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父母养育孩子的共同心愿,都是希望孩子将来能拥有幸福快乐有为的人生,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感悟黄山天下无山的句子?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感悟黄山天下无山的句子(星辰文艺云盖山人)

感悟黄山天下无山的句子

全世界父母养育孩子的共同心愿,都是希望孩子将来能拥有幸福快乐有为的人生。

对养育孩子这个人间共同的大事,西方國家的父母从孩子懂事时起,就教育孩子不能依赖父母,必须具备各种生活能力。他们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天性,父母与孩子是平等的关系,孩子具有自己的权利和人格意识。鼓励孩子思考探索一切靠自己,培养孩子创造和独立的能力,使孩子具备久经锻炼的独立性格和竞争意识,自己动手能力非常强。孩子到18岁之后,就开始自己独立,父母什么都不过问了。

我们中国父母则十有八九对孩子娇生惯养,忽视孩子的人格和天性,从小就只让孩子听从,什么都得依赖父母。从孩子出生到抚养长大,到上学、工作,到结婚成家,甚至到生儿育女,都得靠父母,父母有操不完的心!这似乎是一种流传千年的中华传统。

正是这种传统观念的支使,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爱成了“溺爱”。宁苦自己,不苦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只要求读好书,什么事也不让自理。对孩子的要求不管合理不合理,一律满足,一概无原则地迁就。结果,好些家庭采撷到的不是丰收的喜悦,而是痛心的苦果,惯养出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虫”,甚至惯养出了贪得无厌、好逸恶劳的败家子、“啃老族”!

前些时候网传,合肥某34岁男子王某, 平时也不出去工作,生活一直依赖年过六旬的父母。这天,老父亲责怪其懒惰不干活,男子竟大发脾气,将父亲打伤。这一行为引起了左邻右舍的不满,报警之后纷纷要求民警对其从严治罪。山人对这位老父虽也同情,但同时感叹这是咎由自取的教训,是现在流行的“啃老族”的罪恶表现啊!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是,不能过分地养,过分地娇,不可培养成败家子、“啃老族”。而应该培养出从小懂得一切靠自己,长大成人后能自立自强,能生活幸福快乐,能对家庭对国家大有作为的人才。不能再出现清朝的“八旗子弟”。清朝“八旗子弟”,这些从小娇生惯养的花花公子,都不会自食其力,游手好闲,好逸恶劳,闲逸度生,白活在世上,一代弱于一代,一代不如一代,遭人唾弃,这已经成为历史的教训。

其实,流传千年的中华传统有许多培养孩子的文化精华,古俗语说:“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意思就很明白,想要成为比其他人优秀的人,就要吃更多的苦。《孟子·告子下》一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说出了成人之道,上天把重大使命降临到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一切靠自己。

古人培养孩子的成功典故不胜枚举。汉朝的时候,汉高祖刘邦分封了一百多位功臣,其中萧何为刘邦稳定后方,对新朝的建立居功至伟,所以刘邦分给他很多肥沃的良田。但是萧何坚决不接受,反而要了很多贫瘠的次田。刘邦问他为什么,他说,贫瘠的土地可以督促子孙靠自己勤劳耕种,节俭生活。而肥沃的封地,孩子就容易变得好吃懒做,这样家族慢慢就会没落。

果不其然,在一百年之后,这一百多位功臣的家族大多没落了,但是萧何家却依然兴旺。

晚清名臣曾国藩,官居要职家境丰厚。但他却教育子女,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虽然家庭条件优越,但是曾国藩却穷养子女,意在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不靠家庭靠自己。结果,曾家的孩子都成材了。

在曾国藩的家训中,“穷”是“善身”之道。在写给大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意思就是,越是富家子弟,越是官宦子弟,越能勤俭自律,越能在物质生活上主动跟贫寒之士一样靠自己,这样的孩子将来才有可能成大器。

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毛泽东在培养孩子这方面也堪称典范,他一直重视培养自己的孩子成长为能吃苦耐劳、自食其力、一生靠自己的人,尊重劳动人民。1946年春,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在父子久别重逢的情形下,毛泽东首先考虑的是让毛岸英到社会实践中去锻炼。他对毛岸英说:“你在苏联长大,在苏联大学读书,读的是洋学堂。我们中国还有个学堂,就是劳动大学。过些时候,我给你找个校长,上劳动大学去。”不久,他便给毛岸英找来了“校长”——边区劳模吴满有。临行前,他教导毛岸英:“你要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要从开荒干起,一直到收获。这样你就会有切身感受到的艰辛,懂得劳动人民的伟大。”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严肃地指出,党的高级干部子弟的教育不仅是家事,更是国事。他要求自己的孩子们“做一个普通的人,不要把我挂在你们的嘴边上去唬人”,处处、事事、时时都要“夹着尾巴做人”。做毛泽东的儿女不仅没有一丁点特权,更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吃苦在前,牺牲在前。这是“第一家庭”立起的“第一军规”。他的长子毛岸英,就以年轻的生命践行了这条军规。生命虽短,无尚光荣!

在现实的人间社会里,每个人要生存得好,有所作为,活得有价值,必须具有创造性、独立性能力,能自立自强。因此,必须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注重培养孩子从小懂得一切靠自己,一生要自立自强。努力采取正确的、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把孩子培养成为21世纪的有用人才。

【作者简介】

云盖山人,老一辈新闻人,当过记者、编辑,此后一直在市级党委和政协部门从事宣传工作直至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