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天空下,孤独犹如迷雾从四面呼呼涌来。”

当看到序中这句话时,就知道《草房子》我是非读不可的。

作者曹文轩继续讲述,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也好,掌握话语权的专家学者们也罢,他们的文学标准只剩下一个——无节制的思想深刻。

“那些以揭示人性的名义而将我们引导到对人性彻底绝望之境地的作品,那些暗无天日让人压抑想跑到旷野上大声喊叫的作品……”

现实生活中的大多人已经疲惫不堪,再去接触那些作品,心情更是抑郁,这难道是费时费神去阅读,要达到的效果吗?

“如果川端康成与大江健三郎两人生活的年代颠倒一下,大江在川端时代写大江式的作品,川端在大江时代写川端的作品,这两个日本人还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

“回答几乎是肯定的:不会。因为川端时代文学的标准还不只是深刻一维。而大江时代,却将川端文学的命根子——美,彻底抛弃了”。

对文学追求“深刻思想”持怀疑态度的曹文轩,提出自己的看法,美的力量丝毫不亚于思想的力量。

观点不同于我以往所见,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姑且不谈文中青年男女诗情画意般的爱情之美,我先着眼小处写景的妙笔生花,来粗浅领略作者的文笔之美。

“这种草房子是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

那种茅草旺盛地生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挡的阳光的爆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很有韧性。

海风一吹,竟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而当太阳凌空而照,那房顶上金泽闪闪,又显出一派华贵来。”

介绍草房子的人(读草房子)(1)

“太阳才一露脸,天地间便弥漫开无形的热气。

而当太阳如金色的轮子,轰隆隆滚动过来,直滚到人的头顶上时,天地间就仿佛变得火光闪闪了。

河边的芦苇叶晒成了卷,一切植物都无法抵抗这种热浪的袭击,而昏昏欲睡地低下了头。”

“起风了,四周除了玉米叶子的沙沙声与水田里的蛙鸣,就再也没有其它声响”。

写景是我所不擅长的,而曹文轩的笔法无疑给我上了一课。

写景中的人物也同样美感十足:纸月戴了一顶很好看的凉帽,一路走,一路轻轻地抚摸着路边的玉米叶子。

她的脸以及被短袖衫和短裤留在外面的胳膊与腿,在玉米丛里一晃一晃地闪着白光。

谁不曾少年过,曹文轩捕捉那时我们的“小心思”、“胆大妄为”更是真切和有趣。

看到家里的碗柜,桑桑突发奇想将其中碗碟扔到墙角,锯子、斧头齐上阵,硬是给养的鸽子改造了个“住所”。

“鸽子,我为你们做了件大好事。”面对自己的杰作,他心生快意。

而晚上回来的母亲,发现那个残废的碗柜,高高挂在墙上成为鸽子新家时。

二话不说拖桑桑回家,一顿结结实实地揍。

但桑桑不长记性,事隔十几天又旧病复发,眼见人家用网捕鱼,他心里很是痒痒。

一顿操作猛于虎,把父母大床的蚊帐扯下来改制成鱼网,兴冲冲地去河上打鱼。

介绍草房子的人(读草房子)(2)

河两岸的人问:“桑桑,这网是用什么做成的?”“用蚊帐。”两岸的人听完都笑起来。

女老师温幼菊无不担心地提醒:“桑桑,你又要挨打了。”

桑桑突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在两岸那么多感兴趣的目光注视下,他还是很兴奋地沉浸在打鱼的快乐与冲动里。

这次回家出乎意料,母亲没有开打,只是默默地将他的蚊帐摘掉。一夜过去,桑桑的眼皮被蚊虫叮咬,红肿发亮。

最炎热的伏天里,卖冰棍的将冰棍捂在棉套里反而不化,人会怎么样?桑桑又被一个新的念头给缠住了。

他忍不住穿上厚重的棉衣、棉裤,戴上棉帽,顺手操起竹竿,大模大样地在操场上溜达起来。

那时,纸月走进校园,将身子藏在一棵粗壮的梧桐后,探出脸来看着桑桑,而桑桑却假装没看见她。

酷热难当,汗水爬满了桑桑的脸,几个老师笑得弯下腰去。而桑桑仍然很享受这种快感,毕竟他给老师和同学制造了一道风景。

这时陆鹤走了过来,平常总以光头示人,但今天戴了一顶白色的帽子。大家目光被吸引,出尽风头的桑桑被冷落。

“桑桑仿佛是一枚枣子,被人有滋有味地吃了肉,现在成了一枚无用的枣核被人唾弃在地上。”

然而,《草房子》最让我着迷的,还是那些人物心理层面、精神气质的刻画——曲折转变、不断成长。

陆鹤年少谢顶常被人取笑,油麻地一个屠夫提出用两斤肉换取摸一次光头,陆鹤看似痛快答应。

拿上肉后,他却狠狠丢到土路上,屠夫拎刀冲出。陆鹤爆发惊人的勇气,手握板砖对峙,竟使彪悍的屠夫不敢上前半步。

介绍草房子的人(读草房子)(3)

