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党的作风建设加强,调研工作总体来看得到重视和改进,越来越务实,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土里有杂草种花之前要怎么处理?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土里有杂草种花之前要怎么处理(走马看花盆里栽花)

土里有杂草种花之前要怎么处理

随着党的作风建设加强,调研工作总体来看得到重视和改进,越来越务实。

可是“蜻蜓点水”的现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

一是走马看花,应付了事;小车飞奔,一天能到五六处甚至七八个地方。

二是盆里栽花,以偏概全。少数领导调研时只按照基层安排的单位去看去听。

三是沿线种花,劳民伤财。不惜花费大量人财物力打造景观地带,甚至对被调研对象专门挑选并进行培训,让领导看得开心、听得舒心。

彻底根治上述现象,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01

坚持先调研后决策的科学制度

坚持从制度设计上把调研贯穿于领导干部决策的全过程。涉及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全局,事关重大招商引资和投资建设的项目,都应坚持做到先调研后决策。

重要决策方案提交讨论前,必须是深入调研后形成的,特别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更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多方面比较,集思广益,拿出最佳方案,甚至要有其他方案作比较,广泛获得社会认可和群众赞同。

02

明确调研目标

调研目标必须明确,要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反对为调查而调查,克服调研的盲目性。

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带着真问题去,并切实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调查研究也要与时俱进,依靠真实数据来判断工作中的成败得失,从而获得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以便科学结论。

举一苏北乡镇为例:该镇核定公务员编制有18人,实际有21人,超编3人。为何人手还嫌少,据该镇党委书记介绍,且不说人员工作态度如何,仅就体力、精力以及知识结构来说,真正能挑大梁的就六七个人。其实,乡镇一把手的人手痛点还在于,乡镇的机关化、部分干部的不作为和趋利化加剧。如何提高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改革待遇政策就势在必行!

03

改变落后的调研方式

新时代向党员干部提出了新要求,调研工作也必须适应时代发展,改变落后的调研方式。

首先,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调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带头就是无声的命令,也是对部下的鞭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领导同志直接参与调查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得第一手资料,直接了解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被假材料、假汇报所蒙蔽,犯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

其次,要处理好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所谓特殊性,就是要通过选择好中差典型单位进行典型调查,毛泽东同志曾把典型调查生动地比作“解剖麻雀”,在解剖中“窥一斑而知全豹”,进而找出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用于指导工作。

所谓普遍性,就是要掌握全面,对调研对象作全局性研究,以免成“井底之蛙”。马克思为写作《资本论》而进行调研时,阅读了1500多种文献,研读了大量的英国官方文件和蓝皮书,搜集了难以胜数的历史和现实的具体材料,写下了数十本笔记。

再次,要灵活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传统的开座谈会、发调查表、现场观摩等形式固然要坚持,但光靠这些形式,势必落后于形势,应当利用党报党刊、大众传媒和网络视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手段,把握社会动向,了解民情民意,以弥补传统调查方式的不足。

报载,南京市从2017年11月起,将尝试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来掌控城市建筑的高度,为美丽城市设计装上监控器,避免盲目设计,是很好的创举。

最后,要把“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有机融合。调查搜集到的感性材料,往往是粗精混杂、真伪并存、表里难辨,故而调查结束后要进行研究筛选,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中,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把零散认识系统化,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并形成观点鲜明、论证充分、文风朴实、短小精悍的调研报告,用以指导工作,解决问题。

04

建立调研考评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报告中把本领归纳为学习、政治领导、科学发展、联系群众等八个方面,细细推敲,这八个方面本领都与调研有关,调研是最佳的前提,也是执政本领提高的必备条件。

同志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指出,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如何让调研成为工作中的常态,不至时有时无,流于形式,必须建立科学的调研考评机制。

一要完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在“健全”二字上下功夫,如在时间上安排应科学,到工厂、农村等基层单位,安排去的时机要合适,尽量不扰民;调研目标要明确,调研报告要高质量。为使制度不落空,要坚持季度有检查,年度有考评,对未落实调研计划的要提出批评甚至通报,督其整改。

二要健全联系点制度。要使党的各级干部认识到,调研工作决不可敷衍了事,必须作为联系群众、解决基层难题、转变工作作风的一个重要手段。从许多地方的经验看,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让调研更接“地气”,定期到基层联系点,掌握第一手资料,可以真正了解群众疾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必须发扬光大。

三要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机制。据调查,我国目前各类奇葩文件、奇葩规定及其催生的奇葩证明,在一些地方层出不穷。如“复婚不准操办酒席”、“按教师学科分配二胎名额”、“找工作需出示父母是否离婚证明”等。这些奇葩政策导致广大群众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质疑,在操作中浪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力。说穿了,奇葩政策的制定是一种“庸政懒政”最直白的体现,必须形成追责机制,以此倒逼各级领导干部包括政工干部真正重视调研,提升科学决策能力和水平。

摘编自《群众·大众学堂》2017年第6期,原标题为根治调研中的“蜻蜓点水”现象》

作者:张梅华(作者单位: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中共江苏省委群众杂志社主办

理论读库 ★ 决策锦囊 ★ 干部学堂

欢迎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