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被称为

最会吃花的省份

漫山遍野的野花

在我们建水人的餐桌上

从未缺席过

哪种花的营养最好(春天正确的吃花方式)(1)

在品花的春季,菜市场、餐厅、老百姓的厨房,凡是涉及吃的地方,随处可以看到花的影子,呼吸到花的清香。

哪种花的营养最好(春天正确的吃花方式)(2)

食·苦刺花

苦刺花,建水人再熟悉不过了,在回家的小路边、公路边随处可见,且开的非常茂盛。

哪种花的营养最好(春天正确的吃花方式)(3)

哪种花的营养最好(春天正确的吃花方式)(4)

苦刺花的采摘,是个技术活,一串串粉白色的小花,躲在葱郁的绿叶中,而那些尖锐的细刺,也躲在花朵绿叶之间。一不小心,手指就被刺破流血,每次采摘回来,衣服鞋子上,都会留下一些刺。

哪种花的营养最好(春天正确的吃花方式)(5)

苦刺花,花朵小小的,比米粒大不了多少。用水焯过后,和青豆、豆豉、鸡蛋或是咸菜等一起清炒即可。炒熟的苦刺花,有清香且略带苦涩的感觉,这种味道,或许正是生活的本味。

哪种花的营养最好(春天正确的吃花方式)(6)

“苦刺花”除了可以做菜外,还有别的用途。它的叶子、根部等都可以入药,也是一种草药。花可以做成凉茶,有清热消炎、降血压的效果,根部还有抗癌的成分。

哪种花的营养最好(春天正确的吃花方式)(7)

食·梨花

梨花可以进行凉拌,将采下来的梨花洗干净直接上屉蒸熟,加入适量食盐搅拌均匀后沾蒜汁吃,不但营养,还能够给身体补充氨基酸等矿物质。

哪种花的营养最好(春天正确的吃花方式)(8)

哪种花的营养最好(春天正确的吃花方式)(9)

梨花,蔷薇科梨属,梨树的花朵。梨树,落叶乔木,叶圆如大叶杨,干有粗皮外护,枝撑如伞。春季开花,花色洁白,如同雪花,具有淡淡的香味。果可供生食外,还可酿酒、制梨膏、梨脯,以及药用。

哪种花的营养最好(春天正确的吃花方式)(10)

食·桃花

阳春三月,桃花盛开,自古人们都以“人面桃花相映红”来盛赞女生美貌。以桃花之丰润,配以巧匠制作,桃花入食成了经济的美容方法。

哪种花的营养最好(春天正确的吃花方式)(11)

桃花养颜酒一般采用新鲜桃花制作而成,民间制作的桃花酒常用来治疗百病、皮肤老化、肤色无华等疾病。桃花还可以熬制成粥,也是很好的滋补食材。

哪种花的营养最好(春天正确的吃花方式)(12)

哪种花的营养最好(春天正确的吃花方式)(13)

食·油菜花

建水双龙桥500亩油菜花迎来众多人打卡,油菜花籽不仅可以榨油,同时它的花也是可以吃的。

哪种花的营养最好(春天正确的吃花方式)(14)

哪种花的营养最好(春天正确的吃花方式)(15)

常见的做法有凉拌油菜花、清炒油菜花,或将鲜嫩的油菜花掐下腌泡成酸菜。食用油菜花可以降低血脂 、解毒消肿 、通便。

哪种花的营养最好(春天正确的吃花方式)(16)

哪种花的营养最好(春天正确的吃花方式)(17)

食·攀枝花

攀枝花,不仅是一个城市的名字,同样是一种好吃的花。每年2~3月进入花期,开花时花朵有半个女生手掌大小。

哪种花的营养最好(春天正确的吃花方式)(18)

哪种花的营养最好(春天正确的吃花方式)(19)

喜欢吃素的人可以拿攀枝花和素食一起烧,比如加入辣椒碎,和香菜一起凉拌。这样吃起来爽滑,还能治菌痢、肠炎、胃痛 。

哪种花的营养最好(春天正确的吃花方式)(20)

当然,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香菜和花的搭配吃不惯,那可以有日常的做法——裹浆油炸,和平菇一起,撒粉,这样吃起来有点新疆风味。或是搭配出豆豉炒攀枝花、攀枝花虾仁豆腐、攀枝花蒸茄子等菜式。

哪种花的营养最好(春天正确的吃花方式)(21)

食·棕花

棕包花,就是棕榈树的花苞,因嫩时棕皮包裹,籽粒形似小米故名棕包米也称小米,为棕包树上长出的未露头开放的花穗。这种状如鱼卵的花,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却很少有人注意它。

哪种花的营养最好(春天正确的吃花方式)(22)

棕树花有的苦,有的甜。春夏之交可以吃,炒肉丁腊肉,炖鸡,烧汤,金黄的颗粒状苞丝,配以鲜红的胡萝卜丝、透亮的辣腌菜、鲜肉片,吃上一回就忘不了。

哪种花的营养最好(春天正确的吃花方式)(23)

温馨提示

1

按照现代营养学的食物分类,野菜属于蔬菜类,含有黄酮类等多种植物化合物,只食用野菜难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应注重食物多样化和膳食平衡。

2

部分野菜中可能含有天然毒素。如夹竹桃、曼陀罗、五色梅、一品红、马蹄莲、蝴蝶花等。食用野菜重在尝鲜、品味,不要贪吃。老人、婴幼儿、孕产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等人群尽量不吃或少吃。

3

食用野菜后如有不适,应及时催吐并携带剩余野菜和呕吐物到医院就诊。

建水的春天

吃花和吃菜一样寻常

你还知道哪些可以食用的花朵

评论区告诉我呀!

部分内容来源于:昆明市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未来很会吃、幽默的挑食君等

责编:李红芬

见习记者:赵一锦 张琳娜

见习编辑:赵一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