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过很多跟俗语相关的文章,因为中国人故老相传的真的很有意思,一句俗语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大多没有什么科学道理,但你就觉得说得在理,为什么呢,因为俗语本来就是生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但有些俗语也和现代科学有某种契合,让我不得不佩服普通中国人在生活中的智慧,比如这句“饭前不训子,睡前不训妻”。


一辈无好妻十代无好子(俗语饭前不训子)(1)


饭前不训子

字面上这句话是说在吃饭前不要教训孩子。很有趣的一个现象,很多孩子最容易惹大人生气的时候,偏偏就是在饭点前,或者吃饭时。或是因为挑食,或是因为不好好吃饭,我小时候就因为到了饭点,妈爸叫了千八百遍我还不愿意上桌,而被修理。

小孩子虽然作,但是大人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比如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吃饭,是身体不舒服,是饭菜不合胃口,还是因为饭前吃过太多零食,等等。


一辈无好妻十代无好子(俗语饭前不训子)(2)


如果父母不问原因,就对孩子一顿训斥,再好的美食,谁还有食欲呢,别说孩子了,就是大人在饭前遇到些不顺心的事情,不也会觉得吃不下饭吗,更何况遭到训斥的孩子。

如果长此以往,经常在饭前对孩子加以训斥,小朋友那脆弱的心灵哪经得住,往往就会钻牛角尖,把吃饭和挨揍之间划上等号,看到饭都会产生恐惧感,更别说安心地享受美食了,从而产生厌食情绪,严重的引发厌食症,那时候父母就该后悔了。

往往在孩子挨揍之后,迫于父母的“淫威”而吃饭,是带着糟糕情绪的,为了躲避父母,他们会把吃饭变成一种敷衍,草草吃几口,或者狼吞虎咽吃完逃离父母的视线,不良的饮食方式,就会引发消化不良,更可怕的是,孩子抽泣着吃饭,您家这顿正好吃鱼(这一类带骨的食物),会增大被鱼刺、骨头卡住的风险。


一辈无好妻十代无好子(俗语饭前不训子)(3)


另外,古代生产力低下,粮食来之不易,食物是有神圣感的,现代虽然生活好了,但是父母也应该在孩子心里树立起珍惜粮食、尊重食物的印象,一顿被训斥过的午餐,一次不开心的晚餐,都是对食物的不尊重,这样不好。

与其在饭前训斥孩子,不如当他不按时进餐时、当他挑食时、当他不尊重食物时,趁机告诉他餐桌礼仪,提升他的时间观念,循序善诱地教导,怎么说都比严厉的训斥有效果。


一辈无好妻十代无好子(俗语饭前不训子)(4)


睡前不训妻

这句话就明显带有封建色彩了,训字本来就是不平等关系中才会用的字,位高者对位低者才能用训,上司训教下属,父母训斥孩子,老师训斥学生,你不能反过来。古代社会,男尊女卑,丈夫训妻天经地义,妻子训丈夫,就有违纲常。

你换到现代社会来说,夫妻平等,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女人:睡前不训夫。


一辈无好妻十代无好子(俗语饭前不训子)(5)


实际上,对于传统观念的中国普通老百姓来说,王侯将相从来不是他们心中所想的事情,不能想更不敢想,最幸福的莫过于夫妻和睦、孩子绕膝、老婆孩子热炕头。

很多夫妻在争吵时往往疏忽了孩子,但千万别低估孩子对父母这两个最亲近的人的洞察能力,经常吵架的夫妻,会让孩子缺少家庭归属感,造成孩子性格扭曲。

夫妻生活中虽然难免摩擦,但中国还有句古话叫做床头吵架床尾和,睡前吵架,肯定会严重影响情绪,也就直接影响了睡眠质量,对第二天的生活和工作都不好。另外,两个人睡在同一张床上,却彼此赌气,谁也不理睬谁,原本正常的夫妻生活也难以进行。


一辈无好妻十代无好子(俗语饭前不训子)(6)


夫妻之间,会有很多问题,比如经济问题、婆媳问题,都是千百年来全人类难以攻克的难题,你用再先进的科学手段,也不可能解决掉人类的情绪,但问题再多,只要能解决掉性问题,其他问题都不是问题。

睡觉本来是一件轻松幸福的事情,和心爱的人一起睡觉,更是让人愉悦,试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重重压力,晚上洗个热水澡,躺在床上,身边睡着最爱的人,和他(她)相拥、相融,你会觉得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儿!

所以啊,为什么不在睡前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让彼此愉快起来,而要把情绪代入睡眠,让彼此焦躁不安呢?


一辈无好妻十代无好子(俗语饭前不训子)(7)


小结

永远不要小看老人在生活中的智慧,毕竟他们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很多时候这些智慧是有借鉴价值的,会让你在生活中少走弯路,“饭前不训子,睡前不训妻”这句俗语,无论从老人生活经验来说,还是从科学教育的角度来说,亦或是尊重食物的角度、夫妻关系的角度,都可以看做是宝贵的人生经验。


一辈无好妻十代无好子(俗语饭前不训子)(8)



一辈无好妻十代无好子(俗语饭前不训子)(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