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物 小 传

多才多艺是王琛


进报社谋职后,常从周围人那里听到关于王琛的事:王琛读小学就能画壁画,读中学就出版了小人书。从北京返莆工作后,当年由他编剧上演的《河山碧血》《雨亭记》,曾赢得不少莆仙戏迷的追捧。又是画画,又是做诗,还写剧本,可谓多才多艺。5年前我采访了他,写了《艺术殿堂宁静心——访书画家王琛》一文。这回随城厢区文联组织的采风团去华亭,我在多座宫庙里被王琛那字遒句奇的楹联和根植民间传统道德观念的二十四孝壁画所吸引,遂有了再访艺术大家王琛的期待。

对桑梓爱深知广

区文联林宗哲主席陪同我叩响了王琛家之门。湖头村支部书记林德强把王先生视作村里的骄傲,采访之后不久就特地到城里把他请回家乡参加座谈。王琛动情地表达了对“出发地”家乡的感念之情,谈了自己退休后有所为有所乐的概况。

一封小情书王琛(家园记忆华亭篇)(1)

座谈后,王探亲自陪同我们去浮洋社和五福宫等景点参观。在浮洋社笔者得幸看到他书写的“紫山三叠为吾屏障,兰水千迴人我胸襟”“峰标云表徴人杰,水汇湖头蕴地灵”等联句。纵观他的楹联作品,每副必构思巧妙、意境深远、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再加上他那铁骨银钩般的书法,更显得精致典雅,足见其深厚的文化功底。

一封小情书王琛(家园记忆华亭篇)(2)

“将军岩下觅钱陂,不知昔日湖何在?仙鲤城东留海石,应信此间洋可浮。”没等我发问,王琛便先吟诵了自己早前的一副对联,接着向大家解读了家乡地名及社名的由来,“华亭今无湖,却有诸多以湖命名的村庄,如湖里、湖头、南湖、西湖等等。当年钱四娘在将军岩下筑陂,陂上潴水成湖。湖头正处于陂首,建陂前乃是汪洋一片,海潮从这里直溯仙游灵陂;木兰陂建成之后水才退去,开始围垦造田,故社名“浮洋”……侃侃道来,言之凿凿,皆发端于对家乡爱之深知之广。这是一种多么真切的情愫啊!

小画童扬名乡里

王琛,原名王琛銮,号紫云山人。1935年出生于华亭镇湖头村的一户世代农家。父亲和二伯能画几笔花草,刻几刀鸟兽。王琛聪慧过人,四岁开始自学画画。因家道寒贫,家里没有一本绘画的指导书。小王琛就从大自然中寻觅“文房四宝”,以路边的大石头、人家的大粉墙、黄泥地做纸,以色石子、瓦片、黑木炭、绿树枝当笔,在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

一封小情书王琛(家园记忆华亭篇)(3)

上小学时,有几位爱才的老师经常买纸和颜料送给小王琛学画画。有些同学的家长,还供吃住请他去作画。邻舍和村人每逢喜庆之事,往往也会向他要幅画作为贺仪。王琛画画不爱临摹别人的作品,喜欢从生活中摘取素材发挥想像力。他看了一天的戏,可以几个月都画不完。久而久之,他的绘画名气传遍四里八乡,被人们誉为“才子画童”。

母亲去世后,家境愈窘,三餐不继,野菜充饥。有次,因他两天没有进食而昏倒于地。小学毕业辍学在家,他下地种田,上山打柴,扬鞭牧羊,爬山爬树,练就强健轻捷的体格,磨砺出无比坚强的意志。农闲时,他时常到寺庙去观摩壁画,其中有仙游李耕、涵江黄文英的作品,直看得流连忘返。村里童家藏有李霞、李耕的画,每逢元宵节挂在大厅中,王琛进去欣赏,一看就是大半天,常常被折服得五体投地。他家隔壁有一私塾,王琛有空就娜里的老先生攀谈,一老一少结为忘年交。这时他通读了“四书五经”和一些中国古典名著,成了乡里的"小学问家",并开始学着在自己的画上题诗,自号“紫云山人”。

一封小情书王琛(家园记忆华亭篇)(4)

有一天,王琛意外得到三本残缺不全的连环画《说唐》《征东》《征西》,他如醉如痴,爱不释手,细心地揣摩研究,不知翻阅了多少遍。从此,激发了他画连环画的欲望,着手自编自绘了连环画《三国演义》,在乡间小朋友中间悄然传开。家乡观音亭请他去作画,他以《西游记》为内容,创作绘制了 48幅壁画和亭内斋妈肖像,画中人物逼真生动,妙趣横生。见孩子深爱绘画,王琛父亲想送他到李耕那里学艺,终因交不起谢师金而作罢。

诗书画相得益彰

解放那年,王琛辕学已三载。他只苦读十多天,便以优异成绩被莆田一中录取。莆一中的美术教师黄筱泉把学校美术室交给他使用,这是伯乐对这位小画童的慷慨优待。几年间,王琛画遍了他接触到的所有石膏模型,还经常外出写生,造型能力大大提高。从初二起,他就在《福建日报》《渔盐民报》《福建青年》等报刊上録漫画、宣传画、连环画,后起而秀出了美名。

