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时期,盛世京都城墙屹立,山水环绕。繁花似锦的长安街道上,锣鼓喧天,处处笙歌迭奏,王孙贵胄、才子名士、布衣平民穿梭于人潮中,或闲逛交谈,或以诗会友。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言绝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

只见一位意气风发的少年,衣冠整洁,眉目英俊。他迈着轻快的步伐,穿过人海,只为赴好友之约,为好友送行。他是谁呢?此人便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初唐四杰”之首王勃。

未冠而仕的少年天才,志向远大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言绝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

王勃,绛州龙门人。从小被赞为“神童”。他就是人们常说的别人家孩子,六岁便会作诗,下笔流畅,文采出众,他父亲的好友杜易简称赞他为“王氏三株树”之一。

九岁时熟读颜师古《汉书注》,并写下《指瑕》共十卷,来纠正《汉书》里的错,同龄之人,谁能做到呢?

十六岁时,宰相刘祥道要来王勃老家视察,他写下《上刘右相书》,书中直抒己见,表明自己积极出仕,想为朝廷效力的决心。刘祥道看到后,深得称赞,并为他之后的仕途之路积极引荐。后来在应幽素科试中及第,由于还没成年,唐高宗便授予他为“朝散郎”(政治宣传的文官),成为当时朝廷最年少的命官。

作诗背景:男人之间的告别

这个最年轻的朝廷命官,风华正茂,加上自己仕途顺利,对自己的前途充满抱负。可他的好友杜少府却要到四川蜀州任职。

杜少府自幼长在京城,从未出过远门,这次却要跋涉千里去往蜀州,背井离乡,不知何时才能回归故里?此次与好友一别,更不知何时才能重逢?种种忧思挂于杜少府的眉宇之间,王勃看出他的忧愁,两人对酒畅饮,述说不舍,离别时,王勃赠诗一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言绝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

虽是首送别诗,字句间却没有伤感与惆怅,只有真挚的友情与共勉。还有一种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更是心境明朗,豁达昂扬,千年之后,仍然传诵着朋友远隔天涯的深厚情谊。

不舍下的壮阔洒脱——跨时代的精神

自古以来,赠别诗无不包含着依依惜别之情,悲苦缠绵之痛。“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李白送别孟浩然之后的孤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王维送别元二的伤感;“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是柳永与恋人分别的断肠。离别如此伤感,可是,在意气风发的王勃这里,是“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壮阔,表现出他高远的志向与旷达的胸怀。这种精神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

一、开篇格调壮大,辽阔雄壮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第一句运用对仗,以地名作对,分别介绍了送别的地点和远行的方向。“城阙”指送行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是指当年秦亡以后,项羽把关中一分为三,将投降的将领章邯封为雍王,司马欣封为塞王,董翳封为翟王,合称三秦,也就是今天陕西一带。辽阔的三秦之地护卫着雄伟壮丽的帝都长安城,五个字就把送别的地点描述得雄浑大气。

那远行的地点又在哪呢?从诗名可以看出杜少府将要去蜀州。蜀州为什么称为五津呢?“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是古人由秦入蜀的必经之地。从长安远远望去,只见四川一带一片风烟,苍茫无际。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言绝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

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浑厚壮阔的整体画面近在眼前,这万里相隔的两地连接,是秦与蜀的对望,是送别情意中的壮阔之境。

二、‘’同是宦游人”的乐观心态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个中滋味尽在不言中。为官之人总会背井离乡,飘泊在外。当时王勃虽然在京城混得风生水起,但他的老家在山西,属于典型的“京漂”一族,所以他对杜少府的状态是感同身受的。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言绝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

如今好友杜少府为前途漂泊,远离家乡。同病相怜之人自然有一些无奈和伤感,但王勃是乐观的。他对朋友的宽慰、嘱托都包含在“同是宦游人”这五个字中:此次远去,虽离乡背井,但离别是人生必经的磨练,自己年轻力壮,为前途拼搏,要把握机会,对未来充满信心。

正因为王勃的乐观心态,这首离别诗才显得情绪饱满激昂、毫无颓丧之态。

如今的我们,面对离别之时,也不免黯然伤神,或许我们应该像王勃一样,人生必经的磨练,坦然处之。因为此刻的离别是为下次更好的重逢。

三、朋友的最高境界——江山难阻,心意相通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言绝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

离别是大家逃不过的宿命,那友谊也会随离别而消逝吗?非也!王勃的这句便高度概括了朋友的最高境界,成为古今中外的经典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心意相通,就算相隔天涯海角也如邻居一般近在身边。那一秦一蜀的距离又算得什么呢?真正的朋友在乎的不是每日的厮守,而是心灵的共鸣。真挚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

这样的诗句、这样的友谊是超越时空、有着巨大感染力的,因此后来的诗人不断地化用。边塞诗人高适在《答侯少府》写到“相思犹比邻”;金代元好问《赠答杨焕然》写着:“古来知己难,万里犹比邻”。

但我认为别人再怎么化用,也是超越不了王勃的,因为千年以来,这句诗的雄壮之境根植于我们的心中。如若认真研读这句,诗中所表现的远隔千山万水的友谊是不朽的。如今我们的朋友很多,但这样的真挚友情又有多少呢?若有真正心意相通的好友,请好好珍惜吧!

四、分别之时潇洒走一回,不要小儿小女悲悲戚戚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是不用、何必的意思,歧路是指岔路的意思。古人常在分岔路口道别,既然距离阻隔不了我们的友情,这次离别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前程,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相聚,那么我们又何必像那些小儿小女一样,在分别的岔道口哭哭啼啼,以泪洗面呢?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言绝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7)

这是王勃在劝慰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离别怎么会有不伤感呢?但在王勃的劝慰下,这句从阳刚之调逐渐舒缓,变得温柔,委婉动人。

总结

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壮别诗中之最。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意境旷达,跌宕起伏。这高山难阻的深厚情谊,仿佛壮丽的画卷,耐人寻味,引人思考。离别可以伤感,但双方心意互通,豁达面对此事,两颗心才会如近邻一般,温馨而长久。

这就是王勃,他的诗词雄浑壮阔,处处呈现出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遗憾的是他之后仕途挫败,在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斗鸡中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卷入君王政治斗争中,坐罪免官。接着二次被贬,在676年八月,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年仅27岁。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言绝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

他一生短暂,如流星而逝,但在创作中表现出旷达的胸襟是令人赞叹的。无论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还是《滕王阁序》亦或者是其他作品,都可以从中感受得到他的作品注入了新时代的气息——意境壮阔,底蕴深厚。这也是为什么千年之后,他的诗词、文章依然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这其中的精神是长盛不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