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6月20日,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像往常一样坐在家中,看着报纸关注着国家最近发生的一切事情。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后,朱老总的妻子康克清,儿媳赵力平和几个孩子一起走了进来。朱老总看到每个人的眼圈红润,含着眼泪,预感到有大事发生了。

赵力平喊了声:“爹爹……”然后欲言又止。

朱老总等了片刻,又看了看妻子,一直强忍着悲痛的康克清这才流着眼泪说道:

“抢救无效,朱琦走了,追悼会都办好了,孩子们想回来看看。”

朱琦是朱德一生唯一的儿子,原来他在6月10日的时候已经突发心脏病离世了。而朱老总却在儿子去世十天之后,才刚刚得知这一消息。

88岁的朱德才知晓(88岁的朱德才知晓)(1)

康克清说完,赵力平和孩子们哭得更伤心了。朱德也在这一刻大脑“嗡”地一声陷入了一片空白。

朱德半张着嘴好似想说些什么,却始终没发出声音来。

这位曾经经历过战争洗礼,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磨练出钢铁意志的开国元帅,此时也陷入了心灵最脆弱的时刻。

人生最大的悲伤莫过于“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可上天真会开玩笑,让朱德把这三件事经历了一遍。

沉默良久后,朱德平复了心中的悲伤,他饱含泪水地哽咽道:

“你们开始不告诉我,这不对,我就这么一个儿子,这么年轻就走了,很可惜。他上过中央党校,受过高等教育,走得这么早,太可惜了。”

对于这个自己唯一的儿子,朱德心中满怀愧疚。朱琦这位“官二代”非但没有因为他的关系享受到特殊待遇,反而因为他一生都受尽了苦难。

88岁的朱德才知晓(88岁的朱德才知晓)(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朱琦到底受了怎么样的苦?他为何会突然离世?朱德又因为什么对儿子心生愧疚?

要知道这一切我们需要把眼光放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动荡年代。

一、为“大家”而舍“小家”

1912年秋天,26岁的朱德在新思想的熏陶下,已经是一名有志向的进步青年了。

在目睹了辛亥革命后依然民不聊生的现实情况,朱德毅然决然地选择投笔从戎,来到云南讲武堂,参加蔡锷将军的滇军,一起闹革命。

88岁的朱德才知晓(88岁的朱德才知晓)(3)

(云南讲武堂博物馆)

也正是这个时候,朱德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爱情。

在讲武堂学习的朱德正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他又长得一表人才,意气风发。在朋友的介绍下,朱德认识了在昆明师范学院读书的女大学生肖菊芳。

肖菊芳的父母本是知识分子,她本人又是进步青年,落落大方,不像其他大家闺秀那样总是含羞不语,与朱德见面也是侃侃而谈。

88岁的朱德才知晓(88岁的朱德才知晓)(4)

(朱德第二任妻子肖菊芳)

“这才是我心仪的人!”朱德对肖菊芳一见钟情。

肖菊芳也对这个威武不凡的军人心生好感。在朋友的极力撮合下,二人没过多久就在昆明结了婚。

结婚之后,二人生活依旧。朱德在仍在讲武堂操练,肖菊芳也继续在昆明师范读书。他们并没有购置新房,只有到了周末才在一间简陋的小屋里团聚。

朱德后来回忆起那段时光,总是很自豪地对外人讲:“我和肖菊芳的婚事并不是资产阶级的!”

快乐的二人世界总是短暂的,很快,朱德与肖菊芳的爱情结晶到来了。

那是1915年,袁世凯在北平宣布称帝。身为军人的朱德响应孙中山的号召,加入蔡锷组建的护国军,北征四川,讨伐袁世凯。

88岁的朱德才知晓(88岁的朱德才知晓)(5)

(朱德任护国军团长时的留影)

怀有身孕的肖菊芳,因不忍与丈夫分离,一路颠簸地跟随朱德到了泸州。之后二人在泸州租了间小屋住在了一起。

88岁的朱德才知晓(88岁的朱德才知晓)(6)

(朱德旧居)

秋天,伴随着婴孩的啼哭声,朱德与肖菊芳的第一个儿子呱呱落地。儿子的到来,让这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更加甜蜜。

第一次做父亲的朱德难掩欢喜之情,抱着襁褓中的儿子亲了又亲。他发现孩子的右耳后有一块非常像‘栓马柱’的胎记,所以就给小孩起名叫“保柱”,寓意他的降生能保住存在于战乱之中的这个家庭。

然而事与愿违,生下朱琦后没多久,萧菊芳染上了赤痢。在那个医疗落后、物资匮乏的年代,这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

根据《朱德年谱》,萧菊芳在1919年6月,与病魔苦苦斗争两年后病逝,年仅34岁。

朱德失去爱人,痛心入骨。写下一首诗悼亡爱妻:

“草草姻缘结乱年,不堪回首失婵娟。枪林弹雨生涯里,是否惊扰避九泉?”

