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所以,面对挫折时如果能保持一种豁达的心态,就能将平凡的生活过得生机勃勃;

同时将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自在,甚至痛苦也会变得甜美珍贵。

可是什么是豁达?

豁达是记住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忘却别人对自己的伤害;

豁达是留住感恩,抛却怨恨和报复;豁达是通往幸福的另一扇门。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的政策而入狱,白人种族主义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

当时曼德拉年事已高,但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年轻犯人一样对他进行残酷的虐待。

罗本岛上布满岩石,到处是海豹、蛇和其他动物。

曼德拉被关在总集中营中的一个“锌皮房”,白天打石头,将采石场的大石块碎成石料。

有时他要下到冰冷的海水里捞海带,有时采石灰——每天早晨排队到采石场,然后被解开脚镣,在一个很大的石灰石场里,用尖镐和铁锹挖石灰石。

因为曼德拉是要犯,看管他的看守就有3人。他们对他并不友好,总是寻找各种理由虐待他。

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了总统,谁也没有想到,他在就职典礼上做出了一个震惊整个世界的举动。

总统就职仪式开始后,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来宾。

他依次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他深感荣幸,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在罗本岛监狱看守他的3名狱警也到场了。

随即他邀请他们起身,并把他们介绍给大家。

曼德拉的博大胸襟和豁达态度,令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颜,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

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恭敬地向3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以至整个世界,都静下来了。

后来,曼德拉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脾气暴躁,性子很急,正是狱中生活使他学会了控制情绪,因此才活了下来。

牢狱岁月给了他时间与激励,也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的痛苦。

他说,豁达与宽容常常源自痛苦与磨难,必须通过极强的毅力来训练。

获释当天,他的心情平静:“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豁达以对当初的悲痛与怨恨,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所以,豁达是通往幸福的另一扇门,它让我们的心灵走出痛苦的监狱,卸下沉重的镣铐,微笑着走向新的生活。

而易怒的人、记恨的人,心中总是充满了怨恨。这些怨恨将堵住他们通往幸福的路。

越豁达越幸福(是通往幸福的另一扇门)(1)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力斯。

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力斯很生气,于是踩了那东西一脚。

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加倍地扩大着。

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根碗口粗的木棒砸向它,结果那东西竟然胀大到把路堵死了。

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力斯说:

“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开它远去吧!

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

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愤怒、仇恨等就像那个仇恨袋,会越积越多,越来越大阻塞我们的幸福之路。

而豁达却正是心胸狭窄、斤斤计较的天敌。

对来自无意间的伤害,它是宽厚;对窃窃私语,它是漠视;

对敌意的攻击,它是忍让;对相左的见解,它是理解;

对前辈,它是尊敬;对后生,它是呵护;

对幼稚,它是宽容;对弱者,它是爱心。

而且,许多事实也证明了豁达、开朗大度的人耳聪目明、心静神清。

这样的人做事沉稳、处理问题颇有大将风度。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虽兵败赤壁被周瑜火烧得几乎全军覆没,但在危难之中,曹操仍然仰天长笑,用豁达的心胸发出“胜败乃兵家常事”的感叹。

最后终于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带领残余部下走出泥沼扬长而去。

豁达的人,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得之淡然,失之泰然,故能成大事。

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在世,总是有得有失,既然得失难测,祸福无常,何不豁达一些。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那份幸福,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着的,而让人真正活得如此幸福的只有豁达。

可见,豁达可以赢得人心。

毕竟以德治国,国家会昌盛,以德服人,关系会融洽。

而豁达的人,以德报怨,即便是仇敌也会变成朋友。

就比如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雨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豁达之人便拥有这样宽广的胸怀。

豁达的人懂得宽恕,有权力责罚,却不去责罚;有能力报复,却不去报复。

你对敌人豁达,敌人也就自然与你拉近了距离,成为你可以依靠的人,所以豁达可以赢得人心。

在唐代,以忠直敢谏著称的魏征一开始时是辅佐太子李建成的。

他见秦王李世民声望日隆,功业渐大,就劝李建成及早除掉李世民,以免除后患,但李建成却未采纳。

玄武门兵变后,李建成被杀,李世民召见魏征,问他:“你为何离间我们兄弟?”

