钗道:“三山半落青天外。”表面是对杂九一张牌牌面的联想,诗句本身来自李白诗《登金陵凤凰台》,其中三山是山名,此山有三座山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明初朱元璋将此山挖平填了燕雀湖。

作家实际的深意将三山比作他隐藏在《红楼梦》中的秘密,这个秘密有一半隐藏在在小说之外的批语之中。需要提醒研究者的是,与三山相关的还有三春、东风等词都是对《红楼梦》小说的暗示。另外,三十八回菊花诗中不断出现的“三径”也是对《红楼梦》核心秘密的暗示。


“凑成‘铁锁练孤舟’。”指的是前三张牌合成了一副。这副牌的整个画面就像三条锁链锁住了一条孤舟一样。在《红楼梦》里,几乎所有的船、舟等意象都与雍正五年曹家女孩被迫进京选秀有关。作家时年十二岁,与香玉的分离在当时应该是令这个少年痛不欲生的事情。红楼梦小说五十七回宝玉听说黛玉要回苏州痛苦得人傻死过去,这并非作家虚语。

“处处风波处处愁。”表面是写坐船的人前路艰险。诗句本身出自唐寅《题画廿四首》第三首最后两句是:莫嫌此地风波恶,处处风波处处愁。其接续的下一首第四首诗歌开头是:一丛楼阁空江上。其中“处处风波处处愁”暗藏的正是下一首中的第一句:“一丛楼阁空江上”

而其中“一丛”一词,正是所谓王熙凤判词中的“一从”之谓。而要说清楚这个含义,有点很费周折。暂时放弃吧。大家可以留意我们在解读第五回时会详细解释一从二令之意。

金锁玉关秘诀七(何谓铁锁练孤舟)(1)


金锁玉关秘诀七(何谓铁锁练孤舟)(2)

铁索练孤舟示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