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在给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大学生的回信中,对怀揣理想投身军营的青年提出希望:“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在军队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华,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淬炼成钢,是谆谆教诲的核心要义。王锐的成长之路,就生动诠释了“淬炼”的丰富内涵。备战驾驶特级,他铆在驾驶椅上刻苦练习,手掌磨出血泡、磨起老茧,也决不放弃;参加海训,他腿上生出鸡蛋大的脓包,依然坚持钻进战车参加训练。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王锐总能以百折不挠的斗志和毅力,战胜困难,克服险阻,书写出一名战士的铁血荣光。

钢与铁的主要区别,就在于钢比铁更加坚韧,也因此,人们常说“好钢用在刀刃上”。由铁到钢,是一个反复淬炼的过程;淬炼的结果,就是成就坚韧的质地。人的成长也是这样,“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坚韧,是一种愈挫愈勇、迎难而上、无坚不摧的品质,是军人气质的“闪亮标签”,也是担当强军重任的时代要求。

克劳塞维茨说:“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锋利的刀刃。”我军之所以能屡胜强敌,就在于“钢少但气多”,有着“谜一样的东方精神”。自古以来,战场就被人们视为“死生之地”,军旅就被视为“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的危险职业,而带着血色的胜利,只垂青于敢于突破、一往无前的军队,垂青于英勇无畏、坚韧顽强的军人。

坚韧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特别是对于在长期和平环境和家庭百般呵护中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年轻人,更加需要甩掉身上的“骄”“娇”二气,像王锐那样不服输、能吃苦,有血性、敢担当,自觉投身军营的火热实践,让自己在风雨中经受千磨万击,由温室里的花朵变成坚韧挺拔的大树。

在任务摔打中培育“烈火焚身若等闲”的坚韧。“素练之卒,不如久战之兵”。锤炼军人血性,锻造战斗精神,离不开急难险重任务的摔打磨练。面对担负的新职能新使命,青年官兵需要自觉从难从严加强锻炼,在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淬炼自己,在置身血与火的挑战中锤炼意志,如此方能锻造出坚不可摧的精神利刃,把艰难困苦踩在脚下,练就一副能担当的铁肩膀,成为胜任未来战场打赢使命的精兵强将。

在逆境挫折中砥砺“千锤万凿出深山”的坚韧。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正有序推进,人民军队面临体制重塑和练兵备战的双重使命,青年官兵只有自觉在实战环境中壮胆魄、练心理、强技能,在高强度的对抗中磨砺狼性,在忍耐煎熬中砥砺韧劲,才能锤炼出“烈火焚身,也岿然不动”的顽强意志,培养出“身陷绝境,也坚守战位”的血性品质,以昂扬斗志走好强军兴军的“万里长征”。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面对未来竞争激烈的战场、实力强大的对手,要实现能打胜仗的目标,就只有始终保持万苦不惧、万难不屈、万死不辞的意志品质,遇危不乱、处险从容,方能在未来战场上成为胜战打赢的钢刀利刃,用火热青春熔铸强军卫国的人生誓言。

只有千锤百炼才能身经百战(千磨万击 淬炼成钢)(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