魏征面无惧色,答曰:“太子若早听我言,必无今日杀身之祸。”

按理说,魏征必死无疑,可胸襟豁达的李世民不仅没有杀魏征,而且非常欣赏他耿直不屈的性格,器重他的才干,拜他为谏议大夫。

而魏征也深受李世民感动,竭力辅佐他,最终没有辜负李世民的重望,成为了一代名臣。

可见,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豁达,就能大度容人、谦恭待人,这不仅会受到他人的敬重,而且能使有用之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可谓利己而又利人。

越豁达越幸福(是通往幸福的另一扇门)(2)

豁达的人,被人误解而不怨,遭人诽谤而不怒,虽然大权在握,却不倚仗权势排挤打击与自己意见不同,甚至反对自己的人。

如果对方确为有用之才,他还会予以重用,或向上级举荐。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了不断约束自己的行为。

他辛勤地抄写了100多条“怎样成为一名绅士”的准则,其中包括不要在饭桌上剔牙,以及同别人谈话时不要离得太近以免“唾沫星子溅在人家脸上”等。

1754年,已升为上校的华盛顿率部驻防亚历山大市,当时正值弗吉尼亚州会议选举议员,有一个名叫威廉·佩恩的人反对华盛顿成为候选人。

有一次,华盛顿就选举问题和威廉·佩恩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其间华盛顿失口,说了几句侮辱性的话。

脾气暴躁、身材矮小的威廉·佩恩怒不可遏,挥起手中的桃木手杖将华盛顿打倒在地。

华盛顿的部下闻讯而至,要为他们的长官报仇雪恨,但华盛顿却阻止并说服大家,非常平静地退回了营地,一切由他自己来处理。

第二天上午,华盛顿托人带给威廉·佩恩一张便条,约他到当地一家酒店会面。

威廉·佩恩自然而然地以为华盛顿会要求他进行道歉,以及提出决斗的挑战,料想必有一场恶斗。

到了酒店,大出威廉·佩恩所料,他看到的是酒杯,而不是手枪。

华盛顿站起身来,笑容可掬,并伸出手来迎接他。

“佩恩先生,”华盛顿说:“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昨天确实是我的过错。你已采取行动挽回了面子。假如你觉得已经足够了的话,那么就请握住我的手,让我们做个朋友吧!”

最后,这件事就这样皆大欢喜地了结了。

从此以后,威廉·佩恩则成了华盛顿一个坚定的支持者和热心的崇拜者。

豁达的人就如华盛顿一样,并没有刻意去做什么笼络人心的事。

他们有时仅仅是一杯酒、一个微笑或一次谅解,就足以让别人对他心服口服、五体投地,即便为他出生入死、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

越豁达越幸福(是通往幸福的另一扇门)(3)

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穆公曾丢失一匹良马,几经找寻未果,结果发现是被生活在岐山下的三百多个乡下人捉到并分食了。

官吏立刻逮捕了这些乡下人,准备将他们全部处死。

穆公却说:

“君子不会仅仅因为一头牲畜就去伤害别人,更何况是三百多条人命。

我听说吃了马肉不喝酒,对人的身体不好,所以应该再给他们些酒喝。”

然后秦穆公便将他们全部赦免,并赐酒请他们喝。

后来,秦国与晋国发生战争,秦穆公亲自参战,却陷入晋军重围。穆公受伤,面临生命危险。

此时,岐山之下那曾偷吃马肉的三百多人,飞驰冲向晋军,“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

结果,穆公不仅突出重围,反而还活捉了晋君。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量小非君子”。

我们之所以有时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得不到别人的认同,大多数是因为我们不够豁达,过去曾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

人活一世,免不了恩怨情仇,人在各种关系交织的社会中求生存、寻幸福,并不是为了要伤害别人,对于昔日的敌人,打击报复只能为自己埋下更多的怨恨,树立更多的敌人。

而如果豁达以对,给敌人以平等的待遇。这样不但能够感化敌人,为我所用,更能够树立自己的威望,得到更多人的尊敬和拥戴;

这样一来就有利于巩固自己的地位,最终成就一番功业。

作者:缄默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