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释文

1. 麕:读jūn。獐子,鹿的一种。前言“麕”后言“鹿”,矛盾吗?不矛盾。第一段说是麕第二段说是鹿应该只是押韵的需要。

2. 白茅: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长,中空有节,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穗上密生白毛,叶子条形或条状披针形。根茎可食用,亦可入药,叶可编蓑衣。古代常用于祭祀。

“白茅”、“吉士”、“如玉”给人一种干净纯洁的印象。

3. 吉士:“吉”,好,吉利,幸运。“吉士”,幸运男。

4. 朴樕:“朴”,未经加工的木材。引申指“未经雕琢修饰改变本质的、真性”。“樕”,从木从欶(sòu)。“欶”,篆文从欠(张口出气),从束,会张口敛唇吮吸之意。说白了,就是将腮帮子鼓起状。故“樕”是指树木枝条杂乱蓬生、相互牵连包裹的状态。故“朴樕”就是指树木未经砍伐、未经修剪的枝条横生的自然原始状态,是谓“原生态”。它形成了繁密遮蔽的空间,能保护人的隐私而不易为外人察觉也。

5. 纯束:“纯”,有“不含杂质的,单一的”、“全,完整”、“完完全全地”等义。《说文》:“纯,丝也。”《说文》的这个阐释甚是可疑。为什么“纯”是“丝”呢?“纯”,金文从糸从屯(表初始),实际是指小草刚刚萌生出来的如丝绒般细嫩的样子。

“束”,有“捆缚”、“聚成一条或一捆的东西”、“合在一起的光和线”等义。

6.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纯束”是修饰白茅的。“纯”取“全”意;“束”取“聚成一条或一捆的东西”意。“白茅纯束”就是白茅全都长得一簇簇、一束束的,根本不用费心拧到一块儿就能直接拿来包裹捆扎死鹿。 “玉”,既与“白”、“纯”相呼应,乃所谓白璧无瑕也;又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隐喻女子品行高洁也。由此,“有女如玉”便给我们刻画了这样一个超凡脱俗的美女形象。

事实上,“林有朴樕”说明了故事发生地是在一个人迹鸟兽罕至的地方,那里丛生的枝条蓬散开来,形成天然的遮蔽,这是多么理想的野战场所啊!

“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是接近女子并引起其好感的第二个天赐良机:正好在野地里捡到一头死鹿,可以作为礼物献给那位女子。既然要显出诚心和郑重其事来,就需要用白茅包裹捆扎。可去哪里找白茅呢?时机可是稍纵即逝!可巧,“白茅纯束”又提供了这方面的便利。不用费心收集,只需就地取材即可。

“有女如玉”是这一故事发展的第三个关键因素:这是一个肤白如玉的美女,而且还是一个心地纯洁、天真烂漫没被世俗的烟尘熏染过的处女,好骗容易上钩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她清纯的气质让男子深深地为之折服迷醉了。真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伊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至此,天时(野有死鹿、白茅纯束)、地利(林有朴樕)、人和(有女如玉)便全都具备了。男子满意地思忖: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所以,本篇第一段“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是故事梗概。第二段则时时处处都在强调并突出事情进展的“轻而易举”和“顺理成章”,两人的情爱就仿若天作地合、水到渠成一般。第三段则是对故事的现场播报,女子的羞赧可爱,男子的急色鬼形象,情爱的香艳刺激便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7. 舒尔脱脱兮:女子语。别着急嘛!慢慢地、一件一件地脱嘛!不要生扯硬拽嘛!

8. 无感我帨兮:女子语。“感”,碰着、触着。有人认为其通“撼”,认为是动摇之意,不妥。“帨”,读shuì,佩巾也。关键是佩在哪儿?译者多以为是系在腰上或掖在腰上,用以擦手用。认为动女人的佩巾就是宽衣解带的动作,女子要求男子勿动其佩巾就是要求其不要有无理的举动——既如此,为何上句又说“舒而脱脱兮”呢?前面既允许脱了,到此又不许脱,不是很矛盾吗?事实上,“帨”指的应是头巾。既可用于捆扎发辫,又可用于装饰。那么男子为啥要动她的头巾呢?其实这是一个男女交合姿势的问题。所以,所谓动她的头巾,是男子从后面拉动她头发的动作。大概女子顾及自己的形象,怕头发散乱了被外人看出来,故有此语。

