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自嗨状态里跳脱开来(如何从自嗨状态里跳脱开来)(1)

我经常碰见这样的朋友,就是那种在聚会或是饭局上讲笑话的人,这本来是个挺好的事,酒过三巡,满桌子人进入无所事事状态之后,其实挺盼着有个嘴皮子好的人出来耍一下宝的。

但是讲笑话的人分两种。

一种是基本不会讲的,他们仅仅能把这个笑话或是段子的基本意思表达出来,但是却领会不了其中的包袱在哪,更不知道怎么用语言这一种单一的方式把包袱都出来,逗响了,所以这样的朋友讲笑话,基本上别人还没笑,自己个先乐了,或者就是讲完了之后,发现场面好冷啊。

那第二种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属于能熟练运用语言的人,不仅知道怎么把这个笑话按照幽默的逻辑表达出来,也知道前铺后垫,把包袱抖响了。这样的人,笑话的时候特认真,跟说真事似的,包袱响了,看别人笑,自己也不笑,这是高手。

要我说,前一种朋友属于自嗨型的,后一种朋友属于心机型的。别误会,这两个词都没有贬义的意思,只是各自的心理活动不同罢了。

自嗨型的人吧,通常心理活动比较简单,他们的思维经常聚焦在自己身上,容易忽略周围的环境变化,也容易对一件事投入其中。

心机型的朋友呢,心理成熟程度可能更高一些,除了注意自己的状况之外,还会留意到其他人和周围环境的情况,知道怎么在环境变化和别人做出反应的时候,来进行适时的调整和适应

自嗨其实也没什么不好的,自己高兴别人什么事啊,你管的着吗。

可是,自嗨的人不太适合做主角,或者说,他们已经是自己世界里的主角了,很难成为带动局面的那一类人。

有的人对此不以为然,过自己的日子,对别人的反应浑然不觉,也不以为意。可是有的人为此烦恼,觉得自己总是在群体里格格不入,就连发个朋友圈都很少有人回应。

那么,怎么从自嗨的状态里跳脱开来呢?

其实,这是个毫无意义的问题,因为无论是自嗨还是真的怎么带动局面,都是个人的性格、偏好和生活方式。即使有意义,也只有在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要求下才有。

比如,如果我们打算成为艺术家,你就根本不必改变这种特点,尽管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就行,不管大众还是小众,总有人喜欢你。

但是,如果我们是做市场营销工作做推广宣传工作或是做外联工作,经常要接人待物,那还是离自嗨远一点比较好,因为这些职业最不喜欢那种拿自己当事,自己爽了不顾别人,或是一厢情愿的性格了。

要想摆脱这样的状态,我有这么几条建议:

第一,少拿自己的情怀、情绪说事,说话也好,看问题也好,尽量客观一点,有观点就说观点,没观点就说事实,感情事。

第二,尽量学会关照别人的感受,写文案、谈事情、讲条件之前,多做一点准备工作,想想有些话说出来,别人会怎么想,如果有些事过不了关,有没有其他的方案或是应变的办法,这对工作有好处。

第三,学习一点人际交往和营销推广的技巧,多接触些新鲜的知识和好玩的事情,多关注热点和新闻,让自己变得有趣一点,有趣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比如,知道怎么把一个笑话讲得更好笑,这就是技术。

最后,自嗨不是大问题,说明你专注而且简单,容易满足,也有那么一点小单纯和不成熟。慢慢长大了,接触的人多了,成熟一些了,可能自然就知道怎么从自嗨的状态里跳脱开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