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丰家卫 通讯员 肖明葵 刘永丹

作为早在1979年率先迈出国门、参与国际建筑市场承揽业务的中国央企,中交四航局于2004年开始进入印尼修建码头,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倡议。18年来,中交四航局建设者漂洋过海,将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带到印尼,推动“中国技术 中国标准 中国设备 中国管理”的全链条“走出去”,在印尼建成马伦达工业区一期码头工程、Karang Taraje项目等十余个项目,有效改善了印尼的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为印尼国家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出力,为改善印尼民生造福,加强了中国和印尼的友谊与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谱写了践行“一带一路”的动人篇章。

印尼雅加达项目(18年来参与十余个重大项目)(1)

大洋深处施工:建设者穿着救生衣睡觉

印尼苏门答腊岛是世界第六大岛,岛上矿产资源丰厚,因“地上出产油,地下也出产油”:棕榈油和石油,对印尼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004年7月,位于该岛东南部占碑市的印尼中石油BCD项目外海设施安装工程正式动工,这是中交四航局在印尼参与建设的首个项目,印度洋上的滔天大浪、远海作业的施工资源匮乏给建设者带来了巨大挑战。

“印度洋上的大浪可以把渔船举至浪巅,然后翻转倒下,施工海况十分恶劣。”时任四航局“桩5”船长罗炽辉回忆当年建设情景,印象十分深刻:“施工团队都驻扎在四周看不到陆地的生活船上,好几次早上起来,印度洋的暗涌把固定位置的缆绳断了,船已经跑远了。所以,队员都需要穿着救生衣睡觉,以免发生意外。”

印尼雅加达项目(18年来参与十余个重大项目)(2)

由于在大洋深处的外岛施工,存在着施工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等诸多困难。从印尼首都雅加达到占碑项目,需要使用“海陆空”三种交通工具:先坐飞机到占碑市,再坐2小时汽车到岸边,最后还需要坐2小时快艇。在离岸15公里的施工点旁,一艘2000吨的方驳,8个集装箱,构成了项目部海上办公和生活区的全部。码头为全钢结构,所有构件在巴淡加工好后运到现场进行安装。在测量控制、构件装船运输、导管架安放、沉桩控制以及锚链铺放等方面直接体现了离岸项目的特点。

在茫茫的印度洋上,中交四航局建设团队发挥“埋头苦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精益求精”的优良传统,加大人员投入,引进该领域专业工程师,转变管理模式,优化施工工艺,仅用时7个月便高效、优质完成施工任务,有效保障了当地的能源运输。

随后,中交四航局建设团队又历时一年,再次完成建设印尼芝拉扎电厂取水口项目的施工任务,为当地缓解供电压力提供有效支撑,拉动了当地的工业经济和社会发展。

致力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自2013年始,中交四航局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相继在印尼参建、完成了马伦达工业区一期码头工程项目、万丹工程项目等十余个项目,不但推动了当地资源开发,提升了工业区核心竞争力,促进了印尼国内、国际商业交流,而且致力于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当地就业和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以及职业发展,对当地社会经济腾飞和民生福祉做出了中国央企贡献。

印尼雅加达项目(18年来参与十余个重大项目)(3)

2012年11月,马伦达工业区一期码头工程开工。项目建设过程中,中交四航局建设团队突出属地化用工,聘用大量印尼人担任工程部生产工程师、安全工程师、测量工,对表现优异的属地管理人员提供多样发展机会,为当地留下一批技能工人。时任项目副经理陈水泉说:“我们让印尼当地人参与项目管理,手把手给他们示范,同时下达量化指标,提高考核标准和待遇。”工程师ACHMAD RIZAL在这个团队中工作一年六个月,负责预制场的管理。对于如何评价这一年半时间与中国项目团队的合作。ACHMAD RIZAL直截了当地说:“So good for me(对我来说太好了)”。

印尼多个项目施工区域紧邻印度洋,附近海域碧波鱼跃,栖息着众多珍稀动物,重点环境敏感点多。中交四航局建设者始终坚定践行绿色环保理念,结合施工区域生态环境实际情况,配置环保岗位,采取多种策略,在印度洋上展现出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美丽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