9. 无使尨也吠:女子语。“尨”,读máng。从尤从彡。“尤”,本义为手上多出来的手指(六指是也)。引申为“特异的、突出的”。“彡”,读shān。本义为鼓声的象征符号,引申扩大为毛发、画纹、雕刻、彩饰、垂穗、飘带、声响、光影、气味等各种各样条状细软、晃动之物的象征符号。那么,合起来的“尨”是什么东西呢?就是特异突出、无可名状之“长毛怪”。这应该是它的本义。关于此字,前人皆以为“犬之多毛者”为尨。这种解释应该是源于本篇,照我说是望文生义,看见后面有一“吠”字便以为“尨”是犬的一种,所以不靠谱。那么这个“长毛怪”在本篇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再看一下“尨”这个字,从尤从彡,像不像身体上多出来的那么一个长毛的器官?这显然是对雄性生殖器之隐喻也。

但为什么后面有一“吠”字相应呢?“吠”是犬鸣。我们知道,狗一叫就会引起人们的警觉,让人们发现异状。男欢女爱时,肉体之间会发出一些不雅的响动,这在寂静的密林深处听起来如山响、如雷鸣,让初尝禁果的女孩惊惶不已,生怕让外人听到落个颜面无存。所以她把这种动静称作“吠”,意思是你别弄出狗叫的动静来让大家注意到咱们。所以,“尨”和“吠”不相干也,更何况中间还有一“也”字(无使尨也吠)。如此,女孩的懵懂羞涩和男子的威猛快意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结

本篇描写的是一段艳遇野合的故事。采用的是倒叙的手法。第一段先叙述了故事梗概,说一个幸运男(吉士)捡到一头死鹿,用白茅包装之后献给了一个怀春少女,从而收获了一段爱情。第二段则是说他为什么是一个幸运男:林深叶密,有很隐秘的野战场所;碰巧捡到一头死鹿,并且用以包裹的白茅还凑巧长得那么齐整;遇到的少女又那么纯真无邪、白璧无瑕——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皆备,怎么能不幸运?第三段全是爱爱过程中少女之私语,活色活香,颇具诱惑力。

那么在我们《召南》这一大剧情里,本篇的主旨是什么呢?其实这是男主人公针对上篇《江有汜》中女子的话给予的反驳。他故意把这种邂逅而来的爱情说得那么轻松快意以反衬女子曾给他带来了多么大的困扰和负担。意思是说:如果没有你,我会更自由,也会过得更好!我将会在某一天碰到一个如玉的少女,只需要捡到的一头死鹿和随处可见的圣洁的白茅草,我就能收获她的芳心并和她激情碰撞,演绎一曲爱的乐章!言外之意:我和这位姑娘的爱情绝不会像跟你在一起那样累,那样乏味,那样复杂,充满了算计和铜臭,斗争和屈辱!

由此可见,男子对于心目中的爱情是理想化的,是原始复古的。他希望爱情能更纯洁一些,更肆无忌惮一些,更平等一些,不要与物质、地位过分的牵连,更要打破世俗礼教的约束。然而,女子在《摽有梅》中的一番话让他彻底醒悟到,他想要的自由、平等的爱情是永远不可能从面前的女子身上得到了。就算女方家一分钱彩礼不要,将来他也必然要长期生活在女子轻蔑的目光和嘲弄的口吻中。也许就在那一刻,曾经无比珍视的爱情忽然变成了笑谈,他的心凉了,他对女子的感觉消失了。就在那一刻,他释然了,决心放弃了。

其实在本篇,男子的种种幻想代表了古今中外大多数人的共同理想。然而女人就是女人,女人是要有安全感的,就其本能而言她当然是要衡量男方的经济实力的。所以在《驺虞》一篇中女主人公据此对男子进行了辛辣的嘲讽。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诗经·周南》中那种追求自由、热烈爱情的纯真女孩根本就不存在吗?当然不是。只是世易时移,你生活在人心不古、物质至上的世界里还奢谈那种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爱情,不是太痴心妄想了吗?

❀译文

野外捡到一头死鹿,白茅草把它来包。

有位少女刚刚怀春,幸运男把她引诱。

树林中有蓬丛遮蔽,原野上躺着死鹿,

白茅草一束束成行,好姑娘完璧无瑕。

“慢慢地脱不要急嘛!”

“不要薅人家头发嘛!”

“长毛怪不要乱叫嘛!”

诗经野有死麕主题分析(诗经二南之召南)(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