幼小的朱琦没了母亲。正值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护法运动,朱德又不得不再次上战场,根本照顾不了朱琦。

在好友孙炳文的劝说下,朱德同意再婚,娶的正是孙炳文的外甥女陈玉珍

88岁的朱德才知晓(88岁的朱德才知晓)(7)

(陈玉珍1957年照片)

陈玉珍和肖菊芳一样,读过不少书,没缠过足。最重要的是,她对朱琦视如己出,如同亲生骨肉一般呵护。

这让朱德很欣慰,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一心放在战场上了。

1922年,朱德再次踏上了征程前往上海,去寻求革命的未来。随后,又前往德国柏林。

这一别,竟是朱德与陈玉珍的最后一面。

长久的分离让这段婚姻也名存实亡,但陈玉珍依旧把朱琦带在身边细心照顾,直到把他抚养长大。

陈玉珍对朱德来说,应该是这兵荒马乱的年代里还能感受到的温情与记忆。

建国后,朱德也对陈玉珍的养子之恩念念不忘,对她生活上颇多照顾。

当然,这一别,也让朱琦长达15年都没有见到过父亲。

二、15年后的再相逢

朱德到了柏林后结识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位战友周恩来,经他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之后戎马一生,与毛泽东一起建立红军、革命根据地,又一起走过长征,成为了人民军队的总司令

88岁的朱德才知晓(88岁的朱德才知晓)(8)

(从右往左依次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在延安时的合照)

时间一晃15年过去了,朱德成了铮铮铁骨的汉子。但是铁汉柔情,他无时无刻不想念家里的亲人。十余年间不断地写信询问家人的情况。

此时正是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国共双方迎来了第二次合作。

1937年8月,蒋介石为了全面抗战,在南京召开国防会议。朱德作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总司令,与周恩来、叶剑英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一起参加了会议。

当他们到达西安的时候,听说“云南王”龙云的飞机降落到了西安,便一同前往拜访。

88岁的朱德才知晓(88岁的朱德才知晓)(9)

(龙云将军)

龙云和朱德、叶剑英都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几个人相谈甚欢。

谈笑间,龙云突然告诉朱老总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你儿子加入了国民党,就在我的部队里,具体还不清楚。”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朱德都懵了,那可是他已经15年没有见过的儿子!

现在朱琦早已经长大成人,说起对儿子的印象,朱德还停留在对他小时候模糊的记忆里,不知道还能不能认出儿子,激动得不知所措。

朱琦为何会加入国民党的军队呢?

原来啊,他是被国民党抓了壮丁才加入了龙云的军队。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国民党为了发展壮大自己的队伍,全国各地到处抓壮丁。实行的是“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独子免役、老人亦免”的政策。

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之下,当时已经21岁的朱琦当然也没有幸免。

不过因祸得福,让他在机缘巧合下再次遇到了亲生父亲朱德。

但此时,朱老总为了国家利益,全身心投入到了与国民党的谈判之中,暂时放下了对儿子的思念。

周总理看在眼里,他是最了解老总心思的。便亲自安排相关人员到云南,根据龙云提供的线索暗中调查,经过一番挫折,最后还是有惊无险地把朱琦带到了延安

88岁的朱德才知晓(88岁的朱德才知晓)(10)

(周恩来与朱德)

时隔十五年,朱老总终于见到了这个让自己朝思暮想的儿子。他第一时间来到儿子身旁,用手抚摸着儿子的右耳。

当摸到“栓马柱”的时候,他忍不住高声呼喊起来:

“没错,是我的儿子!是我的儿子!!”

