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炎黄子孙,说的是我们是远古时期“炎帝”和“黄帝”的后代,炎帝和黄帝是什么关系呢?

他俩都是氏族联盟的首领,各自为战,两者既联合又争斗,所以说既不是兄弟,也不是父子。

炎帝和黄帝之间的关系是继承和被继承的关系,是兼并和反兼并的关系,二人之间既有争斗又有团结,最后他俩共同创建了华夏民族。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主,黄帝不但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他还是道教的始祖,道教认为:道教起源于黄帝,黄帝的师傅是广成子。到春秋末期,老子对黄帝的学术论点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解读,写成了5000言的《道德经》,随后老子西出函谷关不知所踪。

黄帝的传说有多少年(都说我们是炎黄子孙)(1)

▲黄帝

到了东汉时期,张道陵创建了道教,把老子奉为道教的始祖。老子就是天上炼丹的太上老君。由此看来,黄帝是道教始祖的始祖。

黄帝姓公孙,他的父亲是有熊国的国君,名少典,他的母亲叫附宝。

但凡圣人出生都有天象异常发生,据说黄帝的母亲附宝做梦梦见北斗星射出五色光芒,光亮照耀着她的帐篷,之后母亲感应受孕,怀孕24个月后,生下的黄帝。

黄帝生下来见风就长,很快就能说话和走路。长大后聪明过人,而且为人敦厚。因为他生在黄河流域的姬水,所以黄帝得“姬”姓,成年后他设计制作了轩辕车,所以又叫“轩辕氏”。

皇帝15岁时继承了父亲之位,当上了有熊国的国君,所以人们又把他叫做“有熊氏”。由此看来,黄帝的别称还是蛮多的。

黄帝带领部落人马东征西讨,尤其是在后来联合炎帝大战蚩尤,消灭了共同的敌对势力蚩尤,二人统一建立了华夏民族。

话说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黄帝心满意足,自己平生夙愿基本实现了。他此时有了求仙修道之心,也就是想长生不老,这和后来的皇帝们求长生不老丹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听说崆峒山的广成子有仙术,于是打算拜他为师向他请教长生不老术。

黄帝的传说有多少年(都说我们是炎黄子孙)(2)

▲黄帝大战蚩尤

广成子是远古时的仙人,又称十二金仙,据说他活了1200岁。

传说远古时期,广成子来到了今甘肃平凉的崆峒山这个地方,一看山清水秀,祥云缭绕,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地方,他骑着仙鹤落下云头,想在此处修身养性。

实地考察后,广成子发现当初的崆峒山不够高度,不适合在此修炼,玉皇大帝知道了这事,急忙让他的外甥“二郎神”挑泰山之石加高。

二郎神神力无边,这点小事不在话下,很快就把崆峒山加高到了理想高度,最后一次,二郎神怕石头不够用,挑来了两块房子高的巨石,最后实在没法再加高了,只好弃之一边,这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二郎石”。

广成子感谢过二郎神,接下来就在崆峒山上修炼仙体。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到了第五个年头,黄帝打听到广成子居住在崆峒山上,于是他带着一队人马来找广成子求教拜师。

广成子早就预知黄帝将来,心中暗想:“真荒唐,不去治国却来求仙”。广成子走了出来。

黄帝见到广成子急忙跪倒在地,用极其尊敬的语气说:“弟子一片丹心前来求教,敢问仙师,至道是什么?”黄帝上来就求师拜教。黄帝不了解职场规律,谁会轻易传授你知识呢?

黄帝的传说有多少年(都说我们是炎黄子孙)(3)

▲黄帝拜师修道

广成子一看黄帝和他身边的随从,意味深长的说:“你是治理天下的人,怎么能谈至道呢?”

原来广成子不但嫌弃他没送拜师礼(哈哈),而且掐指一算,黄帝尘缘未了,也就是他还没有诚心修道的决心。广成子说完转身回去了。

黄帝第一次拜师被拒绝了。他回到宫中,静思斋戒,想了许久,似乎想通了。其实他没想通,这次依然没带礼物,接下来师傅还要折磨他。

3个月后,他再次来到了崆峒山上。不过这一次是他自己一个人来的。黄帝心事重重,走着走着迷路了,正在不知道选择哪条路的时候,有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正好路过,黄帝礼貌的让路,长者微微一笑说“学会谦恭,始能求真”。

黄帝赶紧上前说,请问长者,哪条道可通仙界?长者随口吟道:

仙凡本无界,只在心上分;不惜膝行苦,一诚百道通。

说罢,长者飘然不见了。原来这是广成子变成长者来点化黄帝,他知道黄帝前世本是仙人,但还欠修炼,怕他放不下帝王的架子,吃不了苦头,故考验考验他。其实我觉的黄帝不懂人情世故,送点礼广成子还能“玩”你吗?

长者也没指点路,说了几句狗屁诗,这是什么意思呢?

黄帝的传说有多少年(都说我们是炎黄子孙)(4)

▲黄帝

一路上,黄帝不断思索那长者的话,直到鞋磨穿,脚磨破寸步难行时才恍然大悟,啊!原来是让我摩拜,一步三叩首,拜师仪式真够折磨人的,谁叫咱要长生不老呢?忍了吧,能长寿也值得了。

黄帝以膝代步爬上了崆峒山。一路上顽石如刀,跪行的膝盖被磨破血流如注,黄帝视而不见,一心虔诚摩拜。

广成子大远看到这情况,急忙派出金龙把他接到了山上。于是皇帝正式拜广成子为师,广成子倾囊相授,把自己平生所学都教给了黄帝。(也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吧!)

黄帝在崆峒山,深得师傅广成子修道之术。回国之后,以广成子所教之道,修心养生,他在120岁时,命人取首山(河南襄城)之铜,祝宝鼎于荆山(湖北名山)之下,这个宝鼎具有灵气,能预知吉祥。

宝鼎铸成之日,皇帝邀请百官设宴庆祝。忽见空中霞光万道,一道黄龙蜿蜒而下,对黄帝悬空垂立。黄帝说了声:“玉皇大帝派龙来迎我了,随即抓着龙须反身骑上了龙背”。

黄龙摆首升天,当时百官急忙扯住黄帝的袍服,传说当时宫中大臣有70多人扯着袍服一起随黄帝升天了。

后来人们把黄帝乘龙升天之处叫做“鼎湖”。从此黄帝和70个大臣都成了长生不老的仙人了。这就是“得道升天”这句成语的来历,你知道了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欢迎转发、留言、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