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话概括韩愈的师说(韩愈师说就是一篇说教文章)(1)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美誉。

韩柳欧苏四大家,有“韩潮苏海柳泉欧澜”的说法。韩愈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气势磅礴。

《师说》却不是典型的韩式文章,从思想内容到文采技艺,都不是很好的文章。

唐朝科举分明经科和进士科。进士科考诗赋文章,明经科考经典。社会重视进士科,不重视明经科,明经科考经典又寻章摘句,因此当时不重视读经典,读经典又只顾咬文嚼字,不问大旨。官学是教经典的,教的与考的不挂钩,因此官学的学生不重视读经典。官学的老师官品也不高,不受人重视。

正如现在中学教学,高考不管你读名著多少。你读的再多,也不直接考。因此,老师再提倡读名著都没用。老师的地位也低,又穷,贵族学校学生家里都比较有钱。他们瞧不起老师,是必然的。你教的没用,你又穷,还劝人读那些没用的,毫无说服力。

韩愈在官学任教,是四门博士,也面对这种尴尬情况。一般人也就有自知之明,韩愈不然。他逆流而动。唐朝不重视儒家,统治者重视的是道教或佛教。韩愈排佛,曾经批评过皇上。写《师说》是批评社会风气,是弘儒,与排佛是一体两面。

用一句话概括韩愈的师说(韩愈师说就是一篇说教文章)(2)

韩愈以儒道的传承者自居,文武周公孔孟,然后就是他,他是有使命感的。真是迷之自信。儒家思想总是给人迷之自信。什么修齐治平,什么平治天下,什么为万世开太平,鸡血的很,造就一类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可怜可笑的废人,人格扭曲,三观极歪,孔乙己是也。

法家讲求物质实际,获取功名富贵。道家讲求心灵的自由,逍遥自在。二者皆有可取之处。儒家有啥?无法造就太平,无法自由心灵。牛皮烘烘,一事无成。

韩愈虽然牛皮烘烘,批评这个,批评那个,但是他自己倒是挺实际的,利禄之徒一个,一点也不傻,后来官做的很大。而且韩愈风流成性,纵欲无度,妻妾成群,性功能大为衰退,于是经常服用壮阳药,药中有硫磺成分,多食有害,最后就中毒死了。

用一句话概括韩愈的师说(韩愈师说就是一篇说教文章)(3)

韩愈在文章上,牛皮烘烘的文章写得不少,很有气势,虽然很多时候不讲理。

对于其文以载道的主张,周国平认为是坏了文章之道。好文章不在于是否载道,不能充当道的传声筒,文章有其独立性。

而《师说》这篇文章,主要是载道,宣传儒家思想,说教味道十足。

《师说》之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是因其教化作用,借此给学生灌输尊师重教。目的是好的,可惜没有用。因为说教文章都没什么用。

但因为是韩愈这个名家写的,而且是宣扬尊师重教,所以要求学生全文背诵,而且高考必考。除了给学生增加负担,并没有什么卵用。学生因此就尊师重教了?笑话。而且文章本身没有什么文采,背起来枯燥无味。

古文中的好文章车载斗量,教材应该多选美文,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到文章之美,自然产生学习古文的兴趣。仅仅因为具有教化作用就逼着学生学习背诵《师说》这种说教文章,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因此应当从教材中删除。

用一句话概括韩愈的师说(韩愈师说就是一篇说教文章)(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