确认身份后父子二人相拥而泣,看得周边人也潸然泪下。朱琦也不止一次幻想自己见到父亲的场景,而现在他从这个自己已经印象模糊的“陌生人”身上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父爱。

来到延安之后,朱琦就在朱德的身边生活了下来。

1938年,朱德安排朱琦去中央党校去学习。

朱琦为了能做一个合格的“朱德儿子”,在学校不断汲取先进的革命理论知识,接受艰辛的生活的锤炼,很快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党校毕业之后,朱琦凭着一腔热血加入八路军,赶赴了抗日前线。

许多人都来劝朱德:“你只有这么一个儿子,送到前线太危险了吧。”

朱老总回应所有人:“我是八路军总司令,我的儿子不上前线,谁还愿意让儿子上前线?!”

88岁的朱德才知晓(88岁的朱德才知晓)(11)

(八路军时期的朱德)

子弹是不长眼的,不会因为你是朱德儿子就绕着走。在战斗中,朱琦腿部中弹,不幸留下了终身残疾,走路不便,只好回到了延安。

朱德鼓励孩子不要因为伤病而受到影响,要坚持为国家和人民做好贡献。

在父亲的教导下,朱琦重拾了信心,后被调任为延安军政大学第七分校队列科长,负责塑造八路军的军容军纪,以及行军训练的把关。

88岁的朱德才知晓(88岁的朱德才知晓)(12)

(抗大旧照)

延安军政大学就是“抗大”,朱琦工作上严格认真,生活上还与抗大的师生一起下地干农活,是真正能做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因为战事紧张,朱德与朱琦在延安也是聚少离多,偶尔说上几句话而已。

三、你是我的儿子,也不允许你搞特权

虽然父子之间交流不多,但朱德对儿子的教育却一点儿都不少。

朱老总经常跟儿子说:“你是我的儿子,也不能搞特权,在延安每个人都一样,你不仅是我朱德的儿子,也是人民的儿子,时刻都要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并以人民利益为重。”

延安有次举办了一场隆重的文艺晚会,结束后已经到了深夜。朱琦因腿部残疾走路不便,就想搭上军委总部的车,一起回去。

(抗战时期的延安文艺汇演)

88岁的朱德才知晓(88岁的朱德才知晓)(13)

“你下来!!这是你能坐的车吗?!”朱老总生气地吼道。

朱琦这才略显尴尬地从车上下来。可他还是上了驾驶室外的踏板上,搭了顺风车回到了住地。

刚到地方就被朱老总逮了个正着,老总难见地发了一次大火,怒斥朱琦道:

“这不是小事,踏板的位置是给警卫员保卫军首长的,不是给你的。他不随车,万一路上出了意外,你说怎么办?!”

“今后绝不允许再搞特殊。”

此刻,年轻的朱琦真正地理解了父亲所说的时刻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含义,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自此之后几十年朱琦都没再搞过特权。

朱琦结婚是在1946年。婚后,夫妻两人忙于工作,一直没有机会带着妻子见公公婆婆。

直到1948年,朱琦这才有机会带着赵力平从阜平回家见了朱德、康克清。两位老人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也让原本紧张的赵力平很快融入到了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之中。

88岁的朱德才知晓(88岁的朱德才知晓)(14)

(赵力平、朱德、朱琦)

康克清对这个儿媳妇喜欢的不得了,拉着她的手说:“你们抓紧要个孩子吧!我和你们爹爹都盼着呢!”

可即便如此,朱德也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之便,把儿子儿媳留在身边,几个月后,因为工作要求,朱琦夫妇还是离开了两位老人身边。

88岁的朱德才知晓(88岁的朱德才知晓)(15)

(朱德康克清之孙朱和平)

同年,朱琦在军队当上了团级干部,还被派往河北省石家庄铁路局工作,以满足岗位需求。

本来以朱琦的职位,他到了铁路局,应该在管理岗从事工作,可朱老总却不这么认为。

朱德认为,朱琦此前从来没有从事过铁路工作。刚过去,就做管理工作,肯定是做不好的。因而,他要求朱琦,脚踏实地地从基层工作做起。

88岁的朱德才知晓(88岁的朱德才知晓)(16)

(上世纪的火车)

朱琦欣然接受了父亲的建议,主动要求从管理层调到基层做工人,与同事们同吃同住。这让铁路局的领导们也甚是感动。

当时因为条件落后,火车工人每天都要和煤灰相伴。然而朱琦在延安时期早已经锻炼出了不怕辛苦的坚强意志。

他从练习生做起,做过司炉工,当上了副司机,最后更是成为了火车司机,可以驾驶火车。

88岁的朱德才知晓(88岁的朱德才知晓)(17)