后来,头戴的白帽子被桑桑等同学悬挂至旗杆上,他一不作二不休,重新以光头出行。

当地几所学校的会操比赛在即,油麻地小学担心形象不过关提前换下陆鹤,他却不肯善罢甘休,早早占领主席台。

校方迫于无奈给陆鹤戴上帽子准予参加,可他比赛当中甩掉帽子,彻底放飞自我:

全神贯注动作无懈可击,做跳跃那节时,光头在空中一耸一落,被明媚的阳光照射得闪闪发亮……

场外顿时哄笑起来,并迅速影响到场内其他做操的同学,他们的动作开始混乱,油麻地小学会操成绩一落千丈。

陆鹤以这种特有方式,报复了同学和学校对他的轻慢、侮辱。

时间来到春节的文艺汇演,油麻地小学精心挑选一个节目,可由于其中一个光头反面角色缺失,反复做小演员及家长剃光头的工作无效后,眼见泡汤。

一张纸条出现在老师桌上: 我可以试一试吗?

陆鹤

他在自家院中反复诵念台词、不停做动作、来回走动。隆冬季节寒气逼人,额头竟然出汗了。

​演出因他而一举成功,全场掌声雷动。

陆鹤为了自己的尊严,一路奋力抗争然而适得其反——难以博得身边人的接纳。

待他放下个人念想顺其自然,视同学、学校荣辱为己任竭尽所能,却最终收获尊重。

如果说陆鹤的心路转变宽慰人心,那么杜小康历经磨难后的笃定坦然,则是鼓舞人心。

介绍草房子的人(读草房子)(4)

他原本家底殷实。

父辈几代人经营杂货铺,在油麻地有罕见的青砖、青瓦房子,高墙、大院,两扇朱红大门光可鉴人。

财主家的儿子不全都是不学无术、肥头大耳。

杜小康学习成绩位居第一,担任班长;人在当地孩子群堆里一站,颜值有如一簸箕黑芝麻中一粒富有光泽的白芝麻。

其他孩子上学都上到六年级了,还在用线绳当腰带。上厕所时一着急,容易把活扣拉成死结,搂着肚子跺脚乱跳。

手边没有小刀,又用牙咬不断的时候,屎尿就留在自家裤子里。

杜小康绝对没有这种苦恼,才读一年级就有了一条皮带,他撒尿神气自若,往往挺直身子,眼睛仰望天空。

上到四年级时,他拥有了油麻地绝无仅有的物件——自行车。无数脑袋一起转过来看之时,定是他骑车荡过校园之刻……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父亲一次醉酒大意运输,船只遭到碰撞倾覆,货物尽失债台高筑,家中也没有钱让杜小康继续读书。

最初的日子里,杜小康仍然穿得干干净净。爬上教室外的大树,若无其事地大声唱歌,尽管讲课的老师开窗大声呵斥。

随着时间推移,他意识到复学彻底无望后,衣服不再系扣,鞋子拖拉在脚上;偶见以前的同学,屁颠屁颠上前,讨好他们一起玩。

“我就是喜欢你看我不爽,又干不掉我的样子”,曾经傲娇的杜小康一去不复返。

父亲决意东山再起,厚着脸皮又筹集一笔款子。带上儿子杜小康,买回五百只鸭苗一路放养到三百里外的大芦荡。

万顷芦苇人迹罕至,父子两人话也越来越少,无法回避的孤独袭向少年的杜小康。

天气突变暴风雨来临,围栏被扯开鸭群仓皇出逃,他不停拨开眼前芦苇前去追赶。

介绍草房子的人(读草房子)(5)

芦苇叶子一次次割破脸,芦苇旧茬一阵阵戳痛脚。

苦难依然继续,并没有同情他而停止不前。暴风雨过后,找回的鸭群又接连几次误入他人鱼塘,几乎吃尽几万尾鱼苗。

杜家最后仰仗“咸鱼翻身”的资本——近五百只鸭子,被愤怒的当地人全部扣下。

两人同是形销骨立,但不同于父亲的那种空洞,杜小康眼睛黑亮,神情异常冷静。

向对方哀求,向对方发怒,都毫无必要。杜家的鸭子毁掉了养鱼人的希望,正如养鱼人夺走杜家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

现在,反而再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他从同学桑桑处借了二十元钱,在油麻地小学门口摆起小地摊,向经过的老师和同学兜售,神色不卑不亢。

远远在望的校长不禁感慨:“这孩子日后定是个人物”……

读完全书暗自满足,《草房子》其实为闺女暑假看的儿童文学。意想不到的是,我却喜读此书,并收获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