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获得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的电影,但并不是一部你一开始就容易看进去的电影。

我喜欢电影的名字,它的英文原名是Manchester by the sea,整部片子的基调就像曼彻斯特小镇冬天的灰色海水一样,有种平静的伤感。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感(海边的曼彻斯特)(1)

影片的主角是一名叫李的颓废压抑的修理工。在得知哥哥乔去世的消息后,李从波士顿回到了故乡---海边的曼彻斯特处理乔的后事。根据乔的遗嘱,李将会成为乔的儿子帕特里克的监护人。

故事的主线是李和帕特里克叔侄间从有点陌生到逐渐了解信任的相处过程。暗线则是对李曾经的生活和如今变得如此颓废的原因的叙述。

作为帕特里克的监护人,李打算将帕特里克带回波士顿,而帕特里克不愿意离开家乡和自己的朋友们。

侄子不理解叔叔为什么不能和他一起留在家乡,李只是一名修理工,哪里找不到工作呢。但对李来说,曼彻斯特却是一片不能久留的伤心之地。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感(海边的曼彻斯特)(2)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感(海边的曼彻斯特)(3)

多年前,他在这里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因为他的一次过失,使得自己的三个孩子全部葬身火海,妻子亦因此而离开了他。这成了李无法渡过的人生劫难,影片里,他沉默的克制自己的悲伤,留给外部世界的永远是一副行尸走肉般的模样。他选择了将过往发生的一切冻存在自己的心里,而这样生活的代价,就是自动屏蔽了一切人间烟火。

记得有一个场景是李送侄子去女友家做功课,侄子为了能和女友在屋里多待一会儿,让李拖住女友的妈妈聊天,可他却全程不发一言,面对对方抛过来的话题,也就是直接一句话就将其终结。如果你不知道故事背景会觉得场面十分尴尬,可了解李的遭遇后·,你就会觉得心疼。他太痛苦,以至于连应酬一下陌生人的聊天都觉得是种负累。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感(海边的曼彻斯特)(4)

李因为哥哥的后事重回故乡,而那些被封在心底的记忆也重新喷涌而出。他在酒吧喝醉,故意找人打架,以疼痛感缓解自己无能为力的悲伤。直到影片最后,李似乎也没能走出这片人生的阴影。侄子得到了失踪已久的妈妈的照顾,李也不用留在让他伤心的曼彻斯特,他将再次返回波士顿,将回忆和痛苦深藏,背负着遗憾, 继续生活。这种电影没有解脱,没有救赎,有的只有生活最原始的样貌。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感(海边的曼彻斯特)(5)

这也正是它吸引人的地方,谁不想成为驾驭生活的强者,但总有人跌倒了,却没法立刻站起来,甚至要搭上余生去为曾经的遗憾买单。就像豆瓣上有人说的,“生活像是曼彻斯特的雪,干燥而冷硬,无情地嘲笑着、折磨着裹挟其中的每一个人,将最后一点温暖掩埋与六尺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