(司炉工人)

1949年,朱琦在天津铁路刚停下火车,就听说有中央首长找他。还没来得及换衣服,就只好一身煤灰地跑去见领导。

没想到竟然是久未见面的父亲,朱琦很是兴奋。

看着“煤球”一样的朱琦,朱德也很欣慰:

“你目前表现很不错,要保持这股冲劲,不断精进自己的技术,不要因为眼前小小的成就而满足。不要挑剔工作,每一份工作都可以为人民服务,要干一行爱一行,做好每份工作。”

得到父亲肯定的朱琦更坚定了自己要坚守岗位的信念,从30多岁一直到50多岁,任劳任怨,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88岁的朱德才知晓(88岁的朱德才知晓)(18)

(60年代的火车司机)

朱琦本想一直努力工作下去,没想到一个事件打乱了他的计划。

朱琦的妻子赵力平后来在回忆中陈述了那段往事:

1969年朱琦被下放到天津附近当仓库保管员。由于那几年身体过度劳累,再加上精神受尽折磨,他患上了心脏病。

88岁的朱德才知晓(88岁的朱德才知晓)(19)

(老年赵力平)

1974年6月10日,朱琦没来得及说一句话就突然离世,享年58岁。

四、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

此时的朱德已经88岁,康克清和赵力平害怕把这一消息告诉他之后,会影响朱德的身体健康,便隐瞒了下来。

朱德只知道儿子心脏病犯了,许久未见担心儿子身体,多次打电话询问情况。赵力平一直回复“还在抢救,并未有生命危险。”……

直到朱琦去世十天之后,康克清和赵力平才决定将噩耗告知朱德。

于是,就发生了本文开头描述的那一幕。

唯一的儿子离世,女儿朱敏也不在身边。连康克清都希望能把赵力平调回北京留在身边团聚。

把一生都奉献给国家的朱德,在他心里国家永远是最重要的:“她在天津工作多年,已经有了群众基础,工作完成得一直不错,现在调到北京,换一个新的环境,一切都要重来,还是留在天津不要折腾了。”

话已至此,赵力平也只能再回到天津工作。一直到1999年,才因为退休回到北京。

88岁的朱德才知晓(88岁的朱德才知晓)(20)

(朱琦去世后的全家福)

这就是朱德,一个因公废私伟人,就算是儿媳也不能破坏他的准则。

1976年6月21日,朱老总在会见澳大利亚总理的时候,因为在冷气房中呆得时间过久,感染了重感冒,很快,这场感冒变成了肺炎,引起了糖尿病、肾衰竭,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医生就已经完全没有了办法。

在离世前他朱德把妻子和孩子们全都叫到了身边。

88岁的朱德才知晓(88岁的朱德才知晓)(21)

(朱琦、朱敏与朱德夫妇)

他用最后的力气告诉身边人:如果我离世,你们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继承,我就是个无产阶级,房子是国家分配的,要还给国家,倒是有两万块钱,那些都上交国家,当做我的党费。

我以前买过一些书,你们可以拿去好好学习,我的会客室还挂有一副主席像,你们也可以留下。

我们或许难以想象,朱德这样身居高位的中央领导人,竟然能如此的清廉,给家人只留下了这么一点的遗产。可这是事实存在的。

1976年7月6日,朱德总司令病逝,享年90岁。从生病到逝世,只有十天的时间。

一代伟人的落幕,让全国人民都陷入了无尽的悲伤之中。朱德一生都在为中国革命而奋斗,把为人民服务刻在骨子里,从未利用自己的职权为自己谋取荣华富贵。他的心中没有远近亲疏,每个人占据的都是同等地位。即便是自己的子女都没有从他身上得到任何的“好处”。

这正是那个时代优秀共产党人的真实写照。正因为有朱德为代表的革命先辈们无私地奉献,才有今日中国之强盛。

愿你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88岁的朱德才知晓(88岁的朱德才知晓)(22)

(朱德元帅塑像)

【参考资料】

《朱琦去世十天后,康克清才告诉朱德,朱德:走的这么早,太可惜了》《时隔15年,朱德父子在延安窑洞相见,朱德激动不已》《朱琦离世10天后,88岁的朱德才得知情况,哽咽道:你们这样做不对》《朱老总唯一儿子朱琦,离世12天朱老总才知,幼子不学好被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