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外网8月19日上午,放下车钥匙,换好家居服,家住日本熊本县菊池郡的庄山紘宇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起刚取回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今年是83岁的他与海外版相伴的第27个年头,每日的阅读与摘抄早已是老人的“必打卡项”,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日本庄山简介?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日本庄山简介(日本遗孤庄山紘宇)

日本庄山简介

来源:海外网

8月19日上午,放下车钥匙,换好家居服,家住日本熊本县菊池郡的庄山紘宇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起刚取回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今年是83岁的他与海外版相伴的第27个年头,每日的阅读与摘抄早已是老人的“必打卡项”。

“对于我这个日本遗孤来说,海外版是真正的良师益友。”庄山紘宇告诉记者,阅读海外版的报道不仅排解了他归日后的孤独苦闷,还令他及时了解到第二故乡——中国的发展变化。

日本遗孤,抗日战争时期诞生的特殊群体。

战争期间,日本曾向中国东北地区大量迁移“开拓团”,企图在实施武力侵略的同时通过经济侵略扎根中国领土。1941年,年仅3岁的庄山紘宇跟随父母来到黑龙江省东宁市。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仓皇撤退的日本侵略者已无暇顾及在华家眷,由此便留下了大量的妇女、孩童。由于丈夫不知所踪,母亲被迫带着庄山紘宇踏上了颠沛流离的逃亡之路。但因入冬后缺衣少药,母亲和弟弟不幸于同一天病逝,7岁的庄山紘宇成了孤儿。

1945年11月的一天,家住牡丹江市的郭清山夫妇收养了饥寒交迫中的庄山紘宇。东北这片黑土地,以母亲般宽厚仁慈的温暖胸怀赋予他第二次生命。

随着岁月的流逝,幼时记忆已渐渐模糊,但庄山紘宇始终难忘第一次回家时的场景:“天空飘着雪,路格外难走,我坐在板车上,养父在前面费力地拉,养母在后面推,十多里的回家路感觉是那么漫长。”

傍晚,好不容易到家后,来不及休息,养母第一时间脱掉了庄山紘宇脏乱的旧衣服,耐心地为他洗澡、剪发。“那天,我还第一次喝到了热气腾腾的大米粥,当时,大米可被看做是营养最丰富的主食啊。”庄山紘宇知道,自己得救了。

庄山紘宇告诉记者,养父母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对于他的教育却一直非常上心。1946年,他被养父母送至当地的小学,后入学宁安一中。1958年,20岁的庄山紘宇从农业中专毕业后,留校走上讲台,开启了教书生涯。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日本遗孤归国也被提上议程。听闻一些遗孤陆续返日,养父母的不安情绪,庄山紘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养父母对我有救命养育之恩,我怎能抛下他们!”庄山紘宇向二老保证,不会回日本,并且还要照顾他们颐养天年。为了更好照顾年迈的养父母,他主动要求调往离二老更近的城镇工作。直到1980年,相继为养父母送终后,他才返回原学校任教。

1987年,在中日两国政府的帮助下,庄山紘宇回到日本。然而,之后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的顺利,由于不懂日语,他只能从宿舍管理员做起,身在故乡为“异客”的境遇令庄山紘宇精神极为空虚。

经朋友推荐,1994年,庄山紘宇第一次接触到《人民日报海外版》。“我每天都看这份报纸,并且还按自己的兴趣分类剪报。”长期的阅览,令他一扫心中孤寂,他开始潜心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2000年4月,退休的庄山紘宇回到出生地熊本县和水乡。回乡的第二年,一直渴望发挥对汉语有“一技之长”的他,终于实现心愿——开办中文讲座,教授汉语,弘扬中华文化。每月举办两次,每次2个小时,尽管备课辛苦,但庄山紘宇一直乐此不疲。

“因为能教授中文,我的晚年生活才变得丰富多彩。”庄山紘宇说,“伟大的中国人民拯救了我,这份恩情我永生难忘!我愿在有生之年做中日友好的桥梁,为促进两国友好往来而付出不懈的努力!”(本报记者 刘乐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9月02日 第 05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