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桐桐妈


最近,papi酱发了这样一条微博,可谓是道出了千万子女的心声。

“想对所有的妈妈们(和爸爸们)说:你们的幸福和快乐不应该100%来自子女,你自己的感受,很重要。

我们爱你们,所以,希望你们能为自己本身而快乐。”

为了你的孩子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1)

微博下方,上传了一段秒拍视频。

papi酱说他们那代人,父母从小到大经常对孩子说的话是:

她从未因为父母这样说而感动,心里反而是满满的负罪感。

视频结尾,她呼吁,所有的父母都能为自己本身而快乐。

因为,父母过得好,孩子才能过得好!

1

父母的一句话,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罪人

父母说这些话,初衷是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他们付出很多,能好好学习或好好工作。

可是,对于孩子而言,内心收到的信息绝不是感动,而是满满的负罪感。

我父母就是典型的“相爱相杀”一家人。

他们好的时候,会像一对热恋的情人,如漆似胶,吵架的时候,又巴不得一方立马死掉的架势。

我妈几乎每次在他们争吵完,都会哭红着眼圈和我说:“我早就看透了你爸本质,这些年,要不是为你,我早就和他离婚了。”

为了你的孩子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2)

这样的话,还会出现在她每次放弃自我提升或休闲娱乐时。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是一个罪人,觉得我妈人生中所有的糟糕部分,都是由我导致的。

这种感觉真的丧极了。

我认真学习,努力表现得很懂事,在本应无忧无虑、肆无忌惮的年纪,却活得谨小慎微,不敢任性、不敢自我。

关于类似的话,知乎上也有一个问答:有多少人听过父母跟自己说“砸锅卖铁也要供你念书”“卖血也要供你念书”。

其中一个回答,让我印象深刻。

“过生日,恰逢小考考得不错 ,我妈就给我买了一块很小很小的蛋糕。我看见非常开心准备吃,吃的时候,妈妈说了一句话,真喜欢吃下回考好了还给你买,大不了妈妈少吃几顿饭就是了。

我不知道是怎么咽下那块蛋糕的,真的,我一辈子也不想再吃蛋糕了。

这种话说起来正义感十足,但是归其根本,还是对子女的绑架和压迫。

这种被绑架长大的孩子,性格往往内向、自卑,缺乏自信,时常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亲子关系也很冷漠。

为了你的孩子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3)

2

归根结底,还是控制欲在作祟

父母所做的一切很多时候并非为了孩子,而是为了自己。

父母打着爱孩子的幌子,表面是在为孩子好,但实际上,是在行使他们强烈的控制欲。

最近,华裔动画片导演石之予创作的《包宝宝》,荣获第9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一部7分多钟的动画,打动了无数观众,也戳中了不少家庭的痛点。

短片讲述的话题是,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控制”,以及如何面对长大后的孩子。

“你不听我的,我就吃掉你!”,这是上映后,总来总结短片最多的一句话,隐喻着中国式亲子关系,控制与被控制的矛盾。

为了你的孩子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4)

人人都说有爱的孩子像个宝,却不知,过度控制的爱,反而成了孩子极大的负担。

影片中,妈妈把孩子当成生活的全部,她付出全部的爱,在无形中,与孩子形成了无法分离的共生关系。所以,当孩子选择独立,选择离家时,妈妈立马崩溃,伤心欲绝。最后,竟然选择吃掉孩子的极端方式企图控制“忤逆”自己的孩子。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妈妈,以爱之名“吞噬”孩子的自由和人生。

最典型的案例,应该要数朱雨辰妈妈了。

她自己都说:“我完全没有自我,我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我的儿子的。”

就是这种无微不至、无孔不入,控制欲爆棚的爱,导致朱雨辰生活状态低迷,对待爱情消极妥协,脸上也终日是一副找不到方向的挫败感......

父母控制欲太强,孩子一般过得都不会太好。

3

父母需要懂得自我调试和得体的“退场”

德国哲学家亚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生命去影响孩子。你越有进取心,孩子越勤奋;你越坚持做自己,孩子就越独立。

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在《我家那闺女》综艺节目中,papi酱关于人生排序就曾引起一片哗然。

子女派一致表示认同,自己应该是人生的第一位。

现场的爸妈们却一直觉得,孩子应该是第一。

其实,归根结底,父母所谓的“孩子第一”,还是“自己第一”。

为了你的孩子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5)

不妨重新开启人生,试着让自己掉头,比如:

养些花花草草来调整心情;

读书听音乐作为精神食量;

忙里偷闲和老公一切去看场电影......

就像papi酱所说,当她得知妈妈要去唱歌,不能陪她时,她没有一点埋怨,而是真心为妈妈做自己感到开心。

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分离的过程。

然而,鲜少有父母懂得这个道理。

我大姨是一个过得十分明白的老年人,她自己过得相当滋润,孩子们也舒心。

堂哥要她帮忙带孩子,去前,她就明确表态,不住他们家,自己和姨夫在小区同栋楼租了两室一厅。

为了你的孩子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6)

白天去儿子家带娃,把儿子家收拾得妥妥当当。

晚上,等儿子儿媳回来,晚饭一吃过,她便把孩子交给小两口。自己便去跳跳广场舞,逛逛街,找几个新结识的老姐们聊聊逛逛。

一并去带孙子的阿姨,都过得蓬头垢面,连喊叫累,唯独她,过得充实又快乐。

真正的父母之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给出充足的、照顾和尊重;

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退场。

而妈妈与孩子之间最好的状态是:孩子在长大,而我们在成长。当孩子远离,我们依旧过得很好。


作者简介:桐桐妈,一个可爱女孩的妈妈,头条号签约作者。

本头条号拥有27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育儿交接棒)一起,致力于通过线上线下课程和活动,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微信公众号的“问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提问,专家一对一解答育儿疑问。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