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总角、豆蔻分别指多少岁?请看下文。

古汉语,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细细推敲,汉字是非常有趣的,每一个字都有无穷的故事,就连数字化的年龄,在古汉语里都有如此美妙的表达。

丨---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第三日。

出自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三朝洗儿,曰汤饼之会;周岁试周,曰睟盘之期。”

丨---赤子:初生的婴儿。

《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汉书·贾谊传》:“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颜师古注:“赤子,言其新生未有眉发,其色赤。”

丨---襁褓: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襁,长尺二寸,阔八寸,以约小儿于背;褓,小儿被也。”

《玉篇·衣部》:“襁,襁褓,负儿衣也。织缕为之,广八寸,长二尺,以负儿于背上也。”

《后汉书·桓郁传》:“昔成王年幼,越在襁保(褓)。”

二三岁的儿童的特殊称谓(妙趣横生的年龄称谓)(1)

丨---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

丨---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丨---始龀:指七八岁的小童。

龀,毁齿也。《说文》:“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管子·小问》:“未龀不入军门。”

丨---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后借指童年。

二三岁的儿童的特殊称谓(妙趣横生的年龄称谓)(2)

《诗·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郑玄笺:“总角,聚两髦也。”孔颖达疏:“总角聚两髦,言总聚其髦以为两角也。”

《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宋·苏轼《被酒独行》诗之二:“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

《红楼梦》第三回:“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

王闿运《皇中宪大夫侯官陈君墓志铭》:“君孝思纯穆,神情渊静,总角之年,研精六艺。”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孙)策令曰:“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

晋·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丨---九龄:指9岁。

《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

汉·扬雄《法言·问神》:“育而不秀者,吾家之童乌乎?九龄而与我玄文。”

晋·陶潜《责子》诗:“通子垂九龄,但念梨与栗。”

丨---黄口:泛指10岁以下儿童。

黄口,典故名。典出《淮南子》卷十三《氾论训》。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3岁的幼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后来,10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

《淮南子·氾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高诱注:“黄口,幼也。”

《新唐书·百官志一》:“每岁孟春上其籍,自黄口以上印臂。”

清·吴嘉纪《堤决》诗之五:“暮年辛苦饲孤孙,黄口命倚白头存。”

阿英《夜》:“孤儿寡妇的哀号,白发黄口的凄吟,一切的经过,又完全涌上心头。”

丨---幼学:指10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因称10岁为“幼学之年”。后引申为幼时的学业。

宋陆游《杨夫人墓志铭》:“二子未从外塾,而于幼学之事,各已通贯精习,卓然为奇童矣。”

丨---金钗之年:女孩12岁。

二三岁的儿童的特殊称谓(妙趣横生的年龄称谓)(3)

金钗之年是古代的一个年龄称谓,指女子十二岁的年龄。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丨---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

“豆蔻”也被称为“含胎花”,人们习惯称十三四岁是女孩子的豆蔻年华,这个典故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是杜牧离开扬州的时候,写给一位只有十三岁左右名叫张好好的风尘女子的诗。诗中形容这位柔弱美丽的少女,像是二月初刚发芽的豆蔻嫩芽,含苞待放。因此,前人也曾有注解:“牧之诗咏娼女,言美而少,如豆蔻花之未开。”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石三友《金陵野史·秦淮歌星王熙春》:“来此演出的歌女,有半老的徐娘,有豆蔻年华的少年,也有未成年的幼童。”

丨---舞夕之年:指13-15岁的少年。

舞夕之年是古代的一个年龄称谓,指少年十三至十五岁,也称“舞勺之年”。出自《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

(作者:刘改英/编辑:余佳---中华人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