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盘”来指代这个不断摩挲器物的动作?《说文解字》里有详细解释:盘为承水器,以匜沃水,以盘承之,古者晨必洒手,日日皆然,引申为日日新。

所以,“盘”用在这个动作上,指为人与器物的不断交流,达到日日为新的状态。

万物皆可盘有人说你丑盘就完了(你以为带个手套硬搓就是)(1)

这个日日为新的状态,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器物经过盘玩,每天发生变化,日日为新;一是随着盘玩者对器物的了解逐渐深入,情感和心态日日为新。

理论上说,人的双手在盘玩器物的过程中,起到了类似砂纸的打磨作用,而且不会出现过度打磨,不会对器物造成物理性的伤害。

在这一点上,砂纸、角磨机、各种化学酸类等所谓现代化的快速手段,都不如由盘玩对器物的改变来得生动、自然。

盘玩久了,器物表面逐渐会生成半透明质感的包浆,在不经意间重新塑造了器物的形象,使其更为合手合心,温润喜人。

包浆可以由土埋水浸造成,但最好的,还是在盘玩之后留下的岁月痕迹——它沉着冷静、中庸和谐,显露出一种温存的时光感,新物件刺眼的贼光与之不可同日而语。

万物皆可盘有人说你丑盘就完了(你以为带个手套硬搓就是)(2)

不止质地坚硬、有体量感的石器、瓷器、木器、铜器、牙角等,容易形成包浆,连书画碑拓这些薄如蝉翼的纸绢制品,在内行人眼里也统统都有包浆。几乎所有中国传统的收藏品都可以盘玩,然后形成带有特殊记忆的淡淡光泽。

这个难得的表面皮壳,非长年累月不能形成——按器物而异,生成包浆分别需要数年、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因此从包浆程度,不仅可以大概看出器物的年代,还能够感受到盘玩者喜爱的温度。

万物皆可盘有人说你丑盘就完了(你以为带个手套硬搓就是)(3)

中国人热衷盘玩的物件,统统都是自然材料。自然材料在自然中老去的过程,其实是非常优美的。现在合成的人工材料,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如自然物一般的质朴深厚、韵味绵长。

在盘玩的过程中,因为与器物近距离的反复接触,中国人用心发现了许多特别之美——比如瓷器的天青,是模仿雨后的一抹淡蓝;比如端砚里的天青,是黑夜晴空的清澈与深邃。这些不仅强调自然材料本身的美感,还对制作工艺的种种可能性提出挑战。

万物皆可盘有人说你丑盘就完了(你以为带个手套硬搓就是)(4)

一件器物实际的完成,不是在工匠的手里,而是在以后更长时间里盘玩者的手上。大自然和伟大的工匠,提供了一个可以被盘玩者不断赋予情感的载体。

而文化,就是在这样不断赋予情感的过程中,薪火相传。

以上图文重在分享,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24小时内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