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州益利素勒电磁线项目正式签约。全球最大的微细和超细漆包线制造商之一——德国益利素勒集团,即将在博罗县福田镇建设其在中国的第二家工厂。

博罗2万平方工业用地(腾出博罗发展新空间)(1)

当前,益利素勒集团、正威国际集团等国内外大企业项目频频落地博罗背后,用地需求急剧增长。

对此,博罗改变以往原地盘整的模式,坚持盘整具体地块和盘整建设用地规模、用地指标相结合的思路,通过大腾挪、大整合、大盘活破解用地瓶颈。今年以来,博罗已盘整了闲置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约8000亩,保障了各类重点项目顺利上马建设。

提前准备用地

确保重大项目顺利开工

在博罗县福田镇柿树吓村的一处空地上,德国益利素勒集团在中国独资建设的第二家工厂即将诞生。

博罗县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益利素勒电磁线项目主要生产直径从0.010mm 至0.50mm的高品质漆包线,产品用于汽车、家用电器、工业电子、消费电子等行业,是钟表、电脑、身份证、火星探测器等产品中的核心精细部件。该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达15亿元,年税收约7500万元。

“福田镇一直是‘星星’多,没有‘月亮’,这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优质工业项目。”福田镇政府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项目签约后的第二天,福田镇就成立了加快推进益利素勒电磁线项目上马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作为该小组的组长,福田镇党委书记谭文福表示,要采取“超常规”的方法推进项目建设,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限,倒排工期。

作为项目建设的基础,保障项目用地成了首要工作。福田镇专门成立了综合协调和征地工作组,抽调6名年轻骨干人员成立征地专班,分赴村里与村组干部和群众开会,做好群众工作,推动项目和相关基础设施征地工作顺利进行。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益利素勒电磁线项目顺利于2021年正式动工。

博罗2万平方工业用地(腾出博罗发展新空间)(2)

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是今年以来博罗经济建设的一大亮点。不久前动工的正威项目,从洽谈对接到正式动工,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创造了博罗引进建设单体投资超百亿项目的最快速度。

这样的建设速度,与正威项目所在的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快速推进供地密不可分。

“供地如果跟不上,就会卡住项目无法动工。因此必须在项目落地前做好供地准备。”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润发告诉记者,在正威项目签约落户后,产业园积极协调解决项目的用地。

为保障项目用地,博罗迅速在石湾镇腾挪镇内闲置城乡建设用地规模。9月14日,在正威项目签约不到3个月的时间后,正威项目成功摘得首块项目用地,为项目快速动工奠定了基础。

“要促进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更多向工业项目聚集,全年新增用地指标60%以上用于工业。”博罗县委副书记、县长谢远区表示,今年以来,博罗坚持拿地项目促开工、开工项目促竣工、竣工项目促投产,开展投资项目“一对一”专项服务,不断提高2014年以来已供地项目的开工率、竣工率和投产率。

打破思维瓶颈

从个别地块“小打小闹”到闲置土地大腾挪

用地面积往往决定了项目的规划建设空间。

就拿正威(惠州)新材料制造产业园项目来说,规划项目用地1500亩,其中首期用地800亩。“这样的用地规模在大湾区其他城市很难找到,所以是吸引我们进驻的一个关键因素。”正威集团博罗项目总裁黄勇说,接下来要按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的要求推进开发建设。

随着项目的发展,引进更多的上下游企业进驻后,对项目用地也会提出更多要求。

作为标杆性重大项目,正威产业园项目的用地得到了保障。但能否让其他项目的用地需求同样及时得到满足,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博罗的空间版图不小——拥有2858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超过了东莞全市(陆地)2461平方公里、增城的1616平方公里、惠城的1170平方公里。

目前,博罗土地开发强度不到10%,远低于周边的东莞(2019年为46.8%)、深圳(2019年已达50%)等城市,相比而言,土地资源优势非常明显,未来可供开发的空间也很大。