在中学里,王琛最出名的是美术,成绩最好的是数理化,后来却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然而,其画画的突出才能依旧在大学期间延续。他曾任北大美术社社长,常到中央美术学院参观,与美院同学交上朋友。京城内有美展必去看,大大拓展了他的艺术眼界。北大图书馆藏书丰富,他精读了许多画论,博览了许多珍贵画册,临摹了许多古今中外名画,如徐悲鸿、任伯年、列维坦、门采儿等的作品。学中文,旁涉美术,使他文学艺术修养渐趋深厚。在北大为《红楼》《北京大学》校报刊物当美术编辑。他的绘画作品常在首都各报刊上发表。学校组织下乡下矿劳动,他随身带着速写本,走到哪里就画到哪里。看他斯斯文文,却好运动,尤其爱登山越野。过去他多作人物画,这时他对山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北方苍凉的大地,险峻的山峰,富丽的宫殿,寂静的村庄,那种在南方很难感受到的燕赵悲歌式的风土人情,陶冶了王琛。有时,他会面对一棵千年古树,一条荒芜的古道失声痛哭。他说“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会使我神经颤抖,同时产生创作的冲动。”他和北大画友们常横卧在圆明园的草地上,仰观云卷云舒,诗听历史倾诉。他曾经在香山静静地坐了一天,看枫林如丹,寂寞飘落,也曾单身在古长城畔写生,听到过饿狼嚎叫,遭受过霹雷恐吓。但他坚持摹写山水,乐此不疲。

王琛画了几百幅燕山、长城的速写和水彩画,还绘就一本《京华风物》的小幅中国画。他在画中追求自然之美,以江南文人的笔触,去表现北国风光,受到许多名家的赞赏。1994年,王琛应邀赴马来西亚参加修复柔佛古庙,绘制壁画。两年后在马来西亚新山市举办画展,作品义卖,捐款筹建当地华侨学校,获得华侨的好评。王琛以画人物山水著称,尤其擅长描摹英雄人物,例如岳飞、关羽,威风凛凛,豪气冲天;也画一些仕女,譬如西施、梅妃,幽娴雅秀,楚楚动人。其所作的佛道人物则飘然多有出世之态,既切合平民大众的喜爱,又蕴含文人墨客的情思,达到了雅俗共赏。他的山水画卷,气势宏伟,意境深幽,令人着迷如身临其境。他的书法尤其是擘窠巨字,恣肆豪放,雍容大度,熔百家于一炉,尊法而自成一体。1997年,王琛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大楼设计绘画《贞观之治》大型屏风,荣获全国鲁班奖。2000年,他设计的沉香木雕《灵山法会》,荣获全国工艺大赛金奖。

应该说王琛学字的起步比学画晚。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编辑记者,从许多“直从书法演画法” “未曾学画先攻书”的画家经验谈中,领悟了书法的重要性。故而,他利用工暇练字,跟学画一样,他硬是用自学苦学的精神步人了书法殿堂,从而臻至诗书画相得益彰的境界。

找到了真正自我

王琛虽然在每个岗位上都取得成就,但是他却说:“只有退休后,在书画之中,才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是啊,有了属于自己的充裕时间,乐山乐水的秉性与情思便可以尽付书画之中。脚力有多健,攀登的山峰就有多高;胸襟有多宽,书画的格局就有多广。

一封小情书王琛(家园记忆华亭篇)(5)

十年前,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书画上,把过去多年的文化修养当做土壤来培植书画之花。犹如当年苦读的学生,他每日早起临池奋笔不辕,还时而出游,远近不拘。祖国的名山大川他几乎都游览过。在他的画作中,有黄山云海、华山峭壁、泰山旭日、武夷奇峰、庐山飞瀑、井冈碑石,以及三峡险滩、漓江幽竹、普陀圣地、西安碑林、龙门石刻、雁荡山花、曲阜古柏、绍兴乌篷船等等,真是胸藏丘壑万千,笔现世情百态。王琛近年深研禅学,常画佛陀。嵩山少林寺内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就是王琛设计由他学生塑造的。他的书画作品还传至日本、美国、东南亚和港澳台,为当地政要巨商所收藏。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他说:“一个画家的成就不在于他画得多而在于他画得好,作品的价值不在于售价高低而在于表现深浅。”

一封小情书王琛(家园记忆华亭篇)(6)

想起五年前第一次走近王琛,看他挥毫,时而点划凝重,锋藏字中,力透纸背;时而飘忽自如,龙飞凤舞。他认为,书法既是凝神之法,又是散心之法,先蓄气于胸臆,后纵情挥毫,通过有所为之径抵达不可知之境。潇洒的文人气质,使其书法笔意随心运转,神思融字里行间,提供了玩味无穷的高雅享受。

王琛现为中国诗词学会会员、中囯楹联学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戏剧家协会会员、莆田市书法家常务理事等。其作品和传略被辑人香港出版的《世界美术集•华人卷》《中国书画篆刻家大辞典》和《莆田书画选集》等多部大型典籍。

王琛对莆仙方言的研究也下了一番大功夫,达到了常人无法企及的地步,令人钦佩。为了推广莆仙方言,他撰写并出版了在莆仙一带流转了几百年的《小五哥的故事》,在贴近民间的通俗文化上做出了特殊贡献。这是值得一提的,也源自于他对家乡的深沉之爱,但本文只谈他诗书画方面的卓越成就,这里仅予略表,就不展开了。

一封小情书王琛(家园记忆华亭篇)(7)

即将结束采访时,我说:“古人云,大凡名家,必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你已具备这‘二万'了。 ”他连忙对着宗哲主席和我说:“不敢不敢,古人亦云,四十不言勇,小老已是耄耋之人,何敢作此奢望。天若有情,我愿作路旁一株老菊,在秋风中挥手摇曳,慰藉世上行色匆匆的路人吧!”

虽然流水带走了光阴的故事,王琛不再年轻如昔,但是显现出了一派邃然成熟的灿烂。笔者由衷膜拜艺术,向多才多艺的王琛先生致敬!(曾少敏)


来源:今日城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