但是,一直以来,土地规模指标缺乏问题却是制约博罗发展的关键因素。

记者获悉,此前一些项目虽然已经签约,但是仍处于待供地状态,其背后就是缺乏用地指标而无法报批,只能等待指标分配。

今年5月,博罗大手笔推出沿东江经济带、环罗浮山“三生”融合产业经济圈的规划,设立大平台引进大项目。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今年以来,博罗新引进30多宗项目,总投资超过500亿元。

项目引得进还要留得住。要确保这些项目能够及时落地,及时供地是必须的保障。

博罗县委县政府负责人很清楚,该县存量土地较多,但受限于建设用地规模匮乏,不能充分利用。近年来通过对内盘活个别地块等方式进行了探索,但属于应急性解决措施,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要打破用地瓶颈,必须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寻找土地盘整新的突破口。

今年以来,博罗推动闲置土地大腾挪,坚持盘整具体地块和盘整用地规模指标相结合,通过空间置换等方式,把全县低效闲置土地的规模指标集中到重点区域和项目统筹使用,特别是统筹集中到“一带一圈”以及各类省市县重点项目,让用地得到保障。

从盘整个别地块的“小打小闹”,变成全域土地的大腾挪大整合大盘活,这正是博罗跟过去盘整土地做法不同的地方。

据博罗县自然资源局统计,截止目前,博罗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多规融合”村庄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置换、有条件建设区使用方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等方式,在全县盘整了近8000亩闲置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腾挪出了新空间。

记者了解到,博罗计划今年内盘整约13000亩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保障各类重点建设项目使用。

借鉴佛山经验

大力推进村镇级工业园改造

在博罗县28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数十个村镇级工业集聚区散落其上。

和珠三角地区的许多城市一样,这些小型集聚区曾支撑起了改革开放早期博罗产业的发展——它们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土地和劳动力,依托粗放式的发展,铸就了早期工业发展的基石。

据统计,截至2020年11月,博罗共有48个村镇级工业集聚区,占地面积近3万亩。超过1500家企业分布在这些集聚区内,大部分为加工制造业。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这些村镇级工业集聚区工业总产值约835亿元,年总税收约26亿元。然而,亩产产值仅278.3万元,亩产税收仅8.7万元。占地多、布局乱、形态差、污染重、产能低效的村镇级工业园,既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发展难以持续。

要淘汰落后产能,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园区的整合势在必行。

针对布局分散、多而不强的村镇级工业园,今年5月,惠州出台《惠州市实施工业园区提质增效行动方案》,大力推动园区整合,项目进园区,园区以外不再新批工业项目。

今年7月20日,博罗县印发《博罗县“美丽乡村”五大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开展“美丽园区”创建活动,部署园区整改工作。通过大力抓好旧厂房改造,挖掘内在潜力、增添内生动力。

实际上,近三年来,博罗县已经完成了22个“三旧”改造项目,协议出让宗地49宗。通过科学推进“三旧”改造,创新土地管理制度,优化存量土地利用结构,博罗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加快了城市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为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建设千亿级工业园——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今年以来,博罗参考佛山顺德、南海的改造经验,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存量土地,重点对村镇级园区进行整治、改造和升级,并计划将其进行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申报,目标是打造一批优秀的村镇级园区,纳入省级产业园集聚地进行管理。

不久前,博罗对沿东江经济带的4个镇办旧厂房情况进行了摸排,符合改造入库条件的一共有785宗,总用地面积921.6万平方米,其中国有面积296.7万平方米。通过这一举措,挖掘出了用地的潜力。

博罗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博罗已对村镇级工业集聚区进行了摸查,将按照“复绿复垦、整合搬迁、改造提升”的原则,分批次对村镇级工业园进行分类处置,推动村级工业园产能退出。此外,博罗建立了村镇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巡查机制,加大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从源头上坚决遏止新增违法建设,杜绝违法用地、违章建筑新租、转租、续租。

“工业园区的改造,将不断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和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土地产出率,把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优势的载体。”博罗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提升,正在助力博罗更有效率、更有秩序地发展。

【记者】廖钰娴

【摄影】韩庆鹏

【作者】 廖钰娴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